第1502章 李象与李厥
当李治离开难波津的时候,气温已经明显开始下降了。
贞观二十一年,算是彻底的进入了冬天。
不过,在遥远的澳洲,这里却是刚刚迎来夏季。
在太子港附近的一块草场之中,李厥跟李象两兄弟亲自挥舞着马鞭,骑着骏马驱赶着一批绵羊往前走。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让羊群转场,要不然会把牧场给搞垮。
这番轮休的草原管理模式,太子港这边,大家都已经了解了。
作为李承乾的儿子,李象跟李厥现在都很受太子港众人的喜爱。
“确实有必要提高太子港的发展步伐,并且我们要安排船队继续往南和往西探险,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的岛屿和陆地。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否者太子港远离大唐,又有哪些人会记得我们呢?”
历史上,李承乾也就是顶着个恒山王的名号离开人世的。
哪怕是多上两个月的时间过来运输东西,也是还有很高的利润的。
李厥也不例外。
生在帝王之家,天生就有一种独特的政治嗅觉。
所以到了太子港之后,李承乾不再强迫他学习四书五经,算是彻底的走上了学武的道路。
“大麦种植是很有意义,但是我们人手不足啊。一个人最多就只能种十几亩的大麦,多了就忙不过来了。
“二弟,我觉得你将来真应该去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学习,这满头想的都是商业上的事情。
要不是运输比较不方便,单单这么多的羊肉和牛肉,贩卖出去就是一笔巨大的收益啊。”
九叔的储君之位,到底能不能坐稳,还真是不好说呢。”
反倒是李象这个当大哥的,因为从小的时候就是被当做未来的帝王来培养的,所以受到了很多的束缚。
不得不说,李承乾自己虽然不是很出彩。
而一字往里头,秦、晋、魏、楚等亲王的地位,又是相对更高的。
归根结底,还是这个年代的出海,风险太大了一些。
因为这个场景,几乎是必然发生的。
这纺织布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基本上就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下降。
原本还有点文弱的他们,到了澳洲之后,迅速的成熟起来,整个人的气质也变得坚韧了起来。
“大哥,今年我们的羊群数量相比去年又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增幅,牛群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估计以后我们要么就直接售卖脱脂干净的羊毛给到商家,要么就要考虑从长安城引进蒸汽机纺织设备了。”
“现在我们太子港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人了,但是整个太子港附近,还是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利用起来。
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李厥颇为期待的说道。
你看那些跟着我们一起过来的人,哪怕是一个仆人,如今的生活水平都非常的不错。
甚至这已经是限制我们太子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枷锁了。”
这种农业,才是李象眼中的最应该发展的事业。
这样的情况,似乎并不符合太子港的长远发展啊。”
不得不说,李厥分析问题的眼光还是非常高的。
虽然这个地方从法理上来说,现在并不是他们的产业。
也就是这两年他的年纪稍微大了一些,大家才稍微正视了一下他的存在。
如果李宽在这里的话,肯定会忍不住给他点个赞。
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倒是聪明的紧。
这么美好的土地,大唐那么多人都不知道。
万一到时候蒸汽机设备坏掉了,我们还得请人过来修理。
对于经商的事情,他其实是一点也不抗拒了。
“嗯?二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厥这话一出口,李象立马就无话可说了。
“这样的话,那我们就要加快太子港的发展步伐了。只有让太子港变成跟蒲罗中一样的重要港口,我们这些人的意义才会变得更加重大。
最关键还是要多养殖牛羊。
一字王的地位绝对是要比两个字的要高贵。
李厥望着远处缓缓下降的太阳,心中很是感慨。
“我倒是想,可是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啊。九叔是当今太子,他的储君之位是从阿耶手中抢到手的,他们对我们的防范,绝对是非常重的。”
这种好,不是虚情假意的装出来的,而是真的好。
那些商人最是精于算计,可不会选择让自己更钱的方式的。”
她这样的性格,如果陛下一直在任,倒也没有什么问题,没有谁会去跟她过不去。
“我听说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现在安排了人员研究使用蒸汽机推动海船,甚至还在登州造船作坊开始制作样船了。
只有让商人尝试到了足够的利润,他们才愿意过来。”
虽然李象的商业头脑比不上李厥,但是看问题的眼光还是有的。
最关键是仓库有粮,心中不慌。我们这里可千万不能出现粮食问题,否者就是大问题。”
“不管靠谱不靠谱,我觉得都是值得期待的。那个蒸汽机,听说在长安城的很多作坊都已经开始使用了,特别是布纺织作坊里头,使用了蒸汽机之后,生产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但是这又是大家绝对没有办法接受的事情。
李象虽然是大哥,但是对于自己弟弟分析问题的本领,他还是非常信服的。
“只要楚皇叔下定决心要跟九皇叔争夺储君之位,最终是一定会成功的。
哪怕是这样的船只造出来了,价格肯定也是比较贵的。
论起对商人的理解,小小年纪的李厥倒是观点独树一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