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宽突然冒出什么特别的东西,那么只要不是立马要陛下做出决定,应该也影响不大。”

本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不过等到李宽“咳咳”两声之后站了出来,四周立马就安静了下来。李宽是很少参加朝会,也是不喜欢参加朝会的,这个情况大家都算是比较了解了。眼看着朝廷各个衙门也要放假了,所以今天讨论的事情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大事。

反正大唐的科举制度经过了几次改革之后,早已经面目全非。

原本他以为李宽是准备低调的度过这一次的风波,然后以后再慢慢的图谋大事。

科举制度在我大唐已经运行了将近三十年,如今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为我大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他来说,扩大科举的人员范围,这对于扩大儒学的影响力来说,看起来好像也有好处,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孔颖达却是很清楚。

马周对于今天李宽会参加朝会,也是感到奇怪的。

换句话说,这一次的科举要是改革了,到时候其他几个科目的地位,很可能就跟明经科和进士科越来越接近了。

李宽就是再改革,也就那样了。

这也算是进一步的巩固楚王府在各行各业的人员当中的影响力。

以前,勋贵世家还能有许多办法搞出类似于科举作弊的事情出来,现在有了胡名制度和其他的各种措施,难度立马就不在一个等级了。

“那等会我们就见机行事吧。王爷没有特别吩咐我们什么,估计也不需要我们特别的做什么。”

……

当时想现在看来,自己对王爷的了解还是不够啊。

如今他突然参加今年的最后一次朝会,又是在长安城内流言传开的这个背景下,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就不一样了。

如果真的要安排人背后对付自己,那么还真是一个大问题。

但是,伴随着大唐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现在的科举制度已经有必要进一步的进行改革。”

“陛下,过完年之后,贞观二十一年的春闱很快就要展开。

这一次,李宽准备彻底的放宽门槛,只要不是违反乱纪的人员,全部都允许参与科举。

科举虽然一再改革,但是儒家的地位其实还是比较高的。

科举改革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要命。

高士廉就站在长孙无忌旁边,看到李宽之后立马就低声轻语。

一方面,他担心李世民知道了那个传言之后,对自己会有什么想法。

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在这里窃窃私语,其他一些朝臣也差不多。

但是对于三教九流和奴仆以及一部分匠人子弟,还是设置了很多的门槛。

当兰和那略带尖锐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来的时候,贞观二十年的最后一个朝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马周想了想,觉得有什么事情后面再应对应该也是来得及的。

“没有,这几天楚王殿下都没有找过我,本来我还想去见一下王爷的,但是也没有见到。”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不过,看到孔颖达跳出来跟李宽掰腕子,长孙无忌和李治倒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有点搞不懂李宽这个提议背后到底有没有什么深意,所以还不知道今天到底要支持还是反对,亦或是当个旁观者呢。

让孔颖达先去争论一番,他们也有时间好好的想一想,到底要怎么办。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