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准备放宽科举的限制,只要祖上三代没有违法犯罪的记录,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这个是已经流传了快一年的事情了。

“司马,这一次,我们国子监一定要团结起来,所有人联名上书,要求陛下收回科举改革的诏令。商人、奴仆、匠人,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这岂不是乱套了?楚王殿下虽然提过不少好的建议,但是这一次绝对是出了一个昏招啊。孔颖达要闹事,肯定还是要多拉一些支持自己的人。

这种希望的力量,是足以毁天灭地的。

“孔祭酒,顺势而为,这是我这几年悟出来的一个道理。商人在大唐的社会地位是不断提高的,为我大唐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司马,我们不能因为反抗没有用,就不去反抗啊。

不过,好在大家都是成年人。

你是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收回去的。

哪怕是各个勋贵世家有意见,都不敢轻易的反对。

这种处事不公的做法,自然让司马才章颇有微词。

司马才章背后并没有一个大家族要扶持,对于孔颖达的提议,他自然不会什么都赞同。

这些人有钱有资源,但是朝廷如果继续限制他们参加科举的话,那么最终商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折腾事情出来。

很显然,李世民的这个诏令,长安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支持的。

大家只要老老实实的干活,遵守《大唐律》就可以了。

“他们能折腾出什么事情来?难道还能造反吗?大唐将士作战勇猛,还怕几个商人造反吗?”

司马才章很不客气的怼了孔颖达一句。共事这么多年,他对孔颖达的本性也算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孔颖达完全不接受司马才章的理由。

但是,更多的却是会导致明法科、明算科、明医科等科目考生人数的增加。

当然,反对的也不会少。

不客气的说,是商人养活了朝廷。

朝廷如今超过一半的赋税都是商税。

毕竟他们身边都是有许多奴仆的,现在朝廷允许奴仆参加科举,这对他们的吸引力,简直就不是用文字可以形容的。

大多数时候,主人都是不会放手的。

现在李世民放宽了科举的限制,这些奴仆至少是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孔颖达宁愿学儒学的少一些,也不愿意学习其他东西的考生增加。

但是,肯定也会有一些开明的主人,愿意看到自家有才华的奴仆出人头地,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联盟。

哪怕是户部这些衙门,也都不会去砸商人的饭碗。

虽然陛下的这个决定有点让人意外,但是我们哪怕是反对,想来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孔祭酒,我今天有事要去一趟作坊城,你也知道了,我弟弟在那里开设了一家弹簧作坊,如今正是发展的关键时刻,我去帮他把把关。”

既然孔颖达都已经把话说破了,司马才章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你不是看不起商人吗?不好意思,我现在就要去帮商人干活了。

感谢盟主“书寻书乐”的不断打赏,只能快马加鞭的码字来回报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