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时代的力量
李世民在作坊城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大唐日报》也好,《长安晚报》也好,自然安排了写手跟随。
然后在自己的头版头条上好好的报道了一番。
这一下,别说是长安城的商圈,就是一些普通百姓,也对蒸汽设备充满了好奇。
五和居中,郭得志就很是知道顺应形势的调整了自己的说书内容。
“却看那蒸汽冲压机一声‘哐当’响动,一把巨锤直接砸向了模具之中的铁板,立马就制作出了一个新的零件……”
虽然郭得志说的不见得很准确,但是下面的顾客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这年头,懂的机械原理的百姓,绝对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回头我跟王爷提议一下,看看是不是在江南道和登州再修建两个作坊,就地解决造纸材料的问题,这样可以让纸张的成本变得更低。”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除了新技术的研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降低纸张的成本。
而蒸汽机车上面使用到的许多零件,也同样因为蒸汽机设备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要是自己的儿子能够跟李宽一样,估计他睡觉都要笑醒了。
作坊里头,荆木带着劳汉三在参观正在修建的生产线和正处于手工制作样件阶段的试验车。
并且,说的越多,他越为自己的想法拍案叫绝。
看看奔驰四轮马车和城南马车的区别,看看永久自行车和其他自行车的区别,劳汉三觉得自己有必要抢占先机,让劳牛蒸汽机车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掌柜的,您放心!如果只是单纯的制作一台样车的话,那么不需要再有三个月,我们就能制作出来。”
王富贵感受到蒸汽设备和之前水力推动设备之间的差距,心中颇为期待。
……
“王掌柜,其实现在的纸张成本,已经只有十几年前的一成不到了,还要继续降低成本吗?”
他们早就去找《科学杂志》上面跟蒸汽机相关的所有论文,好好的研究了一番。
荆木也不傻。
很多时候,大规模的生产,才是一个产品研发的瓶颈。
但是作为一家大型的运输车队的负责人,他对商业上的嗅觉还是非常敏锐的。
长孙无忌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很显然,如果百姓们都知道我们劳牛蒸汽机车作坊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出蒸汽机车的作坊,那么大家对我们的技术,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信赖感。
各种各样的蒸汽机设备的出现,也给劳牛蒸汽机车作坊的匠人们提供了许多的思路。
当然,要是长孙冲知道自己阿耶心中是这么想的,估计就要更加郁闷了。
单单今年上半年印刷的书籍总量,就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
“没问题,作坊里头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你了,我只看结果。”
这个时候,让纸张变得便宜一点,再便宜一点,更便宜一点,就是造纸作坊最主要的任务。
“阿耶,您的意思是我们的各个作坊,也全面的导入蒸汽设备吗?”
“两手都要抓,同步进行!等我们自己研究出合格的蒸汽设备,估计就已经太晚了。
现在的任务就是先搞清楚长安城的各个作坊里头,都有谁家也在研究蒸汽机车的,然后研究的进度到了什么程度。
长孙无忌想了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把这一块的东西交给楚王府,要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他就卡我们的脖子了。”
作坊城的劳牛蒸汽机车作坊正式挂牌了。
“当然!王爷曾经说过,希望新华书店里头售卖的书籍,大部分都能降低到二十文钱一本,让每一个百姓家中都能够买得起书籍,我们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呢。”
这种可以假公济私的行为,显然既符合劳牛蒸汽机车作坊的利益,又能为荆木自己的小心思服务。
“没问题啊,慢慢来!长安城的各个作坊,现在是日新月异。十几年前,我们哪里能够想到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劳掌柜,最多再有三个月,我们第一台的试验车就可以正式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了。”
大家已经合作多年了,彼此的能力和作风都算是非常了解了。
我们不要怕问题,有问题慢慢的改进就行。也不用想着追究完美,先把第一台蒸汽机车的这个头衔给拿下来,等以后我们可以大规模量产的新款蒸汽机车出来的时候,影响力自然就不一样了。
而真正在乎蒸汽设备的人,也不会把郭得志说书的内容太当回事。
曾经,一本普通的《论文》,都能卖一贯钱一本,甚至是两贯钱一本,可想而知,读书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
“嗯,到时候我们可以在杨氏茶叶大厦面前专门搞一个展览会,让长安城的勋贵富商都来体验一下我们的蒸汽机车,甚至还可以邀请各个报社的写手来我们的作坊参观,好好的报道一下大家的努力。”
高家的鱼洗铺子遭受的冲击,你又不是没有见到。
他毕竟是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探子出生,对于情报收集有着天然的敏锐性。
长孙冲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我们的造纸作坊,生产效率提升之后,对各种材料的需求也会不断的上升。
“怎么会多余呢。长孙家的蒸汽机研究机构就放在炼铁作坊,主要给我们的炼铁和打铁相关的工序做服务。
如今蒸汽机器开始进入一些作坊,造纸作坊就是第一批选择应用的作坊。
但是看到连李世民都亲自去各个作坊视察蒸汽机设备的情况了,他立马就意识到蒸汽机相关的行业,是真的有搞头。
“如果这样的话,那可能需要考虑对整个造纸工艺进行改进才行,否则恐怕很难实现。”
很显然,已经成功的推出了第一代蒸汽机的李谚,不可能每天就在研究所里面睡大觉的。
甚至以前要在水里面泡上一个月的材料,现在可能只需要泡个半个月就可以捞出来加工了。
“我明白了,孩儿明天就再去一趟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那李谚,好歹跟我还是有几分交情的,看看能不能直接拿到他们最新款的蒸汽机技术的授权。”
但是王富贵也好,戴全也好,都知道李宽其实非常重视纸张的发展。
如果只是在实验室里头制作,那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跟十几年前相比的话,现在一个月印刷的书籍,比以前一年,甚至是好几年都还要低。
虽然劳汉三对品牌这个东西还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
报纸上的那些报道,他肯定是看到了的。
他可是刚刚在镇北道接受了一把楚王府搞回来的土豆的冲击,现在又再回来赶上了蒸汽设备的热潮。
戴全是楚王府第一个八级工,也是少数几个几乎全领域都精通的高技术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