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每天去《大唐日报》报社点卯,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隔三差五的写一些专栏文章,那就够了。“文郎君,这《南洋日报》以后可就交给你了。至于《大唐日报》那里,我已经写信让人带回去,到时候楚王殿下也好,骆宾王也好,应该都会同意你留在蒲罗中的。”
所以他很轻松的就将节奏切换到了采访之中。
这个消息像是巨石一样砸在了湖泊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尉迟都督,听说你刚刚费了五万贯钱,从两名唐人手中购买了一个大型的露天煤矿,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可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先后发现了巨大的锡矿和露天煤矿,尉迟都督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所以我建议关中的一些百姓,胆子大一点,再大一点,来南洋闯一闯,说不定自己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人生就因为某件事情而发生重大的变化。
文达明的心情也很不错。
平安贸易已经找到了锡矿,难道金矿银矿还离的远吗?不过,一大帮探险队刚刚离开蒲罗中,这里就再一次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之后他们从蒲罗中衙门购买了一块土地,准备在那里种植橡胶,结果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那块土地下面,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蜂窝煤矿藏。”
人怕出名猪怕壮。
现在他们也不确定这个煤矿到底有多大,反正先买上一万多亩再说吧。
作为《大唐日报》的写手,文达明自从跟着“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去了一趟南美洲,回来之后依靠初版的游记,他立马成为大唐知名的写手和作家。
要知道,煤矿在大唐虽然不是什么稀奇的存在,但是正因为大唐的煤矿比较多,所以封我们的价格不高。
王大力脑中快速的思索了一下后续的行动,发现以他们两个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人物,要是跟那些大商家打交道,指不定就被人黑吃喝了。
阿南到现在都还觉得整个人晕乎乎的。
想到自己马上就会有大量的钱财,阿南的心情更加激动了。
南洋那么大,消失两个人,有什么奇怪的吗?“对,大力你说的有道理!那个尉迟都督在蒲罗中的口碑很好,再加上去到各个岛屿上寻找矿藏也是他支持的事情。
自己治下有了专门的报社,尉迟环的心情也是不错的。
这种时效性,肯定让作为专业新闻人的文达明感到了不方便。
说到王大力和阿南,尉迟环也对他们的运气表示佩服。
尉迟环作为蒲罗中都督,自然见多了这种采访的场面,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原本对南洋是否真的有大型矿藏抱着怀疑态度的一些探险队,立马又充满了鸡血,开始加大了探险找矿的步伐。
比如你的高考,上了那座大学,读了什么专业,找了什么工作,娶了什么老婆,这都是影响一生的大事。
这蒲罗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楚王府的势力范围。大家是自己人!
所以这几天都过的非常低调。
“没错!这两位唐人,之前确实在渭水码头做事,后面跟着船队出海,去南美洲走了一趟之后,很是机灵的带回来大量的橡胶,挣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大钱。
他也生怕自己有钱没命啊。
所以在长安城待了一年之后,他再次的踏上了出海的路途。
我们唐人比南洋的那些土人要勤快很多,就连那些土人都能在这里生活的好好的,我们没有理由在这里过不下去。
……
“没问题,我会尽快培养属于《南洋日报》的写手,吸引更多的大唐士字来到南洋。今年开始,长安城各个书院都开始扩大了招收学员的规模,在好些州府,也开始筹划修建新的书院,到时候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蒲罗中,让这里彻底的跟大唐融为一体。”
如果这两唐人在长安城还有比较多的朋友,经过他们的口口相传之后,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将会更加上一个台阶。
偏偏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愣是没有找到这么一个煤矿。
现在除了大唐,还没有哪个国家掌握这样的技术。
越是商业繁华的地方,消息传播的越快。
在内城购买了一处院子之后,几乎足不出户,想要等这波热潮尽快过去。
但是南洋这里,特别是蒲罗中这里,对蜂窝煤又是有着确实的需求。
如果我们能够把煤矿售卖给都督府,绝对是最佳的选择。哪怕是他们出的价格稍微低一点也没有关系。”
……
不过这一次,他不是直接跟着船队去南美洲,而是坐上了扬州到蒲罗中的定期海船,开始了自己的海上之旅。
不管是在哪里,开采矿藏都不是他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够涉及的。
文达明在本子上快速的记录着尉迟环的发言。
在蒲罗中外城的一处院子当中,文达明跟尉迟环看着一张张纸张变成了一份份的报纸,心情也变得激动了起来。
作为南洋地区的中心城池,蒲罗中自然是文达明考察的重点。
结果人家只是随手买回去种植橡胶,结果却是成为了一个大矿主。
“之前《长安晚报》上面有人鼓吹在南洋是找不到什么矿藏的,这里遍布岛屿,要是砍伐树木倒是想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各种矿藏却是一点踪迹都没有。
这么一来,在蒲罗中附近寻找一个煤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反倒是王大力和阿南误打误撞的在附近的荒岛上发现了。
再说了,文达明是《大唐日报》的人,而《大唐日报》是楚王府的产业。
只不过之前大家都习惯了看长安城过来的报纸,没有想过要正式的开设报社,所以南洋这里,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在南洋独自负责一份报纸,这种生活,也算是他梦寐以求的。
从今往后,就不再只是单纯的长安城往蒲罗中运输报纸了。
说不定,史书上还能因为这个事情留下一笔记录呢。
想到这里,文达明脸上的笑容更加爽快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