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原本对钱财没有特别大的概念,所以总是钱如流水。关键是看李世民怎么想。

只要你有船队,你有货源,随便去到南洋哪个国家,都能挣钱。

帝党是不需要雉奴太过操心的,只要他能顺利登基,这些人自然会支持他。至于世家,也不是需要他操心的,因为不管谁在上面,这些世家子弟都是首先考虑自己家族的利益。

“于师,舅舅这段时间似乎对我的态度有些变化,你有注意到不?”

“土豆的丰收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可是无忌的变化,是最近半个月的事情吧?”

……

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个消息如果真的传开了,会一点影响都没有。

“房家如今就靠着他在朝中支撑,所以还维持着长安城顶级勋贵的体面,但是阿耶的身体这几年也变差了不少,父皇不可能一直都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到时候房家没有其他人顶上去,很快就会没落的。

他也想要更多的钱财。

原本心中很稳的长孙冲,被自己阿耶这么一说,立马就慌了。

天气越冷,就越适合吃火锅。

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长孙无忌都没有现在那种危机感。

你不是整天都盯着地球仪看吗?你难道看不到在西洋还有广袤的土地,还有许多的王国吗?”

如果只是一个宫女这样,那么也不能说明什么,可是他们接连调查了几个人都是这样,那么以陛下和李忠的判断能力,自然会有结论。”

长孙无忌比谁都清楚,要先搞清楚当年的事情,到底应该调查哪些人。

这几年,伴随着大唐对周边草原的控制力的增强,耕牛在各地已经不是那么的紧缺。

于志宁人老成精,李治都能看出来的东西,他自然也能看出来。

搞的程处默和尉迟环他们都不想跟他待在一起了。

“那……那怎么办?”

于志宁这么一说,李治倒是回想起了一幕。

……

“嗯,多跟雉奴联络一下,我也会找时间多去教诲一下他,免得他整天就知道跟于志宁那些人混在一起个。”

当事的各方,全部都是跟他关系非常紧密的。

现在长安城的人都在讨论出海的事情,都知道海外的钱财比长安城要好挣很多。

“当初李祐那个孽子,犯下那么大的事情,朕其实已经有了大义灭亲的打算了。但是偏偏宽儿站出来,给出了一个很是符合朕心意的方案。当时朕并没有多想什么,但是现在想来,这里面未尝不会有什么隐情。”

当然,挣大钱还是挣小钱,就看你的能力了。

“可以是可以,但是阿耶一直都反对我们把精力放在经商上面呢。”

“说的也是,舅舅确实也就是最近半个月才有那么明显的变化。就连一向不来东宫的表哥,最近也来了两次了。”

李治找不到答案,只能是自己在那里猜测。

别看长孙党和楚王党现在闹得那么欢快,如果李世民要下死力气,还是有非常多的办法可以使用的。

于志宁这话,显然是否定了李治的猜测。

李世民这么一说,李忠就不知道要怎么接下去了。

“会不会是因为土豆的丰收,让楚王府的声望更上了一个台阶,所以舅舅感受到了危机?”

南洋的商机,我们基本上是错过了,但是西洋现在才刚刚进入到大家的视野,肯定还有非常多的机会。

房遗爱一边继续大快朵颐的吃着牛肉,一边跟高阳说着话。

“这个事情肯定是要找个机会让雉奴知道的,但是你也不要想当然的认为雉奴就会一边倒的靠向我们。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平衡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于志宁他们肯定都在教授雉奴。如今朝中的势力基本上分为几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家的,另外一部分是楚王府的,还有就是相对独立于我们两家的拿下世家子弟,最后就是完全终于陛下的帝党了。

东宫之中,李治一如既往的跟于志宁请教着。

……

反倒是雉奴现在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应该让他向长孙家靠拢,让他知道长孙家的强大,是他顺利登基最好的保证。”

他们这对夫妇,也算是奇葩中的战斗机。

边疆来的牛肉,也能够不时的出现在勋贵们的餐桌上。

李世民可不是那种随便相信巧合的人。

“这……这……应该不会吧?德妃娘娘不是在登船的时候才告诉陛下的吗?楚王殿下不可能知道的呀。”

只有楚王府和我们长孙家的人,是他最需要平衡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

房遗爱有点纠结。

相反的,登基十八年之后,李世民对朝政的掌控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现在他也不敢完全把李治当成是小透明了。

如果再让这件事情发酵起来,那么长孙家的危机就真的来了。

因为她发现房家根本就支付不了自己随意买这些首饰的费。

“陛下其实也不用特别担心,高明已经不是太子,哪怕是大家知道他不是长子,也没有什么影响。至于楚王殿下,很早就过继出去了,哪怕是他知道了这个事情,也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

他现在在朝中可是没有什么势力,但是李宽却是有着当朝第二大党的楚王党。

甚至长孙党已经是朝廷第一大党,除了楚王党能够跟他偶尔掰腕子,其他的都不够看。

趁着阿耶还在位置上,我们组建几支船队出海,难道非得再等个几年,到时候跟在别人后面挣一点辛苦钱?

只是她的聪明很少用在正事上面。

可如果只是守株待兔的在一些地方等着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当了这么多年的帝王,他看问题往往都是看的很透彻的。

朝中的局面,看来是越来越复杂了。

再说了,德妃既然只是私底下跟陛下您说了,应该就不会把这事闹的沸沸扬扬。”

最近一个月,大唐各地都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过,报纸上都在热烈讨论下西洋的事情,这让李治想到了这一波出海热潮的缘由。

“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下次无忌过来的时候,我跟你一起见一见他,看看能不能套出点东西出来。”

于志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这么提议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