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唐元
“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当李宽来到颐和园的时候,李世民笑着说了这么一句话,搞的李宽有点莫名其妙。
“二哥,我刚才在跟父皇讨论观狮山书院今年秋考的事情,然后还有教育部组织长安城各个书院讨论明年统一秋考的事情,正好有一些疑问想要让人去请你过来商量,没想到你就到了。”
一旁的李治解释了一下,让李宽总算是明白了李世民这无头无尾的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怎么?许敬宗的奏折这么快就提交上来了吗?”
李宽自从跟许敬宗说了大唐版高考的事情,就没有再去特别关注了。
对于下面的人干活,他往往只在乎结果,过程什么的,他不可能管得了那么多。
每天忙忙碌碌,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二哥,你的意思是通过印刷一堆唐元来替代金币、银币和铜钱?”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大唐皇家钱庄的银票,陛下和太子殿下应该都听说过吧?如今在大唐的商家之间流通的颇为频繁。”
当然,其中肯定也有来都来了,什么都不做也对不起这个机会的意思在里头。
“宽儿,不会是又跟上次铸造金币、银币那次一样,说是市面上出现了铜钱慌,影响了商业发展吧?”
这一下,轮到李世民诧异了。
“二哥,我们不是每年都从海外运回来大量的金银吗?怎么又会不够用呢?”
李治对李宽拍马屁的行为不感兴趣,他只想知道李宽有没有什么对策。
李宽这个说法,虽然有点不负责的样子,不过李世民也好,李治也好,听完之后反倒是觉得心中舒服了很多。
“没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很好处理的。”
既然李世民和李治对许敬宗搞出来的事情都很感兴趣,李宽自然要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李世民把自己看完奏折之后的疑问都给提了出来。
许敬宗是李宽的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李世民和李治都在消化着李宽的这个提议。
“陛下圣明,记忆力实在是太好了,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虽然这次一次出现的不单是铜钱慌,而是所有的钱币都有点紧缺,但是意思其实真的是差不多的,就是金属货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了。
不过听了之后,还是觉得很开心。
旁边的李治看到这两人的对话场景,心中也在想着自己要不要学习一下。
李治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宽。
拍马屁这种事情,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李世民看到李宽脸上不悲不喜的模样,基本上就猜测到了李宽今天过来的目的。
“经过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和大唐皇家钱庄的联合研究,再结合户部历年的赋税收入情况对比,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什么结论?”
“别卖关子,赶紧说!”
这个想法,在他看来实在是太异想天开了。
李世民觉得李宽可能又要绕圈子了,赶紧插了一句。
“不,不是这样,不过意思有点类似。微臣提议由大唐皇家钱庄印刷代金券来等效替代金属货币,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
“啊?难道那个许敬宗在提交奏折之前,没有跟你商量?”
李治很清楚一旦钱慌的情况继续恶化,对大唐的经济发展会有多大的影响。
“那是什么意思?”
“钱不够用了!”
“微臣只是把要求提了出来,怎么去落实,那就是教育部的事情了。如果许敬宗在推进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自然会来找我。但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不会什么都过来问我了,所以这奏折的事情,我还真是刚刚听说呢。”
李宽一如既往的先来一顿马屁,然后再准备说正事。
虽然李宽有解释说这个唐元可以在钱庄兑换金属货币,也不会随意印刷,但是说的再多,百姓们拿到手中的就是一张纸,这是客观现实啊。
“把长安城各个书院都纳入到教育部管辖,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统一秋考之后,学员怎么录取和分配,考题怎么出,志愿怎么填,应该都还有挺多问题的吧?”
李世民这算是好的了。
果然,听到李宽把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和大唐皇家钱庄摆了出来,李世民立马就提起了兴趣。
李宽这话让李世民听了非常舒服。
“这钱不够用了,不是指朝廷的赋税不够用,而是说市面上流通的钱,满足不了需求。不管是金币银币,还是铜钱,都不能满足百姓和商人们旺盛的交易需求。
特别是李世民已经登基十八年,算是功成名就了。
整个长安城的勋贵官员都知道这一点,李世民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
要不是为了让自己这辈子都能有机会悠闲的生活,他甚至都不会那么努力的去折腾。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坏事。大唐从国外运输回来那么多的金银,可是还不够用,这说明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大唐的发展速度远超前朝,商业繁荣程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这才会导致金属货币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行了,说人话!”
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他显然是不大希望冒险的。
“按照你的说法,这唐元的推出,对朝廷是百利而无一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