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这种全面倒向观狮山书院的决定,他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来独自承担。当然,许敬宗也可以慢慢的增加教育部的权利,让朝廷颁布法令,让教育部可以施加更多的管辖权利到各个书院之中。

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他很清楚观狮山书院的优势到底有多大。

特别是有些参加秋考的学员,年纪还不是特别大,家中不放心的话,父母可能还会陪着过来。

李宽觉得是时候给大唐的学员们来一个大唐版的高考了。

长安城各个书院的秋考刚刚落下帷幕,他就开始放出风声,说教育部准备统一组织明年长安城各个书院的秋考。

虽然杜家和韦家联手修建的曲江书院跟观狮山书院一对比,也显得差距很大。

“杜兄,你这个样子,相当于我们彻底就倒向了观狮山书院,以后国子监和渭水书院等其他书院,估计会给我们穿小鞋呢,我可能要回去跟家中的长辈商量一下。”

没看见后世那些女星,为了能够出名,都快成为片场的公共汽车了。

要是由教育部组织统一考试,相当于把各个书院招生的权利给收了上来,许敬宗自然是非常乐意去推进。

到时候这些年轻的学员要是被人利用了怎么办?那不是在找死吗?“属下明白了,回去之后我马上就安排这件事情,让贞观十九年的秋考成为统一的高考。”

平康坊的姑娘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些出手大方的士子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世民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但是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难度自然是有的,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让各个书院感受到统一考试的好处,自然就不会拒接了。”

……

哪怕是凉州、朔州和登州这些大唐的繁华州府,也基本上是楚王府的势力范围。

毕竟,不管谁当天子,都不希望治下有一堆书院是不受朝廷管辖的。

韦思仁虽然在韦家中的地位不低,但是毕竟不是掌舵人。

曲江书院要是愿意给观狮山书院当小弟,一切都以观狮山书院的想法是从的话,指不定还真不用几年就能超越渭水书院和国子监。

特别是有些经验不丰富的,三下两下就缴械投降了,但是钱却是没有少交。

在他看来,学员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书院不重要,重要的是书院还是按照长孙家跟郑家的意思在运作,那就没有问题。

“观狮山书院第一,国子监第二,渭水书院第三,我们曲江书院第四,太原王氏的终南书院第五,崔家的无涯书院第六,这个格局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动了。不过,让人很难接受的就是观狮山书院一家的吸引力,比我们后面五家加起来都要大。”

这一点,李宽还是有信心说服李世民的。

这种憋屈的感受,他一点也不想体会啊。

点都德中,韦思仁跟杜构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聊着天。

以后,大唐的秋考,就是高考了。

而杜构就不一样了,他现在是杜家的族长,他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考进士是不可能靠上的,但是长安城来都来了,自然要好好的玩一玩,吃一吃,喝一喝。

如今的国子监,就是一个单纯的学府了,偏偏人家还被观狮山书院死死地压在下面,连大唐第二学府的位置都坐的不稳。”杜构看问题看的很透侧。

“杜兄,听说昨天观狮山书院的入学考试,足足有超过一万人参加,人山人海的,观狮山书院都快被人挤爆了呢。”

特别是人家已经放出风声来了,所有统考进入书院的学员,教育部会给每个学员每年五贯钱的教学补贴,这基本上可以覆盖掉学员培养的一般性成本了。

延族,你可以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长安城各个书院的入学考试统一一下,由教育部负责出题,所有有意就读长安城各个书院的学员都可以参加考试。

各个书院自主招生,自然也有一些好处。

韦思仁显然还是有点不满意曲江书院的地位。

“郑兄,这楚王府的人也实在是太过分了吧?他们今年吸引了那么多的优秀学员就别提了,如今还想着把各个书院秋考的权利都给收过去?他凭什么啊?各个书院都是我们各家自己出钱修建的!”

长孙冲恨的牙痒痒。

所以现在的教育部,简直就是楚王府的一言堂。

许敬宗坐在李宽的书房里头,在那里汇报着教育部掌握的第一手消息。

这年头族长的权利,比后世大的多了。

“那个许敬宗,真是个奸佞小人,一手拿着棒子,一手拿着红枣,让各个书院都不敢轻易拒绝,不舍得轻易拒绝。”

许敬宗颓废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碰到出头的机会,自然会好好的抓住。

但是对于大唐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统一考试、统一招生,显然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哎,没办法,当初观狮山书院刚刚修建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它会成为大唐的最高学府。现在最烦的估计是国子监的那帮人吧,不仅第一学府的名誉被人抢走了,就连国子监的官府职能也被教育部给拿走了。

而月收入一万的人想要躺平,就跟月收入几千块的人比较。

陪玩副导演陪导演,陪玩导演指不定还得陪投资人。

那样的话,韦杜两家也算是可以出人头地了。

当年李承乾明明是太子,但是李世民却是对李泰宠爱有加,各种破格的赏赐,那是一点也不吝啬,导致李泰以及他身边的人都产生了错觉,也让李承乾感受到了危机。

“统一考试吗?王爷这个提议确实非常好,只是不知道其他书院会不会同意呢。”

没办法,能够站出来举办书院的人家,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这么大的补贴力度,我估计很少有哪个书院舍得放弃。毕竟教育部也只是拿走了八成的招生名额,还有两成留给了书院自主招生。”

整个贞观十八年,对他来说都是充满了憋屈啊。

那个西门冲的名声,已经传遍大唐了。

每次不认识的人听说他就是长孙冲的时候,都忍不住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

那种感觉,要憋屈就有多憋屈。

五月又要进入到下旬了,继续求一波月票,希望这个月能不能达到1000~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