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前后的对比差异,让旁边一些熟悉情况的人目瞪口呆。
“没错,三天后是最有可能下大雨的,但是我们气象研究所的判断是三天后的云层虽然非常密集,但是仍然不足以达到一场大雨的程度。很可能只是一个大阴天,然后降落一点点下雨,之后又慢慢的变晴。”“嗯,你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这么多的规律,说明你们是用了心思,非常认真的寻找气象变化的规律,假以时日,肯定能够形成一整套的气象判断依据,为我大唐的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朱家的三兄弟当中,朱铜算是最有眼色的,也算是混的最好的。
不管是在哪个年代,情商高的人,日子过得都不会差。特别是大家的能力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情商高的人绝对会是哪个胜利者。
还有泥鳅,我觉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晴雨表,我们每个气象观察站都有养殖泥鳅。如果泥鳅烦躁不安,上下翻腾,水面冒出许多气泡,那么就预示不久将下雨,或者刮偏北的大风;反之,泥鳅安静地栖息水底,则预示天气晴朗。这里面的逻辑,我们也还在分析之中。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淳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与其这样,倒不如干脆自己主动参与。
这帮人啊,果然是什么都藏着掖着,不到关键时刻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核心信息拿出来使用。
“虽然我不确定雨滴的形成是不是真的跟楚王殿下您说的一样,但是从感觉上来说,您说的事情似乎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李宽的话说出来之后,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回复了。
这可是关系到以后气象研究所的预算呢,
让大唐的气象观察,开始摆脱了太史局那种夜观天象,很多时候靠坑蒙拐骗的那种状态。
之前接洽的银行呢,也立马表示这样有潜力的民营企业,我们是大力支持的,你们有贷款需求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楚王殿下,您说的没有错,甚至比我们理解的更加透彻,但是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
好了,区里面的领导立马就表示,你们还没有自己的总部吗?这怎么行呢,给你们划一块地,你们修建一个自己的总部吧。
除了燕子之外,蜜蜂的行为也跟气象情况密切相关。当蜜蜂去采蜜时,它早出晚归,预示着第二天必定是晴天;而假如它迟迟不离巢,或者离去晚,早早回归则,那么则是可以预报不久将是阴雨天;倘若细雨时它去采蜜,又预示天将放晴。里面的这些发现,让人非常的意外,许多逻辑都还在推测之中。”
如今听李宽的意思,他居然想要人为的创造大雨。
由此可见,准确的气象预测,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情。
一直沉默的朱银,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这种看老天爷赏饭吃的年代,旱涝灾害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难题。
对于自己的判断,朱铜显然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朱铜不敢有任何的隐瞒,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全部都如实的说了出来。
结合我们的气象数据,我们发现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的翅膀潮湿,所以飞的不高,为了捕捉虫子,燕子才低飞觅食。
这些年,也算是为大唐培养了一批新式的专业气象人才。
反倒是李淳风,稍微思索了一会,才谨慎的说道:“从天象上的情况来看,三天后是最有可能下大雨的,但是是不是真的能够下大雨,谁也没有办法准确的预告。”
不过李宽现在显然没有那么多的心情去听。
如果这个时候还是没有大雨,那么可能就真的有些麻烦了。
当然,你爹是大佬的情况除外。
当大家紧张兮兮的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手机上叮叮叮的收到各种提醒短信的时候,往往却是风平浪静,虚惊一场。
“我看现在的天空,也有一些白云啊。这雨水的形成,不都是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天空中的白云。
但是,有一年,一把手去视察了。
“这几年,我们气象研究所跟格物学院和算学院有许多的合作,制作出了专门用来监测风力的设备,也形成了系统的统计降雨量的一套理论;我们在长安城设置了四个观察台,记录每天各个时刻的气象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到一些规律,为气象预测服务。
当然,这可能也跟前面几次祈雨活动失败有一定的关系。
李宽这话一出口,朱铜、朱银和李淳风听了都愣了一下。
自己如果想要搞人工降雨的话,那么也就只有这个时候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动物的表现跟气象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说春天有燕子的时候,我们通过观察燕子的表现,发现闷热天气的时候,燕子普遍都是贴着地面飞行,这是大风大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李宽思索了片刻,看了看朱铜,又看了看李淳风。
这要是实现了,意义可就非同一般了。
事实上,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能够在科学研究上赶上观狮山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机构,估计不会有多少了。
到时候,观狮山书院将成为大唐科学界的权威,成为大唐科学发展的领头羊。
“好,既然你们都认为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把这个可能变成现实,让长安城的百姓感受一场久违的大雨!”
好久没有搞事了,李宽觉得自己还是偶尔要露露脸,让大家知道楚王府还是当初的那个楚王府,等闲人等,不要跟楚王府过不去。
否则,后果自负!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