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书有那么大的库存,那么你明天就去一趟三味书屋,一次性买下两千本《夫子编译》,然后看看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引起孔颖达的兴趣。眼下借着这个机会,,哪怕是掉几千贯钱,只要能够顺利的搭上孔家的大船,对我们倭国的发展绝对是很有好处的。”

“前两天《夫子编译》准备上市售卖的时候,我还专门邀请了一帮人庆祝,眼下这个情况,要是没有《海上旅行故事集》,那么即使我的书不算成功,也谈不上失败。

卢宣,这三味书屋就坐落在新华书店的对面,你说我们要是也在三味书屋门前搞一个售卖会,是不是可以让《夫子编译》卖的好一点?”

偏偏他们却是要吹嘘一个那么假的数字,你看吧,等到秋天的时候,那些土豆的产量要是达不到亩产千斤,我绝对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去弹劾李宽,看看他以后还敢不敢那么嚣张。”

“行吧,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反正跟孔家搞好关系,没有什么坏处。再不济我们也可以在河南道跟孔家进行一些合作,提高孔家每年的收入。这个做法,可是比直接送钱要来的复杂多了,效果也要好很多。”

今年刚刚举办的春闱,就已经加大了考试规模,不管是明经科还是进士科,参加的人都创造了历史性记录呢。

不知不觉之中,卢宣已经顺利的把话题从出书之中转移出来了。

没办法,这要是到时候签售会很冷清,场面就更加难看了。

卢宣拿着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站在孔颖达身边,很是不愤的说道。

毕竟《夫子编译》这本书,可是他了十几年的时间,精心编纂的。

但是,有些东西是原则性的,不管是孔颖达还是李宽,都不会让步。

当初别人高调的奉承自己的时候,他可是一点也不客气的全部接受了。

加藤浩之会把宝压在孔颖达身上,除了孔家在大唐的特殊地位之外,孔家的老家在河南道,离登州不算很远,这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了。

加藤浩之说着话的时候,脸上充满了期待。

师父,要不我们也去郊外转一转,看看那土豆苗和辣椒苗跟我们大唐的其他庄稼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

但是一旦孔颖达抓住了李宽的把柄,那么他绝对不会客气的。

因为孔颖达的这本书,是卢宣负责安排印刷作坊印刷、书铺售卖的。

眼下可是要下不了台咯。

卢宣有点后悔今天来找孔颖达说《海上旅行故事集》的事情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那三味书屋的掌柜,眼光不见得有师父您这样高瞻远瞩啊。《海上旅行故事集》过几天开始就会在长安城所有的书铺公开售卖,新华书店不可能一直吃独食。这个时候,三味书屋哪里愿意站出来跟新华书店唱反调呢?”

除非孔颖达愿意看着儒学在大唐不断的被压制,否则跟李宽的关系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善。

这个消息,卢宣自然也知道了。

但是偏偏人家的销量是自己的几十倍,这由不得他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推广手法不正确?是不是这个年头,已经不流行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师父,那文达明虽然没有再在新华书店搞签售会了,但是观狮山书院和《大唐日报》配合着又搞了一波海外奇观展览,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去三味书屋搞签售会,不仅没有什么新意,很可能也会被对方嘲笑,得不偿失呢。”

“确实如此,《夫子编译》跟《海上旅行故事集》在同一个时间售卖,偏偏销量又差的很远,这对孔颖达的打击应该是挺大的。我们在这个时候投靠他,绝对是最合适的时候。

除了国子监少数学员为了拍马屁购买了一些,再有就是各个书院藏书馆象征性的购买了基本,几乎就没有谁再去买他的《夫子编译》了。

一直以来,我们倭国的货物,许多都是从河南道的登州运输过去的,这孔家的大本营就在河南道,只要我们跟他搞好了关系,到时候只要孔家随便出一声,就会有很多人追随。”

这几天,正好是孔颖达新书《夫子编译》的发售日。

“加藤君,那我现在就去三味书屋,跟那个郑掌柜好好的聊一聊,看看能不能拿到一个更加实惠的价格回来。做买卖嘛,肯定不能他们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

原本他只是单纯的抱怨一下,现在却是发现似乎主题有点偏了。

“师父,你看着《海上旅行故事集》,其实文笔很一般,文字也比较俗气,但是短短的三天时间却是卖出去了超过两万本,实在是太夸张了。”

“那个孔颖达虽然跟楚王殿下不对付,但是其实也一样是看不起我们倭国人。前几次我都是带着厚礼去拜访他的,但是他压根就理都没有理会我们。

要不然也不会镇北道、镇北道的说的那么顺溜。

刚开始的时候,大唐很乐意帮助倭国发展儒学,这让一些人欣喜若狂,但是也让一些人充满了顾虑,认为大唐限制各种科学进入倭国,却是不对儒学进行限制,是不是因为儒学要被大唐淘汰了?

到时候,自己就算是名利双收了。

在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观狮山书院高举的科学,给儒学施加了无与伦比的压力。

孔颖达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头露脸的去推广自己的书籍,在他看来,自己的书写的那么经典,只要放出风声出去,就会有无数的人去书铺购买。

所以哪怕是孔颖达现在对李宽那帮人夸奖土豆的话很是不满,也没有直接说什么。

倭国使馆里面,久保田七郎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给伊藤浩之进行了汇报。

卢宣显然不想继续讨论书籍的事情了,赶紧找了一个眼下热门的话题,想要转移孔颖达的注意力。

得益于孔子学院的建设,孔颖达跟观狮山书院,跟李宽的关系有了不小的改善。

像是镇北道,虽然李宽很早就提议设立了,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最近,朝廷终于开始正式酝酿成立镇北道了。

卢宣这话,算是给孔颖达泼了一盆冷水。

事实上不管是任何一个番邦属国的使臣,礼部都会好好的教授一下他们大唐的礼仪,免得面见李世民的时候,闹出什么笑话出来,那就尴尬了。

“请使君放心,对付这些读书人,应该使用什么招数,我已经找到规律了。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个道理用在跟大唐的文人大交道上面,非常的贴切。”

久保田说完这话,就朝着门外走去,准备去国子监找孔颖达。

而加藤浩之也是跟着出了门,不过他是去西市,准备在新华书店和三味书屋转一转,进一步搞清楚情况。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