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朝廷愿意优先支持在陇右道推广土豆和玉米,勋贵们必定趋之若鹜的安排家中子弟去陇右道。
虽然名义上这些僚人也是臣服于大唐,但是这种臣服并不可靠。但是鉴于李宽过往无往不利的战绩,他倒是没有表示反对。
上官仪骨子里对胡人是不信任的。
至于一些依靠在这些士族身边的小家族,可以考虑适当的扶持一些名声好的,听话的,支持朝廷大政方针的起来。当然,凉州不再需要那种大世家,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小有身家的小康之家。”
“陛下,在微臣的设想之中,大唐应该是一个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站在最顶部的勋贵世家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最多的是中间的小康之家;同样的,最下层的百姓数量也应该尽可能的少,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稳定的。”
哪怕是大唐现在的香料消耗量相比十几年前增加了几百倍,总数跟相比,也是非常有限的。
凉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但是我觉得大唐的商队去西域,不仅可以携带丝绸,香料也是非常适合的呀。对于西域的那些国家来说,香料的金贵程度绝对比大唐还要高,这就意味着贩卖香料会有大量的收益。到时候,凉州本地生产的香料,必定可以让丝绸之路变得更加繁忙。”
这香料的种植利润,大家心中自然有数。到时候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勋贵子弟来到陇右道。而且,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吸引关中百姓移民陇右。如今水泥道路让交通变得便利了许多,大唐运输集团的公共马车早就联通了凉州跟长安。
李世民不大好说自己不相信“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可以从美洲带回所谓高产的土豆和玉米。
不用拼命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还有几个人愿意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凉州这几年修建了不少蒙学和小学,不管是唐人还是胡人,只要是适龄的孩童,都可以进去接受教育。
“这个其实也好办!长安城最不缺的就是勋贵,这些勋贵的利益,普遍都已经跟大唐的兴衰绑在了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跟河东道北部推广种植一样,在陇右道推广香料种植。朝廷完全可以把陇右道大量的无主之地赏赐给有功的勋贵。
不倒翁是如今长安城比较流行的儿童玩具,当初也是从楚王府流传出去的。
上官仪觉得自家王爷不应该是那么激进的人才对,但是李宽的话却是让他由不得升起了一些担忧之情,所以赶紧把这事的重要性给说了出来。
“王爷,陇右道的这些士族,通过多年的互相通婚,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的复杂。要想彻底的扳倒他们,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说服证据,否者很可能会引起动乱。”
各个县衙里面,胥吏基本上都是各家士族的家族子弟,如果一旦他们不配合官府的工作,那么朝廷的政令到了凉州府衙之后,就出不了府衙大门,到时候会影响凉州乃至整个陇右道的稳定呢。”
论起煽动人心,世家们搞起来可是得心应手。
“既然宽儿你这么有信心,那就按照你想的去做吧。”
“游韶放心,我心中有数!大唐北边如今已经暂时没有特别强大的敌人,东边是一片汪洋大海,南边虽然还有不少蛮夷,但是当地瘴气横生,毒虫随处可见,要占据这些地方并不容易。当然,这些地方也不会对我大唐产生太大的实质性威胁。
李宽的话刚刚说完,李世民就对这个第一次听到的词语充满了兴趣。
“小康之家这个词语听起来确实比寒门子弟更让人舒服,更让人充满期待。大唐的寒门子弟,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伴随着大唐的发展大幅增加;但是小康之家不一样,他们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的增加几倍、几十倍,只要大唐每个州县都有大量的小康之家,各地的稳定就不需要朝廷太过操心了。”
如今的陇右道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陇右道。
李宽一直觉得大唐的人口太少,识文断字的人太少,怎么舍得一下子除掉那么多人呢?这些士族,只要分散开来发配到各地,虽然凭借着他们的实力也能很快的成为当地豪强,但是岭南道和江南道还有大量的地方是属于大唐朝廷未实质性管理起来的地方。
只要利益的诱惑足够大,一定会有一批百姓来到陇右讨生活的。至于你说的胡人做大的问题,我觉得多虑了!只要我们持续的提高陇右道的汉人比例,胡人就不可能坐大。”
“朔州那边的人口和赋税增幅是仅次于凉州的,如今已经从垫底的状态进入了前二十名,并且势头很猛,过个几年就能进入前十名。所以宽儿你说把朔州北部推广种植的那一套利用到凉州这边来推广香料,朕是同意的。只是,这香料的种植面积,不可能像是一样需要那么大吧?”
挨过饿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会有非常深刻的领悟,而没有饿到过的人是很难领会到这句话的恐怖的。
他的父亲来护儿曾经身居高位,可是在隋末动乱的时候不幸去世,之后来家的家道就迅速的衰败。
就比如岭南道,如今除了广州附近的一些地方,其他不管是北边还是西边,实际上都还是处于僚人的统治之下。
“这个好办,打一批拉一批,这一招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有用。马家如今是冒尖的椽子,肯定要搞掉他。其他的世家大族,只要愿意迁移到岭南,朝廷不仅不打压,还可以帮忙在岭南站稳脚跟,甚至在当地衙门安排一些职位。
上官仪开始考虑如何执行李宽的想法了。
但是陇右道不一样,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点,是大唐沟通西域的节点。与此同时,这里也是遏制草原的关键。偏偏这个地方,朝廷的影响力一直比较薄弱,胡人的占比又比较高,而士族又跟朝廷不是一条心。
再过个几年,那些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胡人子弟慢慢长大,凉州的局面必然又要焕然一新。
已经习惯了茶砖和盐巴,习惯了剪羊毛挣钱,许多胡人的心态已经开始变化。
李宽这话虽然有一些道理,但是显然还没有完全解决李世民的担忧之情。
“这个也很简单。香料的种植面积广了,价格必然下降。这价格下降了,能够用得起香料的人就变多了,销量必然就会上涨,到时候对香料的需求就会增加。当然,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陛下的担忧。
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出现过易子而食的传闻,这可不仅仅是传闻,而是无数悲惨小孩的不幸遭遇。
“王爷,虽然这个办法看起来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清楚了本地豪强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个权力的空白,到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让胡人给占了便宜啊。”
一直以来,还真没有谁像李宽这样的提出社会结构的理论。
哪怕是李世民再见多识广,一时之间也不好下判断。
“是的!大唐要想避开以往的朝代轮回的宿命,就要从改善社会结构的角度入手,让整个国家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跟朝廷保持一致,让造反失去土壤,国家自然就安稳了。”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开始为将来的事情开始做一些准备,让李世民先接受一些新鲜的观点。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