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一句话的威力

“陛下,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那边,最近在山里面找到了几柱千年老山参,足足有小孩手臂粗呢。”

宣政殿中,李宽带着一个精致的盒子来到了李世民面前。

普通人要见李世民,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李宽想要见的话,基本上不管是哪天都没问题。

不过,李宽自然不会傻傻的拿着小玉米的木偶,过来哭诉或者直接投诉,那样也太没有水平了。

“去年辽东道的冬天特别寒冷,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设,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吧?”

大唐太大了,李世民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搞得一清二楚。

为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李治到底适不适合这个皇位,李世民几乎每天都会把李治叫到宣政殿来问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李宽刚刚说完话,李世民就直接盯着他的眼睛,满怀深意的说着,“怎么,关于储君的册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那就让他多开垦一些土地吧!只要是能够种粮食,开垦再多的土地,大唐都不嫌多!”

“陛下,不说其他兄弟,单单一母同胞的兄弟,魏王殿下就还有两个。一旦魏王继承大统,陛下觉得高明和雉奴,能有善终吗?”

“那是自然!为了让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不断的扩大规模,薛礼隔三差五就让我在《大唐日报》上面帮忙宣传移民辽东道的好处呢。”

李世民牵着李治的手,轻声安慰着。

到时候不管是用来榨油,还是榨油之后的豆粕用来喂猪,都可以实现很不错的经济价值。

但是,如果你是重生者,那就不一样了。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不悦之色,心中对太子人选,有多了几分纠结。

只要没有大的灾荒和动乱,过个三十年,大唐的人口就能翻一番,甚至二十年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宣政殿中,李世民盯着李治,想要看清楚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此时此刻,李世民心中算是彻底的给李泰投上了否决票。

李世民对李宽太了解了,虽然李宽今天带着几根千年老山参过来送礼,但是他却是很清楚送礼绝对不是李宽的目的,那只是一个随手而为的借口而已。

甚至还把自己的决定也告诉了李宽。

毕竟,怎么说李泰也是长孙无忌的外甥,总好过让李恪上位?

李世民很是感慨的说了一句,脸上的神情放松了不少,有点像是开启了跟李宽聊天的模式的样子。

这个说法,李世民不是第一次听闻,但是朝中大臣这么直接的说出来,还是第一次。

至于把李泰否决之后,到底要不要立李治为太子,这个他倒是还没有想好。

杜楚客自然不会知道李泰现在已经凉了,他还以为现在只是等待成功来临前的黑夜呢。

当然,这只是有点担心而已,杜楚客倒是不认为长孙无忌的态度会影响到李泰顺利继承太子之位。

“哪怕是獒犬,都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魏王殿下对自己的孩子,难道就没有一点感情吗?难道魏王殿下对雉奴的感情,能够比对自己儿子感情还要深厚?再说了,杀子传弟这种有悖人伦的事情,单单听一听,就知道一定是假话!”

李世民对于李治他们去楚王府,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李世民虽然是个明君,但是不是真的圣人,自然也会犯错误,也会进入到思维定势之中。

再加上李泰也算是聪明绝伦、才华横溢,在宗室子弟当中算是少有的才华出众之人,长得又胖乎乎,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样子,李世民宠爱他,就很正常了。

粮食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大唐如今已经不怎么缺粮了,李宽还是让薛礼在辽东大量的种植水稻。

李世民倒也没有遮遮掩掩,直接就承认了。

随随便便就能把握住市场的脉搏,知道什么时候是峰值,什么时候是波谷,想要不挣钱都难。

本来他还想着任由历史的大势,让李治费一点波折之后再等上太子之位,现在魏王府的人连巫蛊之术都开始用在小玉米身上了,那还了得?

“父皇圣明!”

但是,他不能直接跟李世民说,李恪不是我妹妹生的,所以我不同意。

“我还以为你真的能够一直置身事外,不过你能忍到今天才发表意见,也算是出乎朕的意料了。”

但是对小玉米出手,这事不能忍!

如今,李宽就要把他的智商拉回到正常水平。

作为一个帝王,非常清楚农业的重大意义,所以李世民一直都是非常关心农事的。

“在我的再三请求之下,见是见到了舅舅一面,但是他并没有明确态度,一副跟我没有关系的样子。”

特别是如今的李世民,可以说是工程名气,声望武功达到了历朝历代帝王的巅峰。

“大男人说句话都婆婆妈妈的,像什么样子?还不赶紧说!”

自己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说的太多,指不定就露陷了。

但是李泰不一样,绝大部分的朝臣都认为李世民对李泰是宠冠诸王。

就像是你去炒股,不管你多么的聪明,想要获得非常巨大的回报,难度都是非常大的,每次都能准确把握股票脉搏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其实,真的论聪明才智,李宽真的比不上李世民。

就像是现在,李治明明一副心惊胆战的样子,嘴上却是说没事。

李世民对李泰的爱,跟李治不一样。

杜楚客仿佛觉得胜利已经向自己招手。

因为,原本李世民心中,除了李泰之外,李恪也是一个很受他喜欢的儿子,似乎继承皇位的能力要比李治高很多。

“陛下,吴王殿下非常优秀,这个是朝臣们都看得到的,甚至在眉宇之间,还能隐约看到陛下当年的风采。但是,他终究是隋炀帝的外孙,我大唐立国才不到三十年,很多人都经历过隋末的大乱,害怕残暴的大隋再次降临。

隐约之中,大唐的朝堂已经出现了“魏王党”,他们以岑文本、刘汨为首,身后有一帮臣子支持。

“哼!你身边的人,都跟你一个德性,天天就盯着有没有好处。怎么,今天来找朕,所为何事啊?”

……

如果说杜楚客还有什么担心的,长孙无忌的态度算是一个。

不管李恪是不是隋炀帝的外孙,不管李恪优不优秀,长孙无忌都是不支持他的。

“嗯,虽然朝中支持李恪和李治的人也有不少,但是跟支持我们的人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长安城中的勋贵子弟,我基本上都出面拉拢了,愿意向我靠拢的人家,还是不少的。”

李宽明白,李世民对立李泰为太子之事,已经产生了动摇了。

“陛下,微臣今天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只是过来看看陛下,特别是今天上午,微臣府中一只獒犬产下了两只幼犬,那种獒犬对幼犬的怜爱之情,让我想到了舐犊情深这个词语,所以心情颇为感慨!”

李治脸上露出了惶恐的表情,让李世民感到一阵心痛。

李宽说着看似不着边的话,其实却是将话题往自己希望发展的放心引导。

这个时候,他也意识到了李泰是个狠人,为了顺利的等上太子之位,什么话都敢承诺,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李宽的优势只是在独特的见识和眼光。

当然,为了提高经济产出比,大豆的规模化种植,也在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尝试。

虽然我知道,吴王殿下是吴王殿下,隋炀帝是隋炀帝,哪怕是他登基,也不大可能跟隋炀帝那样祸害百姓,但是单单只有我们相信是不够的,要满朝文武,要天下百姓都相信才行,否则就很可能是一场大乱啊。”

“再等两天,如果还没有什么动静,我就去宫里再找一下父皇!”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惯例,大唐的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城(似乎辫子朝的风格跟这个完全相反),但李泰因为受到李世民的偏爱,特许“不之官”,也就是让李泰不用去封地,待在长安城就行了。

很显然,李世民已经知道李宽想要说的事情,一定跟太子之位有关系。

“这段时间,你可以多去楚王府那里转一转,就当是散心了。等到你这失眠的影响过去之后,再回来也可以。”

由于李治长期在宫中,外臣并不清楚李世民到底有多喜爱李治。

“这个……这个……”

薛礼确实在为扩大生产建设兵团的规模努力,不过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秦怀道和程处亮等辽东道的将领来清扫周边的部落,将俘虏充入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军。

这也算是李宽掌握的一门说话艺术了。

不过,要一下子让李世民接受李治为太子,还有点难度。

“稚奴,你不用担心。父皇知道你从小在皇宫里长大,跟宗室子弟走的虽然比较近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瓜葛,不管是什么案子,都牵扯不到你的身上。再说了,那两个案子,如今都算是盖棺定论了,等闲不会轻易的再翻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