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生怕楚王府的布铺子再降价,到时候自己就真的亏钱了。
王富贵不是很清楚李宽这个做法有没有其他目的,但是他从商业上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个好生意。这就意味着到时候大唐的产量还会继续上升。
但是如果大家都顿顿龙虾鱼翅,那么你每天吃着红烧肉,也觉得索然无味。
李忠说着话的时候,心中也是充满了佩服。
李忠的这个提议,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咦?这倒是个好主意!那九条信之,正想着多运输几船的布回去呢。”
就这样,李治每天都待在蓬莱殿,期间李世民等人也都是每天都会过来探望长孙皇后,大家将李治的仁孝之举,自然也都看在眼中。
打击了当地的经济,又能倾销布,打开布的市场,哪怕是少挣点钱,李宽也是很乐意的。
嗯,可能还得加上李宽。
说他们是国有企业吧,户部管不了他们。
“郎君,楚王府做事一向霸道,但是这一次,我们不同意也不行。这些布,在大唐是很难卖出去了。特别是有了《大唐日报》等发行全国的报纸之后,长安城发生的事情,短短几天就会传到各个州府,我们哪怕是紧急把货物运输到其他州县贩卖,也是来不及了。”
“王爷,单单纺织机的售卖,就挣了两万过贯钱,这可比卖布都来钱快啊。”
“属下立马就去安排!”
凡是就怕比较啊。
毕竟,历史上,李治能够当上皇帝,并且顺利的在皇位上待了三十多年,还让大唐的国土面积走上巅峰,必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所谓的影响力,有的时候就是我说的话,我的东西,能够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李治,这几年来除了给大家留下孝顺的印象之外,并没有其他什么印象。
李世民觉得大有可为。
“没那么夸张,一些偏僻的地方,人家压根就不知道外面还有布这个东西。不过,宽儿要是能够把布卖到海外去,倒是解决了河东道继续扩大种植的布消耗问题了。”
“哼!那王富贵让我们不要啥都搞,但是他们楚王府呢?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我太原王氏,偏偏就要从头搞到尾,一定要做出不属于楚王府布的产品出来。”
说他们是皇家企业吧,名义上又没有什么关联。
恰恰相反,这几年,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其实是一直在增长的,好多官员都是长孙无忌的亲信。
但是偏偏人家能够在大唐各地通行无阻,成为大唐有数的几个商业组织。
“雉奴,你太心善了。身在皇家,心太善是会吃亏的!不过有一点你做的对,你跟宽儿走的近,有他庇护你,倒也不至于有什么大风浪。不过,你舅舅那边,还是要多走动,阿娘也跟他提过了,让他多照顾照顾你。”
长孙皇后的话刚说了一半,又被一阵“咳嗽”声给打断了。
毕竟,太原王氏的匠人,可没有楚王府的待遇那么好。
……
整个长安城的布铺子,如今都在看太原王氏的笑话。
李世民虽然算是很英明的皇帝,但是也不是“懂王”,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那个王富贵已经放出话来了,他建议大部分的种植户,就乖乖的种植,至于纺纱的作坊,就专业的做纺纱,制作布的作坊一样,大家不要从布种植到布纺织,什么都搞,那样效率其实一点都不高。分工合作,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挣到钱。”
王杰脸色非常难看,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
要知道,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泰,都没有这个待遇。
王峰一脸苦涩的站在王杰面前,心中充满了悔恨。
李世民对于李忠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百骑司在海外的发展比较慢,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要说卢家麻布铺子挡不住楚王府低价布的冲击,海外那些国家的麻布更加受不了。
至于李泰,长孙皇后操心的是他跟李承乾的储君之争,这让她感受到了玄武门之变前的气氛。
长孙皇后是绝对不希望大唐皇室再演出一段玄武门的故事出来。
李承乾就不用说了,隔三差五被大臣弹劾,李世民这个做父亲的心中都已经非常的不满。
觉得这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
但是,偏偏他还不敢在外人面前说什么,生怕到时候楚王府不收购他们王记布的成品,甚至进一步的搞起价格战,那他王杰的小心脏,那是真的受不了了。
正常的中原王朝,帝王对海外的事情都不关心,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只要管好自己面前的这摊事情就够了。
王杰这个时候,对李宽可谓是痛恨无比。
当断不了,必受其乱啊。
“十六倍?这么说来,宽儿把布卖的那么便宜,实际上到最后他不但把其他竞争对手教训了一轮,自己还挣到了钱?”
“怎么就挣不到钱呢?我们种植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天下对布的需求,简直就是无限的。我们有限的布无法满足这些无限的市场,那就正好收购一批布回来咯。反正不管是哪家出产的布,放在倭国人,或者南北高句丽人的眼中,都是上等的布料。”
“这一次楚王殿下安排人手往海外贩卖布,准备将布作为我们大唐新的一个出口利器,属下倒是觉得这是百骑司发展海外势力的大好机会。只要专门成立一个贸易队伍,里面九成的人员都是正常的商人和伙计,但是夹杂一成我们百骑司的人员。以布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品质,不用几年,一定能够彻底占领海外市场,到时候我们百骑司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就发展到世界各地去了。”
“那就好!你要……”
王富贵笑容满面的跟李宽汇报着这几天的情况。
王富贵想到其他各家掌柜纠结的表情,脸上忍不住就露出了笑容。
“上次看《大唐日报》,上面有一个版面是专门介绍海外人文风光,说那天竺居然也有几千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国。最夸张的是,报纸上居然还说那里家家户户都喜欢储存黄金,每座庙宇里头都有镀金佛像。百骑司一定要多安排人手去天竺那边,搞清楚情况,被到时候被报社的一帮写手给比下去了。”
早在六七年前,她就已经体验过一次生死交叉。
但是,想象一下,他到底是怎么当上太子的,真的是自己什么努力都没有做过吗?即使真的什么努力都没有,就被馅饼砸中了,那么作为一个朝中没有什么亲信势力的帝王,是怎么从掌控朝中大权的长孙无忌手中夺回大权的呢?
当然,受到各种神剧的影响,后世很多人对李治的印象都不好。
“市价的九折!这市价完全就是他们说了算,九折出售的话,不要说挣钱,我们连种植的利润都被吃掉了。”
反正是按照当地麻布的价格卖得,哪怕是这些布的质量一般般,也算是良心售价了。
“我们的新式纺织机的效率是传统手工的八倍以上,甚至即将推出来的改良版本可以提高十六倍的效率。只要脑子没有进水,还想着做布生意,就不可能不去买。”
“陛下请放心,百骑司已经在蒲罗中设立了一个据点,每个月都有定期的消息送回来;下一步,我们打算继续往西建立新的据点,把天竺和大食的情况也给搞清楚。”
反正两个人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不管谁当上皇帝,都不会亏待长孙家。
这要是自家的没有那么快的加工成布,损失也不会那么大啊。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受到李宽的影响,以及海贸带来的巨大利益,他对海外的事情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观狮山书院机械作坊研究成功了更加先进的纺织机,这个消息被有意无意的散步了出去。
不过,长孙无忌觉得李泰有点难以掌控,倒也没有露出非常明显的支持李泰的意思出来。
偏偏自己为了抢占市场,早早的就做了各项安排。结果却是把自己给搞到坑里去了。
很显然,李宽准备把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布运到了海外去售卖。
不过,几个儿子却是一直让她放不下。
“阿娘,您就安心养病吧,现在观狮山书院医学院的各个郎中都非常厉害,不仅孙神医一直在那坐镇,林郎中等人也都是医术高超之人,甚至是太医院的巢医正,也都身手不凡,您肯定会没事的。”
“卖就卖吧!卖完之后,你就去大唐皇家钱庄借款十万贯,我要用他们钱庄的钱,去继续扩大我们的种植面积。等到明年的时候,看看他们楚王府还能不能那么嚣张!”
“李忠,百骑司不仅可以通过在海外发展贸易来收集情报,还可以跟西北贸易一样,组建其他的贸易队伍,甚至是跟那个顺风镖局一样,成立一家新的镖局,专门给各个商家保驾护航,可以很方便的收集边疆各处的情报。”
李治在长孙皇后这里的时候,一般不会跟她说什么沉重的话题。
不管心中信不信,李治都只能说一些安慰的话。
“这样,你放出风去,就说我们愿意以市场售价的九折收购他们手中的布,只限未来三天,过时不候。”
王杰虽然很不爽,但还是决定挥泪大甩卖。
只见她面色苍白,身形消瘦,已经没有那种风华绝代的样子了。
“陛下,那个机械,完全颠覆了纱纺织的方法,据说观狮山书院的机械作坊已经研制出了直接提高十六倍生产效率的纺纱机,如今已经在楚王府的布作坊之中开始试用了。”
而当长安城第一场大雪伴随着夜幕缓缓的到来之时,长孙皇后终究是到了油尽灯枯之时。
当她的贴身宫女跟往常一样,端着热水准备给刚刚睡醒的长孙皇后洗漱的时候,却是发现床上久久没有一丝动静。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
伴随着宫女充满惊恐的呼喊声,一代皇后长孙氏,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