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一代皇后长孙氏
李宽要掌控大唐的布产业,但是并没有要垄断布市场的意思。
他还想着大家继续扩大河东道的种植面积呢。
所以,新式的纺织机械,很快就推出了市场。
只要你给钱,就卖给你!
当然,一架成本不到两个银币的纺织机,卖你一百个银币一架,你爱买不买咯。
短短几天时间,参观了楚王府布作坊的人家,全部都咬咬牙掏钱更新了设备。
当然,你也可以买一架回去,然后偷偷的模仿制作。
前提就是你不怕大唐皇家专利局找你麻烦。
“这李宽,实在是太不讲规矩了,哪里有这么掀桌子的?他跟我们一样的价格售卖布不好吗?凭借着他们的优异质量,也能卖的比大家都要好啊。现在偏偏搞出这么低的价格,哪怕是他们还能挣钱,也挣不到多少钱啊。”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当时李宽推广种植的时候,可是给过李世民机会的。
特别是天竺和大食,那是出产麻布的大国。
在他的御桌上面,一个特制的地球仪就放在桌面,李世民几乎每天都要研究一番。
甚至亚麻这种植物,最早就是在现在大食帝国控制的区域传播开来的。
……
“是啊,现在那些人应该要头疼的是手中已经制作出来的布要怎么办了!你说降到跟我们一个价格卖吧,亏一大把钱不说,还卖不出去。因为他们的布质量明显比我们的要差一截。但是要他们降价到比我们的售价还要低,他们也不愿意啊。”
李世民自然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只要太原王氏愿意安排家中匠人不断改善纺织工艺,他有信心将成本压缩到楚王府的水平。
“王爷,这些布他们要正常售卖出去,只要也要比我们的售价打个九折,甚至八折,我们这样收购回来,挣不到钱呢。”
如果周围的人都吃不饱肚子,那么你每天能有几碗白饭吃,就会觉得很幸福。
但是,在观狮山书院等学员们眼中,李治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亲王。
李忠一五一十的将长安城里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跟李世民进行了汇报。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李世民身边担任这么久的百骑司统领。
“阿娘您放心,我隔三差五都会去舅舅府上走一走,聆听一下舅舅的教诲。”
论到创造奇迹,谁也比不过楚王殿下啊。
也就是一样受宠的兕子,能够一直陪伴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身边。
他不仅算学水平非常高超,琴棋书画也都样样精通,甚至是格物学知识和医学知识,也比一般的学员要掌握的多一些。
长孙皇后这个样子,很显然是在提前安排后事了。
皇家,就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傻瓜。
虽然李世民也知道李宽让市舶都督府定下了一条规矩,所有出海的布都需要市舶司的同意。
长孙皇后倒是看得很开。
但是百骑司要做事,还有人会去拦吗?
这也是李世民默许李宽不断提升商人和匠人在大唐的社会地位的重要原因。
李宽并不觉得黑了这么一帮勋贵纺织机械的钱,心中会有什么愧疚之情。
李忠做事,一向很是靠谱。
“听说大食人在西洋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麻布生意,甚至连南洋一些地方都有大食人的麻布商人出没;这一次我们大唐的布如果能够直接打败那些麻布商家,那么对于我们扩大南洋的影响力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这明显是扩大百骑司影响力的事情,李忠自然兴高采烈的去执行了。
“阿娘,喝完这碗参汤,您再吃一口抹茶米糕,这是二哥府上最新研制出来的小点心,面包新语都还没有开始售卖呢。”
李世民夫妇对他的疼爱,也是真心的,要不然也不会一直到现在还留他待在大明宫中。
李世民突然有点后悔没有入股楚王府布作坊了。
“郎君,那王富贵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市场价的九折,多一文钱他都不收购;我也确认了,他收购其他家的布,确实也是按照这个价格收购的。”
这既可以解决百骑司的经费问题,又能解决情报收集问题。
“不仅倭国,到时候东海渔业还可以把布运输到林邑、占城、蒲罗中等各处售卖,然后进一步的将布推广到天竺和大食去,让那边的麻布铺子全部倒闭!”
别看长孙家老是在李宽手中吃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长孙家在大唐的影响力在下降。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导致了大唐出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商业组织。
这一次,只是一时不察,马失前蹄了。
无非就是聊一聊吃吃喝喝,说一说外面的趣事而已。
“如今我们大唐的海商数量不少,每年给朝廷贡献了不少赋税,百骑司也可以考虑往海外安排一些探子,及时把握情况。与此同时,水师也到了扩大规模的时候,这可是保证我们海贸赋税收入的强有力武器。”
如果不扩大市场,那么到时候大家肯定会拼价格战,搞得谁也挣不到钱。
“肯定是能够挣钱的,并且楚王殿下不仅是把大唐的竞争对手教训了一轮,听说还安排人把布运输到倭国和南洋各处,估计等到明年的时候,全天下的布铺子都要活不下去了。”
有这么一个标志性的铺子矗立在那里,大家接受起布成品的损失,心中就好受多了。
就像是后世的北欧国家,虽然非常富裕,但是影响力非常有限。
李承乾跟李泰的争储之中,为何显得越来越急躁,就是因为长孙无忌如今已经不再明显的支持他了。
可以说,李治在长安城各个书院的学员那边,口碑非常好。
“阿娘,您躺下休息一下吧,我就在旁边陪着您。”
至于李治是不是真的像她看到的什么事情都不懂,大概就只有李治自己知道。
宣政殿。
如果不是长孙皇后一直劝说和开导,估计李世民已经忍不住要另立太子了。
李治,比大家想象的要聪明很多。
说李治孝顺,他确实是真的孝顺。
在她看来,李治这个小儿子,就是一个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需要得到保护。
“我看那王富贵定下这么一个收购价格,其实就算准了我们的加工成本,知道按照这个价格来收购,大家基本上都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不至于对楚王府生出太大的恨意。再加上他们又故作大方的把新式的纺织设备售卖给大家,让人哪怕是心中有不满,也说不出口。”
“这么说来,这一次被坑的最惨的就是太原王家了?”
王峰倒是有几分眼光,知道这个时候该做什么决定。
“是的,因为他们的动作最快,已经把几乎所有的都加工成布了,成本就压在那里。以楚王殿下给出的收购价,太原王氏从种植到布售卖,基本上是一文钱都没有挣到。至于其他家,大部分虽然没有去年挣的多,但是都不至于亏本。特别是一些只售卖,不参与布制作的人家,更是挣了不少钱。”
蓬莱殿中,李治小心翼翼的给长孙皇后喂着参汤。
河东道大片大片的草原,李宽都准备把它改造成田。
就当是大狗大户,劫富济贫去了。
李治看到长孙皇后这个样子,心中也是一疼。
反倒是李泰经常主动的给自己这位大权在握的舅舅送礼,想要得到支持。
做了越久的帝王,就越能感受到充裕的财政收入带来的好处。
不过当初李世民没有看上这么一个小作坊。
“咳咳!”长孙皇后刚喝下一口参汤,就一个咳嗽全部给吐出来了,“雉奴,阿娘喝不下了。现在是不管什么东西,我看到都没有什么胃口,反倒是你,一只比较瘦弱,你要多吃一点。你阿耶忙于国事,也没有什么空管教你,阿娘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了,以后的时光,你要学会照顾好自己。”
但是一些贫穷的国家,凭借着拥有其他特殊武器,在国际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王杰对于自己家族的底蕴,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
“那就好,要不然明年大家都不愿意去种植了,那宽儿这就因小失大了。不过,话说回来,就那么一个机械的改良,生产效率就提升了八倍吗?”
王峰说这话的时候,心中的那个痛就别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