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淳于家在登州是一霸,但是在楚王府面前,还是不够看的。李宽有点意外,没想到胆子大的居然有这么多。

要不然也没有那个实力在辽东修建一千多里的长城。

本来就积累了几百年,现在又有杨广这个猪队友做助攻,所以高句丽的民生建设,在最近二十几年里,其实也搞得风生水起。

反正只要不随便上岸,在水里面飘着,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楚王殿下您的意思是要大家去高句丽开采矿藏?”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后勤压力,并且最大限度的削弱高句丽的有生力量,李宽准备动员登州的所有力量,让所有能够出海的船只都跟在大军后面吃一杯羹。

“王爷,除了市舶水师和东海渔业的船只,至少还有一百多艘各家商队的海船,以及几百艘渔船跟在大军身后。而人员的话,我估摸着有三万多人。”

淳于难试着问了一句。

从事海外贸易的鲁掌柜,忍不住站出来附和了一声。

高句丽于建昭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7年正式建国。

“你们是不是觉得打仗都是钱,不能挣钱?”

“楚王殿下的这话倒是说的在理。我曾经去过几次高句丽,虽然普遍的高句丽百姓,日子比我们大唐的要差多了,许多人都还是处于吃不饱肚子的状态;但是高句丽的勋贵们,日子其实过得很是不错,但凡是我们商人运输过去的奢侈品,很快就能销售一空。最关键是辽东那里似乎有金矿,高句丽的不少勋贵家中,都存了不少的金子。”

不过,最终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特别是在大业八年至大业十年的几年内,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结果高句丽大破隋朝大军,将杨广携带的巨额物资和大量匠人、将士都给留在了高句丽。

在文登县东南的一个坊间,一处普通的宅子里,一个风韵犹存的妇女正在收拾着东西。

“楚王殿下,您能不能说的具体一点?”

反正淳于家手下的捕奴队早就出没于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哪怕是到时候挖矿没有挣到钱,单靠其他方面的手段,淳于家也能大发横财。“开发矿藏的事情,以后再说,今天本王要跟大家说的发财机会,是后勤补给物资的供应和战利品的处置问题。过阵子,大军就要出发前往高句丽,到时候我们会彻底解决掉高句丽的所有船只,让水面上再也没有其他力量存在。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把大军需要的军用物资,运输到指定地点,然后再运回战利品。

“三万多人?这么多?”

文登码头,李宽跟王玄策登上了一艘巨大的飞剪船。

淳于难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尝试着问道:“王爷,您这一次不是要带着大军出征高句丽吗?莫非你是说凯旋归来的时候,会留在登州点拨大家,带大家发掘新的致富机会?”

“你放心!我又不傻!”

登州是一座热闹的城池。

“王爷,如果不是海船数量有限,这个人数起码还能翻一番!登州百姓,基本上都是依靠着出海才过上了好日子,胆子本来就比一般人要大。这一次,王爷你亲自带兵,又跟那些富商说跟着大军可以发大财,传来传去,想去发财的人自然就多了。”

王玄策对于这几天登州城里发生的事情倒是挺清楚的。

不过,在他看来,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喷到了李宽才有可能发生。

否则换一个将领对富商说带你们去发财,估计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跟随。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