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无缘无故被削权的礼部,作为尚书,李道宗自然是要抗议的。
“不把教育部独立出来,经费专款专用基本上就是一个笑话。并且,修建书院,推广蒙学、小学的普及,必然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各种业务,礼部业务繁多,要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上面,那就失去了礼部设立的本意了。”“陛下,如你所愿,只要大唐按照这个力度扶持教育发展,二十年后,朝中科举出生的官员有望跟其他入仕的持平。”
在大唐,虽然吏部的位置更重要一些,但是礼部也绝对算是六部里头地位靠前的部门。“宽儿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成立单独的教育部,事关重大,不宜操之过急。宽儿,回头你第一个详细的奏折上来,把今天说的内容再细化一下。”
李世民虽然才华出众,但是毕竟不是穿越者。
很显然,有着大唐一成赋税可以支配的教育部,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
后面无非就是一些细节还需要再明确、再调整一下而已。
在高句丽等跟随隋唐制度设立的国家,礼部是六部之首。
“陛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微臣也是赞成的;户部每年将赋税的一成划拨为教育费用,微臣更是没有疑问;至于设立大唐师范学院和各州的师范学院,对于教育的发展也却是大有裨益,我们礼部一定全力配合,完全没有必要多设一个教育部出来。
这是不是意味着又多了一批职位出来?
加大教育投入,这个没有人会反对。
不过,临走的时候,李宽却是被单独留下来了。
“嗯?二十年后也只是持平?”
如今长安城又不是没有书院,多一座师范学院也没什么。
世家子弟作为他们的上司,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打压动作,所以我说的二十年达到一半,其实已经是比较乐观的分析,并且还是主要指的是中下层官员。”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大家一看李世民这个态度,就知道他是同意了李宽的提议。
扶持科举,发展书院,都是为了扶持一个新的势力。
除非这一块东西是人见人厌,鬼见鬼嫌的业务。
李世民愣了一下。
难不成就因为李宽的一句话,就变成七部了?
尚书省下面只有六部,这可是有多年历史了的事情。
至于大唐师范学院,大家反倒是没有那么在意。
李世民有点失望,不过又觉得这才是真实的。
如果能够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把世家的影响力控制到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程度,其实就已经很理想了。
可想而知,这个部门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同样的,发展商业,也是为了让一个新的阶层站起来,让他们在大唐这个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说的也是,只是朕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
李宽:……
这话,不敢接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