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无级变速箱上面的链条,或者三元催化剂里头的触媒、以及一些高要求的轴承,基本上全世界就那么几家在做。大唐能够买得起的人,又有多少呢?
李宽前世好歹也算是参观过了不少工厂,对许多零件的设计、制造也是有几分了解的。
在给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上课的时候,也都是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知道的东西给说了出来;并没有那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担忧。
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就先按照这个规格生产一千辆吧。有些东西,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特别是耐久性和成本,你们要充分检讨。永久自行车作坊还可以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实验室测量技术,用来衡量各个零件以及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并且要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利用起来。”
但是高端的汽车碳罐用活性炭,全球就那么一两家厂家能够做。
“没错!如果一天能够生产五千辆自行车,那么永久自行车作坊将会成为大唐最大的作坊,里面的员工数量有望超过五千人,甚至是一万人。而为永久自行车作坊配套的其他作坊数量,至少也能有个几十家,这里面又是上万人的规模。
而对于朝廷来说,这么一个大作坊,每年能够收的税赋就超过二十万贯,意义同样不凡。”
再比如大家蹲在车轮旁边就能看到的汽车悬架弹簧,看上去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个黑乎乎的弹簧,一点都感受不到它的技术含量。
另外,还有一堆人参与到自行车的售卖、运输和维修,整个永久自行车作坊带动的就业人口将超过三万人。这三万人的背后就是三万个家庭,这些家庭都能因为自行车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比如说碳罐里头的活性炭,似乎是很简单的吧?
比如车身骨架的冲压零件,除了最基本的零件精度是否满足要求之外,还得确认焊接强度是否达标。
但是长远来看,却是能够夯实大唐的工业基础,为工业化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以跟一般的老师傅相比,戴全在传授弟子方面,基本上是没有保留的。
“除了整个自行车的设计,还有这个关键的链条、刹车片可以由作坊自己制作,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从外面购买。并且,为了让外面的作坊能够充分的竞争,每一种零件,我们至少要有两家作坊来供应。”李宽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善意,到时候培养出一个或者几个垄断供应商出来,那可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戴全作为楚王府的资深匠人,对于李宽的想法领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王爷,你放心,永久自行车作坊那边,已经在跟作坊城的其他各个作坊进行接洽,准备将一些零件的生产制作外发给它们。如果一切都达到理想情况,我们的作坊一天能够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就至少有几百辆。”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流传,可不是随随便便做一些就可以的。
怎么确认呢?
“几百辆?一天?今年的话,能够做到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明年底这个时候,本王希望永久自行车作坊,一天至少能够生产出一千辆自行车。并且,这个规模每年都要扩大;如果哪一天我们的作坊一天就能生产几千辆自行车了,那个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这还是后世工业化那么发达的情况。
为何后世各地政府这么喜欢拉汽车公司到自己辖区投资建设呢?
实在是这背后带动的就业、产业链发展和税收、gdp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如今的自行车产业,对大唐来说,就相当于是后世的汽车产业了。
当然,要是能够尽快从南美搞回来橡胶树,在南洋各地推广种植,让自行车能够用上橡胶轮胎,那就更好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