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产业化的意义

“王爷,这自行车实在是太好了,有了它,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不仅警察署可以配备,甚至大唐军中都可以考虑配备呢。”

王玄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李宽和王玄策的年前。

“军中配备的话,限制还是比较多,毕竟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自行车没有马匹好用。不过,小规模的制作一批特殊的自行车给十二卫的将士们试用,倒是可以的。”

可以预见的将来,骑兵仍然是陆战之王。

虽然李宽在大力推进水泥路的建设,不过长度终归还是比较有限。

“王爷,这自行车的款式,虽然还有改进空间。不过现在的各种零件设计,基本上都定下来了,是不是先生产一批出来,看看好不好卖?”

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戴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几千辆自行车?一天?”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虽然以现在的零件技术含量,垄断不垄断的,意义不大,其他作坊很容易制作出类似的产品。

“没问题,这永久自行车作坊的生产线,也是参考四轮马车作坊,完全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虽然早期的零件基本上都是机械作坊那边组织生产的,但是后面我们会把一些零件外包给各个专门的作坊。”

但是长此以往,门槛慢慢高了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一天几千,一个月可就是十万多辆。

戴全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宽。

哪怕是自行车的售价再便宜,也不可能少于一贯钱吧?

简单的一个零件背后,往往蕴含了许多要求。

像是汽车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每一个零件都有自己的测试要求。

大唐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很原始。

就像是后世的汽车,别看零件厂家无数,但是在某些关键的零件上,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能够生产出满足主机厂品质要求的零件出来。

事实上,这里面的要求可一点也不简单。

除了你得满足设计的重量要求和尺寸要求这些基本信息之后,表面应力是否达标,不同负载的情况下的压缩量是否达标,疲劳强度测试是否满足要求……

楚王殿下,还真是敢想啊。

李宽希望通过自行车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将自己在观狮山书院里头慢慢推广的一些列标准体系,一系列理念能够在各个作坊里头得到普及。

不说怎么在一天内把几千辆自行车生产出来,哪怕是生产出来了,这么多的自行车卖给谁呢?

为了让戴全充分重视永久自行车作坊的建设,李宽把自己的想法给解释了一下。

这些要求,自然不是一下就可以达到,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