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还好,真算起来其实也不算多少钱。但是以后售卖大笨钟的利益,这才是一个大数字。要是朕估计的不错,这钟表作坊一年的盈利,至少可以达到一万贯钱,甚至更多。这就相当于那朗清每年都能分到五百贯以上的钱财,而这种钱财,是每年都有的。”金太自然也是听说过齿轮的,只是他以前没有想过自己作坊要生产这东西。
在大唐,想要一步登天,其实没有那么容易。
很明显这大笨钟是属于后者。
特别是没有太阳的日子。
听李宽这么一说,王富贵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自从《大唐日报》上面刊登了金太铁锅的广告之后,金太打铁作坊的铁锅生产量立马迎来了一个快速上涨。
跟着李宽混了这么多年,他的商业意识也比以前要强多了。很显然,按照现在明德门的大笨钟来制作的话,一架大笨钟哪怕是成本价也要超过一百贯钱。
“当然不是了。听说为了保证这大笨钟的制作工艺不被人偷学,在楚王殿下的建议下,朝廷专门成立了一个大唐皇家专利局,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去仿制大笨钟,肯定会被楚王殿下拿来杀鸡儆猴。”
但是有些东西,却是越小越难搞。
有些东西,越大越难搞。
李宽跟观狮山书院都给了他那么大的支持,朗清自然不愿意辜负这种期待。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旦大家都不再为饥饿担忧,有几个愿意跟人去干掉脑袋的事情呢?
所以让所有光脚的百姓都变成穿鞋的人,意义就很不一样了。
等到车床和蒸汽机之类的东西搞出来之后,金属齿轮的加工就没有那么难了,到时候钟表的精度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怎么售卖商品,他显然还是经验很丰富的。
李世民如今也慢慢的接受了百姓越富裕,大唐越稳定的观点。
金太还以为自家徒弟不知天高地厚,要挑战楚王殿下的权威呢。
千金买马骨,这宽儿还真是舍得啊。
……
李世民显然很看好大笨钟的前途。
这么一来,大笨钟的精度基本上就能够得到保障了。至于时间久了,差个一分钟两分钟,甚至差个五分钟十分钟,其实并不影响一般人家的使用。
李忠:“支持力度确实挺大的。据说那个钟表作坊甚至有百分之五的份子是直接分给了朗清,而楚王府单单为了这个作坊从而购买的各种设备,据说就已经超过了两千贯,机械作坊新式的好几台奇奇怪怪的设备,全部都售卖给了钟表作坊。”
这就意味着里面的各种零件需要制作的更小,还要保证它们的精度和强度,这里面的门槛,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迈过去的。
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自然也是能够意识到大笨钟的不凡。
但是,如果因为换了材料导致时钟的精度大幅下降,那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他是那种越是困难,越有动力去挑战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都是以太阳的升降来作为时间衡量的单位。
搞技术,王富贵肯定是不行的。
“王爷,我倒是觉得朗清的提议不错。甚至我们的大笨钟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设定不一样的价格,想要精度更高的大笨钟,那你就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财,如果想要便宜一点,我们也能够提供便宜的选择。这样反倒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家能够买得起大笨钟呢。”
“听说楚王府下面各个作坊的匠人数量已经超过五万人,长安、登州、凉州都有大量的匠人因为宽儿而变得富足起来。只是这大笨钟的售价应该很不便宜吧,他招募那么多人手,到时候卖不出去怎么办?”
毕竟,按照李宽对大笨钟的期待,虽然刚开始也是把它作为奢侈品来售卖的,但是他是希望大笨钟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再说了,钟表研究所可以做一项专门的研究,就是看看这些大笨钟在使用的过程中,精度是怎么变化的。后面我们可以将这些研究的成果,作为一个经验告诉购买的客户,让他们定期重新调整一下时间。”
王富贵在一旁插话道。
李世民不由得对朗清这个学员提起了几分兴趣。
加工硬木跟加工钢铁,这难度差的肯定不是一点两点,李宽自然也是意识到更换材料的好处。
每个人都有一块钟表,真要是做到这个程度,那得生产多少块钟表啊?
钟表作坊里头,朗清跟李宽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如今是一片繁忙。
不要说指头大小的钟表,哪怕就是拳头大小的,要制作出来也不是一点点难啊。
“陛下,听说楚王府的王富贵已经散步消息,要在过年前在珍品阁中拍卖一批大笨钟。而楚王殿下这几天也是频繁的前往钟表作坊和钟表研究所,微臣估计这大笨钟很快就会有新的消息传出来。”
“使用硬木和黄铜?”
李宽脑中思索了一番,分析着它的可行性。
“师父,前几天我跟南山建工的刘方吃饭,他跟徒儿说到一个东西,我觉得很有前途。”
李世民的内帑这几年也富裕了起来。
金太打铁作坊。
这东西,毕竟跟鳄鱼包包和镜子之类的意义不大一样。
一直以来,大家过的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王爷,全部使用钢铁来制作这些器件,加工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并且零件的报废率很高,导致我们每一口大笨钟的成本都非常的高昂。我们可不可以使用一部分硬木和黄铜来制作,这样的话,建造速度就会大大的加快。”
大笨钟的前途,许多人都看到了。
“钟表研究所?”
“没错,我有一种预感,以后的很多地方可能都会用到齿轮。现在除了楚王府旗下的一些作坊能够生产齿轮,其他作坊都还没有进入这个领域,如今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呀。”
金太没有立马答应,而是沉思了片刻。
“你先去组织几名匠人研究一下,看看这个齿轮到底好不好搞。然后我跟王掌柜打听一下,看看他的意见是什么。”
“好的,徒儿立马去安排。”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