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这半个月,我们的书籍销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纸张却是卖的比过去几个月还要多。特别是造纸作坊里面新推出的可以印刷报纸的那种二尺见方的纸张,简直就是火的一塌糊涂呢。您真是太厉害了。”不过,他没有找济病坊的孩童,而是找了东西两市的一些泼皮。

文曲书铺的后院,水云阁的掌柜亲自跟文启明商讨着广告的事情。

“小茜,这报纸上说梦雨的文章越多,她的名气就越大,身价也变得更高。以她的为人,干出这样的事情不是很正常的吗?”

对于水云阁来说,能够钱解决的事情,毕竟不是什么大事情。

“你这个建议不错,左右费不了多少钱,要是成功了的话,一个月可以有个百来贯的利润,一年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你不是跟我谈价格吗?

“因为大家发现卖报纸虽然不挣钱,但是打广告很挣钱啊。听说那个金太打铁作坊,单单支付给大唐日报的第一笔广告费,就达到了一百多贯呢。”

“这几份报纸,我怎么都没听过?那《大唐日报》你没有办法搞定我能理解,为什么那《长安晚报》和《曲江日报》也搞不定呢?这三家不是长安城最大的报纸吗?”

郑掌柜倒是对长安城报界的混乱局面看的很清楚。

“潘掌柜,这《大唐日报》如今楚王府旗下各个作坊的广告都接不过来,哪里轮得到我们呀。其他两份报纸也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长孙家、杜家、韦家、郑家等各家旗下的作坊在那里打广告呢。”

好些准备进入报纸行业的人发现,跟风《大唐日报》的那些报纸,日子似乎一天比一天难过了。

“掌柜的,那文曲书铺搞了《月亮报》,我们就搞一个《太阳报》,他们写什么类型的故事,我们就找几个落魄士子写个类似的。也不用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反正写的让人喜欢看就行了。”

思思如今已经慢慢的淡了跟梦雨争夺天香阁头牌的心思,不过小茜却是不这么想。

没想到,这些纸张如今成为了三味书屋最大的利润来源。

不过,造纸这么挣钱,以后肯定会有一批新的造纸作坊开工,以后还能不能有这么舒服的日子过,那就不好说了

几名常年厮混在平康坊的落第士子,被文启明给聘用为专门的写手。

就像是你在看房,看中了一套不错的,本来还想着跟人家谈谈价格,谈谈中介费的比例,结果人家说:我有一个同事的客户已经给到了什么什么的价位,你要是不赶紧定下来,这套房就卖出去啦。

“那……那我们书屋的纸张销量,岂不是很快就要下滑了?”

“怡红楼中不得不说的故事,看了你绝对想要再看,郎君,来一份吧。”

“姑娘,你说我要不要把这事跟妈妈说一下,这不是丢我们天香阁的名声嘛!”

思思冷笑一声,“梦雨这么做,虽然传出去了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但是名气上去了,天香阁就能多挣钱,你觉得妈妈会跟钱过不去吗?”

“文掌柜,我们水云阁这个价格可是非常有诚意了,但是有一个约定,希望你能够遵守。”

在消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这一招虽然没有什么水平,却是很有效果。

这些泼皮在闹市当中,不断的推销着《月亮报》。

《月亮报》的火红,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郑掌柜难得的谦虚了一把。

天香阁中,小茜一脸气愤的来到思思面前。

低门槛、低成本、高利润。

跟《大唐日报》类似,文启明雇佣了一帮人员来卖报。

但是,异军突起的《月亮报》,却是让人眼前一亮。

就连彭志筠这样的人,也都开始动了开设报纸的心思。

“这样,你再加个两成价格,我们《月亮报》这半年就不接受其他青楼的广告了。实话说,昨天天香阁的掌柜还约我去五合居吃饭呢。”

“可……可她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人看不惯啊。”

作为平康坊里的后起之秀,水云阁虽然跟天香阁、怡红楼、百香阁之类的还有点差距,但绝对算是第二梯队里头的领头羊。

虽然小茜经常看的面红耳赤,但是跟《大唐日报》一样,《月亮报》也是她每天必看的报纸。

文曲书铺在长安城中,比不上新华书店的名声,也不如三味书屋,不过规模其实却是不小。

……

“没什么看不过的,大家都已经是青楼中的人,无非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这个销量,可是真实的销量,并且还在不断的变大。一些外地的商人,甚至主动的提出要把《月亮报》贩卖到洛阳和襄州等地,特别是大唐运输集团如今开通了长安城到洛阳的长途马车,这些报纸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在两个大城市之中传播。

潘伟拿着几份报纸,有点纠结的站在潘旺身边。

“水掌柜,如果你这个价格只是在我们《月亮报》上刊登半年广告,自然是有诚意的,我今天也可以立马确定下来,明天的报纸中你就可以看到水云阁的推荐信息。

这是为不少人量身定做的啊。

当然,这也跟长安城各个造纸作坊,基本上都是各个书铺的附属产业有直接的关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作为发行量最大的几份报纸,走的基本上都是《大唐日报》的路子,竞争其实非常的激烈。

报纸篇幅不如《大唐日报》,售价却是人家的五倍,哪怕是没有广告收入,《月亮报》也能盈利了。

……

不到半个月,《月亮报》就成为了仅次于《大唐日报》、《长安晚报》和《曲江日报》的第四大报纸,日销量一具突破了两千份。

……

……

思思这话一出,小茜就彻底无话可说了。

“这次是个巧合,我也没有想到长安城在短短的时间内居然会有那么多的报纸出现,从最开始只有一份《大唐日报》,到如今有零零散散不下二十种报纸,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当初新华书店推出二尺见方的特殊纸张的时候,他还不以为然,反倒是郑掌柜自己要求造纸作坊生产一批类似的纸张放在书店里售卖。

“掌柜的英明,属下这就去安排,不用几天,我们的《太阳报》就可以面世。论起卖东西,我们绝对不会输过《月亮报》的。”

老任手下一堆黄牛,还有当初彭志筠的牙行属下们,根本就不担心报纸卖不出去。

而长安城里跟彭志筠有着同样心思的人,还有不少。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报纸行业,陷入了乌烟瘴气的氛围之中。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