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穷苦士子的春天来了

文达明是江南道的一名落魄士子,从武德年间开始奋战进士科,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当初的小鲜肉如今已经三十有三了,可是仍然没有要中进士的模样。当初离开家乡的时候,他可是信誓旦旦的说不中进士不回家。

结果……

这些年,文达明都是在长安城漂着。

套用后世的话来说,文达明是一位老资格的“长漂”了。

住在廉价的出租屋里头,每天靠着帮人写写书信,客串一下教书匠,挣点零钱,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

其实,要说工作,长安城也不算难找。

各个作坊之中,每天都有招人,工钱开的还不算低。

当然,专业学术类的除外。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不过,文达明自然是不会去干这些体力活的。

“达明,这稿酬可是按照骆宾王亲自制定的规则发放的,是多是少,跟我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你要是对稿酬有疑问,回头可以去问一问他。”

“冲儿,你总算是长大了,懂的独立思考问题了。这个提议非常好,他李宽莫名其妙的搞出一个《大唐日报》出来,背后必然有一些我们没有搞懂的原因在里头,但是我们可以先不用纠结这些,他搞出来这么一个报纸,我们也可以来一个《长安晚报》,也一样选择三天出版一次,到时候不管李宽玩什么样,我们都不会被动。”

那《大唐日报》只卖一文钱一份,本来就已经够便宜的了。

文达明如今对考中进士科已经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特别是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背景下,这玩意到底有多厉害,很多人都没有概念。

李宽对《大唐日报》的开局其实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游韶,劳烦你百忙之中专门过来一趟,实在是过意不去呢。”

就文言文那种内容,普通百姓哪怕是识字了,也别想看懂。

不管是谁,要是高考接连落榜十几次,都很难还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吧?

上官仪将文达明的稿酬送到,简单寒暄一阵之后,就离开了。

长孙冲对楚王府的事情一向是很关注,再加上这一次的报纸发行,在长安城搞出的动静也不小,他要是不知道才奇怪了。

长孙冲看来也是做了不少功夫,在短短的一天内,将许多消息都给打听清楚了。

一篇文章的稿酬就拿到了差不多五百文钱,说实在的,上官仪也觉得有点奇怪。

要搞报纸,要让更多的人看得懂报纸,白话文就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东西。

文达明接过了上官仪递过来的钱袋子,不过手头的重量却是让他愣了一下。

可就在今天上午,却是有人找他约稿,这让他激动万分。

有几个读书人能够接受这种变化呢?

因为昨天中午,拿到了稿费的文达明刚刚请之前要好的几名落魄士子吃了一顿在大家看来算是很丰盛的午餐。

“虽然不清楚为何他要这么搞,不过那曲江书院却是学习的很快,我听那杜荷说,曲江书院已经在考虑推出一份类似报纸的东西出来,我们要不要跟郑家商量一下,在渭水学院也搞一份报纸出来?孩儿让人简单的测算了一下,如果规模不要搞得很大,一份报纸倒是亏不了太多钱。”

无他,这位置比较清贵啊。

“这日报我今天也看过了,虽然看上去写的东西比较杂,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看的。不过,我想不通的就是,一文钱一份,这应该没钱挣才对,那李宽为何还这么热衷于扩大《大唐日报》的规模呢?”

并且,能够让自己写的东西发表出去,单单这一条,就足够吸引无数的士子飞蛾扑火般的投稿了。

……

作为楚王府功曹参军,他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这……王爷,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如果什么都等事情明朗之后再行动,那么可能就黄菜都凉了。

文达明也是有点意外,短短的几天,先是冒出来大唐日报,现在长安晚报也来了。

长孙无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主要还是你讲的故事好,说实在的,我其实也没有想到你的将坊间的那些传闻写的那么津津有味,就连楚王殿下也夸奖了你整理的故事呢。”

观狮山书院附近的一处院子,门口挂着“大唐日报”四个大字,真是如今将长安城搅动的风声水起的大唐日报所在地。

接连几天,都有听说身边一些原本落魄的不得了的士子,都有人找上门来约稿。

虽然当初也算是跟上官仪一起参加过春闱,算是有一些交情。

原本他还在羡慕呢,没想到第二天这种好事就同样落到了自己头上来。

当然,他能够在长安城漂这么多年,其实还是有上官仪的帮衬在里头,要不然早就流落街头了。

对于报纸的威力还不是很了解。

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至少比作坊里当帮工要好接受很多。

“大胆的去做吧。有什么疑问,可以跟为父商量!”

这要是《大唐日报》上面都是这么文绉绉的内容,那么哪怕是刚开始大家图个新鲜买了,以后也会慢慢的销量下降。

长孙府中。

别说一万份,要是哪家报纸的销量没有个十万份,都是要亏的一塌糊涂的。

“阿耶,那我可就安排人去运作了。这《大唐日报》据说招募了不少穷苦士子作为特约写手,我们要是出手的晚了,很可能人都被他们挑选光了呢。”

虽然长孙冲的这个提议谈不上有多么的高明,但是却是眼下比较适合的一个举动。

“游韶,不管怎么说,这次还是多谢你了。我也算是看清楚了,这长安城中,不说文笔比我好得多的,就算文笔跟我差不多的士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我能够有这个机会成为《大唐日报》的特约写手,也是多亏了你的帮忙。不过,这份工作,我还真是挺满意的,甚至要是每次都能有文章发表出去,就这么过一生,也不是不可以。”

长安城中没有几个人认为这个价钱还有钱可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