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格物书院号的荣光时刻

当长安城迎来秋收的季节,在遥远的南半球,却是迎来了春天。

朱银和朱铜站在甲板上,欣赏着大海的美景。

“二哥,起风了!”

朱铜张开双手,微闭着眼睛,感受着那股海风吹来。

只见海面上微波粼粼,温暖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此时的海面就像破碎了的金色翡翠,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莫名的怜惜。

“按照海图来看,这两天我们应该就可以到达楚王殿下所说的澳洲了,还真是让人感到期待啊。”

出海行船,枯燥乏味,但是朱银却是每天都激情四射。

这让朱银对南北半球气候相反的论断,有了进一步的信心。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先锋辛獠儿亲自登上巢车,观察高昌城内的动静。

当然,涉及到航海的问题,他倒不会强出头。

只要有远见的将领,都知道西突厥早在多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如今他们自己内部都还乱哄哄的,哪有可能全力出兵援助高昌?

高昌城外,大军云集。

好在船上并没有杨本满那种吹毛求疵的御史,倒是不用担心会怎么样。

这一路,杨七娃多次“谎报军情”,搞得大家都不大相信他说“好像澳洲到了”这句话了。

不过,欲速则不达,看到了大陆之后,李耿反倒是让人将船速给降了下来。

“你这也太不讲究了吧?你不是很爱惜望远镜吗,怎么不洗一洗这绳子?”

作为武将之子,李耿的身手本来就很好,小小的桅杆就更加难不倒他了。

“七八斤重一只的大虾?这……这太吓人了吧?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虾呢。”

李耿和李义协一帮人在甲板上,并没有因为杨七娃的话而变得多么兴奋。

朱铜咽了咽口水,自从出了海,他就发现自己的人生飞跃了。

这走走转转的,浪费了不少时间。

李耿深呼吸一口气,忍住了心中的激动。

“总管,这麹智盛昨天还率领军队迎战,没想到一场战败就想着求和,这是想把我们当猴耍吗?今天去和,过个几天我们大军撤退了,他再反叛?”

“按照楚王殿下的说法,这澳洲的海岸线长达七万里,如果要转一圈的话……”

朱铜撇了一眼自己二哥,虽然龙虾这词是楚王殿下口中传出来的,但是“龙”这个字,终究还是比较敏感,他觉得还是改一改比较好。

侯君集自然不是孔颖达那样的腐儒,对于麹智盛玩的那一套,他已经很是熟悉了。

就在朱铜和朱银两兄弟说着话的时候,李耿和李义协也来到了甲板上。

侯君集连平几座高昌国的大城,总算是到了收拾高昌城的时候了。

不用说,高昌国敢跟大唐过不去,就是因为有西突厥罩着他。

“刚刚杨七娃在海里面钓鱼,结果鱼没有钓到,倒是钓到了几只好七八斤重的大虾呢,今晚大家有口福了。”

“澳洲龙虾?这……这不大合适吧?是不是叫做澳洲大虾比较合适?”

侯君集并不担心西突厥的这一万多兵马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

夕阳渐渐西下,那波平如镜的大海在夕阳的轻洒下显得格外抚媚。

“大总管,斥候来报,北边有一支上万人的西突厥大军出现,末将请求带兵前往阻击。”

自从“格物书院号”离开蒲罗中之后,天气就变得越来越热。

“好,你带一万骑兵,限你三日之内,击溃西突厥援兵。”

杨七娃纠结的看了看挂在自己脖子上的望远镜。

这个笑容,伴随着夕阳的余辉,伴随着海面上的金光闪闪,伴随着海鸥飞翔,构成了一副独特的美景。

侯君集看到高昌城接连几天都城门紧闭,城墙有大量兵卒巡逻,自然是知道麹智盛是什么态度了。

“额……对,澳洲大虾,这是澳洲大虾。”

……

这才有了现在这个局面。

而最近一段时间,却是又开始变得没有那么热了,偶尔路过一些岛屿,却是一副春暖开的景象。

事实上,东海渔业的水手们,不识字的已经很少了。

自古以来,投降这事,但凡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局面,都不是一个国王会选择的。

“澳洲大虾就澳洲大虾吧。这一路而来,书院提供给大家的海图都还是比较准确的,算算日子,也差不多到了澳洲附近了。那今晚我们就每人来一只清蒸澳洲大虾,再把蒲罗中带来的剩下的那点烧刀子都给喝了。”

不用说,麹智盛自然不会怪怪的投降。

“格物书院号”是东海渔业下属的登州造船作坊出品的最新式飞剪船,全帆挂起的时候,速度远超一般的海船。

好几次大家都以为是不是到了澳洲了,不过围绕着海岸线转了转,就发现想多了。

“不,这一次似乎不大一样,这一片陆地并没有那么多茂密的植物,视野很是广阔,一眼望去,绝对比我们之前碰到的岛屿要大,再看海图的话,十有八九是到了澳洲的北部了。”

薛万均武艺超群,骁勇善战,对于这种枯燥的攻城战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反倒是对西突厥的这支援兵提上了兴趣。

“那……那你拿好了,可别掉下去了。这望远镜可是跟了我好多年了呢。”

薛万均看完麹智盛派人送过来的求和信,一脸不爽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不过,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之后,如今也勉强算是识文断字了。

“李郎君,莫非这就是楚王殿下说说的澳洲龙虾?难不成我们快要到传说中的澳洲了?”

等闲的小岛,远远望去,立马就能看到东西两端。

越是靠近陆地,触碰礁石的可能性就越高。

事实上,当年隋炀帝就在高句丽吃过这种亏,以为高句丽真的被自己的气势给征服了,要投降,结果生生的把大好局面给毁了。

这杨七娃,一天到晚,除了睡觉之外,大部分的时候都在桅杆上面待着,整个人麻利的跟只猴子一样。

就是比蒲罗中要大很多倍的大岛,也不是没有遇见。

没有固定的补给点,不客气的说,十有八九,大家是很难活着回到大唐了。

“嘭!”

虽然望远镜上的绳子因为长年累月的在自己脖子上蹭来蹭去,已经乌黑麻亮了,但是他却是一点不觉得嫌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