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有李宽的地方,就有大事
李宽才回到长安城不到一个月,长安城中,不管是勋贵还是百姓,就感受到了楚王殿下浓浓的存在感。
五合居中,劳汉三和牛柱约了金太,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听着郭得志在台上说着新华书店最新出品的长篇小说《笑傲江湖》。
这部李宽回京途中为武媚娘她们解闷而说的故事,经过一番润色和修改之后,回到长安城没几天,武媚娘就安排印刷作坊的人开始大规模的印制了。
不出意料,这本书成为贞观十四年的畅销书。
辟邪剑法、令狐冲、任盈盈……
这些都是长安城百姓茶余饭后聊天中的高频词汇。
作为嗅觉敏锐的说书人,郭得志自然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改成了自己说书的材料。
“生意不好做?劳兄你这是多虑了。除了这军事学院,听说朝廷还在考虑修建一座规模巨大的纪念碑和纪念堂呢,再说了,曲江书院和渭水书院不是都在开工建设自己的歌剧院吗?我觉得以后长安城里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我都在考虑要不要再把作坊的规模扩大个三成,可别到时候有新的订单对应不过来,眼睁睁的看着它被人抢走,那就难受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
这天下可不是只有唐人喜欢甜食,大唐的白还没有换回什么黄金白银呢,怎么能够那么快就让它变成大路货?反正不管怎么降低门槛,普通百姓在几年之内都是吃不起白的。
秦怀道也忍不住红了红脸。
那么给那些勋贵和富商省钱有什么意义呢?
“主要是师父你这书中讲的内容太像是真的了,让人看了以为就有这么一个世界存在呢。”
真要是说的太细,可能反而会好心办坏事。
建设一个新的书院,并且还是属于朝廷的书院,规模不可能很小。
房镇心中也略微有点激动。
至于能够吃到多大的蛋糕,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作为长安城最大的运输队,劳牛运输队肯定可以从这个项目之中获得好处。
小玉米迫不及待的拉着李宽的手,然后踢了一脚懒洋洋的趴在地上的金毛。
再说了,劳牛运输队的业务跟自己没有任何冲突,反而是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当然,这也跟长孙皇后严格管控大明宫中的用度有关系,要不然怎么也不至于缺几斤白。
在小玉米的带领下,知名度那是蹭蹭蹭的上去。
不过,作为旗下四轮马车数量超过两百辆的劳牛运输队,如今是长安城里最大的运输机构,劳汉三如今倒也能跟金太平起平坐。
据说长安城各个酒楼的说书人,现在也不讲什么《三国演义》,也不讲《白蛇传》,反而统统改成了说《笑傲江湖》了。
“既然如此,那明年可以扩大种植规模啊。”
劳汉三心中一喜,觉得新的商机又来了。
房遗爱仍然是浑身黝黑的模样,不过已经不那么找高阳讨厌了。
只不过是在府上摆了几桌酒席,这事就算是完了。
这里面的运输距离就比较长了,也就意味着机会更加的多。
“阿耶,我都一个月没有出府了,今天你带我出去玩好不好?”
“公主殿下,那个许管事已经在帮我们几家都把榨汁作坊给安排好了,今天就可以开始收割甘蔗了。”
这帮唐人接受的资讯还是太少了,一本小说就把大家迷的神魂颠倒。
劳汉三看了看牛柱,觉得这个事情值得好好商量一番。
但凡是办企业的,没有哪家不希望规模能够变大的。
小玉米身后的秦怀道是个武学奇才,人生第一次听说还能有飞檐走壁的轻功,有快如鬼魅的身法,有需要挥刀自宫才能修炼的剑法。
“那我们去歌剧院吧,听说那里在排演一部新剧呢。”
“金掌柜,听说你那打铁铺子,这个月接到的订单足足比上个月翻了一番,真是厉害呀。”
相反的,只要习惯了这里比长安闷热一些的气候,反倒是过的很舒服。
金太很是谦虚的笑了笑,心中却是感慨不已。
李宽暂时还不想怎么轻易的将这道坎给拆除。
“嗯,明天我们就去一趟大唐皇家钱庄,然后再去奔驰马车行订购五十辆四轮运输马车。”
“那太好了!近来作坊城那里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动静了,我还担心以后的生意不好做了呢。现在看来,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了。”
小玉米这段时间赶紧自己在王府里面的地位直线下降。
“王爷,那歌剧院过几天要推出的新剧就是《笑傲江湖》呢,刚才小玉米说正在排演的新剧,应该就是它了。”
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个待遇,长安城中有几个人能够享受到?“房管家,这甘蔗榨汁之后,真的就可以制作成白吗?到时候长安城的白,岂不是要比以前多很多?”
而这一切,都跟楚王殿下密切相关。
金太的消息,显然要比劳汉三要准确一些。
“走咯走咯,边走边聊呀。”
当初自己听说被安排到广州负责种植甘蔗,心都凉了。
虽然老牛运输队作为金太打铁作坊的乙方,劳汉三和牛柱在金太面前天然就低了一等。
牛柱也心动了。
金太这个消息可是从王富贵那里得到的,听说这事楚王殿下也有参与,在他看来,只要李宽有参与,这事肯定要成。
“听那许管事说,这甘蔗榨汁之后,晒干了送到长安城,楚王府的制作坊会同意收购。所以到底能不能制作成白,怎么制作成白,属下还真不是很清楚。”
“怀道,这辟邪剑法再厉害,到了战场上万箭齐发,也得死翘翘,再说了,为师一开始就说过了,这《笑傲江湖》是小说,是杜撰的内容,叫你们不用那么在意,谁知道最近一个一个的都在问我。”
作为专业搞运输的,他对于大唐各地的货物进入长安的路线是非常熟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