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你就不管一管?

南洋的海面,一点都没有寒冬腊月的感觉。

李义协站在甲板上,一边写着航海日志,一边看着手中简易的海图。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晴,微风。

“格物书院号”昨天离开占城之后,一路往南,途中碰到了两艘大食的商船。

出海将近三个月以来,“格物书院号”在海上经常都是一整天也碰不到一艘船只,但是到了南洋的时候,大食的商船却是明显多了起来。

南洋的天气,果然是跟房教谕说的一样,哪怕是十二月份,也只需要穿着一件短褂。

在占城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一年三熟的水稻,看到了浑身长满刺、散发着恶臭,但是吃起来很香的水果;看到了鼻子将近一丈长的大象,看到了……

“顾管家,你们家小娘子如此胡闹,你就不管一管?”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不说,还能经历许多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他是看着顾盼盼长大的,对她的性格可谓是最熟悉不过。

不客气的说,刚开始的时候,除非有本地人带,否则这些突厥人想要找机会聚在一起见个面也没有。

阿史那勇脸上变得郁闷了起来。

顾家作为江南首屈一指的望族,将商业触角伸到洪州,必然也会带动一些其他商家的进入。

再加上每次都能看到武媚娘吃瘪的样子,李宽觉得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去洪州,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唐同人作为农学院的学员,之前是全程跟踪了楚王府南洋水稻的种植情况,对于农业的事情,倒是非常的熟悉。

大千世界,果然是无奇不有。

这个年代,敢出海的人,基本上都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随时准备豁出去的。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的求知欲,让自己感到羞愧。

但是菘菜的话,在豫章县还是可以种一种的。

眼看着顾雷是指望不上了,武媚娘将目光转移到了李宽身上。

李宽一行人,终究还是没有留在杭州府过年。

听说船队过几天就能到达蒲罗中,尉迟家的三郎就在蒲罗中,我真是好想赶紧飞过去,好好的跟他交流交流。

“怎么,阿史那勇?这些水渠都是为了你们自己的田地里面灌溉使用的,他们能有什么意见?有意见的可以不去,不过,后果自负。”

这一个月,唐同人可是忙坏了。

……

然后唐同人几个就开始组织起这些突厥人开荒种地。

“这些州府,正好需要一些新的商家入驻,顾家既然愿意在洪州投入,本王觉得也算是一个聪明的抉择。”

朱二福跟在尉迟环身后,巡视着这座新城。

这一路,让我对那些匠人子弟的印象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尉迟环现在是越来越见识到蒲罗中这座城池对东海渔业的意义,自然也是支持继续加大对于此地的投入。

相反的,他主动请缨的跟随突厥内迁的队伍来到了洪州。

“盼盼,我们这是往洪州方向而去,你们顾家在洪州不是没有产业吗?”

这豫章县,跟着自己一起来的学员可是有四五个,几乎完全掌握了这些突厥人的各项事务。

什么仁义道德,对于海上漂的船只来说,是没什么用的。

“还要再建水渠吗?”

当然,他脑子想的东西少,没有考虑这么在海外搞出一座城池来,会不会有什么其他的连锁反应。

……

如今,总算是勉强可以称作为一座城了。

“武姑娘,这事……我要是管的动,我们现在就已经回到扬州城了。”

洪州,豫章县。

阿史那勇:……

“王爷……”

如果他们很配合,那我们就当他们是即将成为唐人的突厥人。

顾盼盼对回扬州一点兴趣都没有,觉得跟着武媚娘一行的日子才叫日子。

武媚娘看了看跟在顾盼盼身后的顾雷,一脸无语。

这帮胡人,还真以为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原本以为只是搭房子,种菘菜,他也就忍了。

那个朱银和朱铜,原本自己在书院里是根本不愿搭理的,但是出了海之后,却是发现他们的学识居然如此的渊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