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年代,跟着一个能量巨大的上司做事,出成绩的可能性,肯定也要大的多。

还是不同意?似乎历史上李元详的日子过得还真是挺滋润的,算是难得的善始善终的亲王。

没想到,这个机会这么简单地就来临了。

别看如今的苏州的户数仅两万余户,但是按照正常的发展,到开元时期就可以达到近七万户,天宝年间到达近八万户,而在安史之乱以后,更是人口猛增,突破十万户,最终在唐末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有十四万户人家。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

李宽这个黜陟使来到苏州,他知道消息,居然也不出来迎接,就可见一斑了。

武媚娘:“是的,所以江王既然想要更多的南洋水稻稻种,我觉得王爷可以帮他一把。先让苏州成为南洋水稻最大的种植区域,立马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单单苏州一地增加的水稻产量,就够养活整个长安城的人。”

当初那个虞鹿能够在张帆和萧哲面前装一把十三,还不就是因为有顾盼盼这个表姐吗?

“楚王殿下,这苏州刺史是江王殿下,不过江王如今年幼,苏州的事情,实际上是长史在负责。这事,到底是江王的意思,还是王长史的意思,还未可知。”

李宽言不由衷的应答了一句,不过迎来的却是武媚娘的一个白眼。

“行,那就让我这王叔得逞一把吧。”

李宽没指望所有的王爷、官员都廉洁奉公,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不管是扬州还是杭州,此时的地理条件都要比它好很多。

显然,苏州这里不属于这种情况。

跟在李宽身边这么久,武媚娘对李宽的了解,有的时候比他自己了解的还要多。

这说明江王的能量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啊。

妥妥的一个大胖子。

这江王李元详,是李渊的二十子,是李渊被幽禁之后出生的。

“王长史,朝廷让大家种植这南洋水稻,苏州的百姓就没什么担心?”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福将?

“这吴淞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甚为壮观,我就是来看看。”

不客气的说,南洋水稻在苏州推广的越成功,种植面积越大,王家得到的利益就越多。

苏州刺史府。

只要把李元详哄好了,王志明就是苏州最有实权的官。

“王爷,基本上搞清楚了。这向朝廷要更多的水稻,应该就是江王殿下的意思。为了推广这南洋水稻,户部下拨的稻种都是低于市价给到各州的,但是在苏州,农夫们换一斤南洋水稻的稻种,却是需要一斤三两的普通水稻,这一来一去,就有好几成的利润在里头呢。”

农民是淳朴的,但是农民有时候又是固执的。

种哪个都是种,为何不种可能受益会很大的南洋水稻呢?

但是,水稻就不一样了。

但是,放在大唐,十四万户可就至少相当于七八十万人,甚至超过一百万人,妥妥的国际化大都市了。

大唐的百姓,什么时候这么激进了?

南洋水稻也好,还是原本江南地区种植的普通水稻,在大家看来,这都是水稻。

“王爷,其实我觉得南洋水稻的推广,其实不会有太大难度的。先不说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有市舶司在今年安排了试种;哪怕没有试种,单凭户部公布的情况,也会让很多人家动心的。

“楚王殿下,我们苏州上上下下,对朝廷的政策都是非常支持的。户部鼓励江南道种植南洋水稻,我们自然严格执行,只不过现在是水稻的种子有所不足呢。”

不怕颗粒无收吗?

“怎么样,我那个侄子同意了吗?”

同时,他们也是江南最大的商人,在主要的州县都有自己的产业。

王玄武很快就把情况搞清楚了。

才华横溢有之,昏庸无道有之。

其实,这事也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稍微注意就能搞清楚。

苏州是个大州,基本上后世长三角最精华的一个区域,都在苏州的治下。

如果现在自己推广的是土豆或者玉米,很可能会面临许多农夫刚开始不敢种植的局面。

作为多次去过大上海出差、旅游的李宽,来到了苏州府之后,自然要看看古时候的上海是什么模样了。

其实,在武媚娘看来,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琅邪王氏南下江南之后,苏州算是他们最主要的经营州府,王家是苏州最大的地主了。

李宽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达的信息传播速度。

总以为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没有手机,没有电话,苏州百姓对南洋水稻的了解应该很匮乏。实际上,江南的扬州、苏州、杭州、明州几个地方,都是有水路相通,都是属于大运河上的城市,信息流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就像是现在,这话明显充满了敷衍之意,没有说出真实原因。

……

王志明说的话,明显是官话。

相反,这种跟自己想象的不同的情况,让他不由得警惕了几分。

李宽没有搞明白背后的原因之前,自然不会随意承诺什么。

特别是在涉及粮食种植的时候,绝对不会轻易去更改。

李元详如今才十二岁,不过他的体重却是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般的成年人。

当然,李宽肯定不会说出真实原因的。

从小到大,他可是听着李宽的典故长大的,在他心里,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压李宽一头。

看来,自己还是有点想当然了。

这个王叔,实在是……

只要这些人能够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自己这个黜陟使,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李渊和李世民生了一堆儿子,什么样子的人物都有。

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帮突厥人内迁的地方,因为这帮胡人不懂水稻种植,然后又因为田地是新开荒的,有可能搞出乱子来。

李宽自己就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

“我大唐以孝治天下,江王殿下是楚王殿下的长辈,这苏州城里的事情,总归还是要江王殿下您做主呢。”

而这些地方豪族之间,往往通过各种联姻,织成了一张密集的人际关系网,信息的传播就更加快速了。

自己听说过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但是还真没见过坏心办好事的。

大冬天的,没有小袄在身边,缺少了很多乐趣呀。

为了避免书友们熬夜等0点的章节,更新时间调整为7:30和19:00各一章~~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