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

苏州是座古城。

不过,此时的苏州,还没有达到它的巅峰,繁华程度跟扬州相比,有所不如。

“楚王殿下,这南洋的水稻种子,可否让户部多划拨一些给我们苏州呢?”

李宽一行人还没进城,苏州长史王志明就得到了消息,一大早出城迎接。

在简单的寒暄之后,王志明就问出了一番让李宽非常意外的话。

这王志明,是自己安排的托吗?

自己以前不认识他啊?

知道了是什么意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苏州府昆山县。

这是同意了?

不过,眼前的情况很让人失望啊。

武媚娘的这一番话,让李宽觉得很是无语。

王志明:???

要不然李宽就不会为了推广而操心了。

至少在江南一带,是非常顺利的。

不过,李宽听了,却是有了一个新的疑问,“按照你这个意思,苏州的百姓,似乎是在主动的换取南洋水稻?”

顾盼盼不愧是江南土著,她要是不提醒,自己还真不知道苏州刺史居然是自己的王叔。

事实上,大部分觉得自己会刚正不阿的人,碰到真正的利害关头,十个有九个都会变软。

李宽站在吴淞江口,望着一片滩涂,荒无人烟的入海口,久久无语。

原本李宽还想着要不要跟登州一样,在这个长三角最东端的地面上,建设一座新的港口城市,让它成为大唐的海贸中心。

“走吧,我们也别会苏州城了,直接走海路去杭州。”

好在李世民不知怎么的又很快改变主意了,把他封为江王,调到了苏州担任刺史。

按照这个节奏,指不定明年上半年,自己就可以赶回长安城了。

皇家的孩子都比较早熟,李元详如今已经在苏州开始搞事了。

听武媚娘这么一说,李宽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王爷,这吴淞江,除了鲈鱼很有名,没有什么特别的呀。”

那汀州,就是在如今闽西地带,离岭南道就一步之遥,跟发配没有两样。

不过,现在一看,完全不具备条件啊。

不过,波澜壮阔的情况,却绝非后世的苏州河可比的。

一旦一个地方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王志明对这个情况也很满意,虽然这些稻种过了江王殿下的手之后,会涨几成的价格,一百万斤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兆头却是极好的。

这个年头,大家对种子优劣的概念还没有那么强。

武媚娘不是很清楚李宽在离开苏州之前,为何要来到这吴淞江的入海口看一看。

毕竟,大家冒的风险只是换一种稻种,顶多就是产量会有所下降;可是,一旦这南洋稻种跟户部说的那样,那么他们的收益就是巨大的。不客气的说,种植南洋水稻的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

十四万,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个人口。

十岁的时候,就被李世民扔出长安,封为“闽越江王”,到汀州任职。

“我这王叔,很小的时候就比较贪婪,喜好金银财宝,既然苏州刺史是他,我估计找朝廷多要水稻的主意,十有八九是他出的,王志明只是负责执行而已。”

李元详仗着自己是当今天子的弟弟,一向是比较嚣张。

总之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你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看来本王是陷入思维定势里头了。”

什么刚正不阿之类的,跟王志明自然就搭不上边了。

……

“这个问题,属下专门跟几个农夫了解过。其实,这苏州府里对南洋水稻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着大量土地的豪族,这些人的信息比较灵通,知道今年杭州有试种几百亩南洋水稻,不仅取得了一年两次的收成,产量还比普通水稻大,所以才积极的购入南洋水稻稻种。而这些豪族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由佃户在种植,这么一来,苏州很多人都知道了南洋水稻的好处了。”

难怪苏州在唐末的时候会成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

李元详不由得得意了几分。

“哼,我这侄子啊,别看在长安城里比较横,但是碰到本王,还不是一样要服软?”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庄稼。

天天作死,结果日子却是活的越来越滋润。

老实说,李宽对这个名义上的叔叔,还真是没什么好印象。

接下来的几天,李宽也没有去找李元详,李元详也没有表示要见李宽的意思。

“王长史的想法,本王知道了。”

这出来了一个多月,还真是有点想小玉米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王志明能够光明正大的给自己家族谋求一些福利。

王玄武搞了几年的情报工作,调查事情是越来越全面了。

这吴淞江,其实就是后世的苏州河。

“没想到让人在杭州、明州等地试着种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这种推广效果啊。”

南洋水稻种植的推广,比李宽想象的要顺利。

自己怎么有点搞不清楚了。

这些儿子们占据了大唐许多州的刺史之位,也算是典型的任人唯亲了。

“江王殿下英明,楚王殿下同意帮户部给苏州再要一百万斤的稻种,开春之前就能送到。”

作为苏州长史,他可是比很多人要知道更多南洋水稻的事情。

就像是顾家,别看大本营在扬州,在苏州、杭州、明州的产业也一点都不少。

“是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王殿下的贪婪,其实是对苏州的南洋水稻推广种植是有好处的。”

武媚娘觉得李宽是当局者迷,一直担心南洋水稻的推广会不顺利。

到处是滩涂湿地的吴淞江口岸,几百年内都不具备超越扬州的条件啊。

特别是江南的一些豪族,不仅仅有大量的土地,是个大地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