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平安贸易的船队从杭州出发的时候,是携带了瓷器、丝绸等大唐特产,然后跟着东海渔业的船队一路南下。所以他才敢下那个决定。

在广州补给的时候,朱二福主动的跟他们说了东海渔业的打算,让他们把丝绸和瓷器在广州卖了,换成蒲罗中急需的物资。

他很清楚在蒲罗中建设这么一座城池,难度有多么高。

同一时间,蒲罗中还是艳阳高照,气温炎热。

虽然眼前的这座城池完全没有办法跟长安城,甚至是广州城相比,但是萧华山也不是第一天下南洋了,对于占城、林邑各国的城池有着充分认识。

朱富裕站在渭水码头边上,看着朱银、朱铜两兄弟准备登船,忍不住再次叮嘱了几句。

“王爷,要不让孙神医和林然也跟着你一起去吧?”

这一次,书院的船队要出海考察,他们两兄弟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今天,同样是格物学院的船队离开长安的日子。

一条宽两丈有余的水泥路,从码头边上一直延伸到不远处的城门之中。

李谚是倾向于相信李宽的说法的,但是没有经过验证,他也很难说服自己。

地球是否跟楚王殿下说的那样,南北两个半球的气候完全相反?

特别是水泥,朱富裕此次南下的时候,李宽已经同意派遣了几名水泥作坊的匠人来到蒲罗中,准备在这里修建一座水泥作坊,以便蒲罗中城能够更加快速的修建完成。

虽然这几年张景低调的跟在孙思邈身边倒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是技术确实跟孙思邈和林然还有一大截差距,这让程静雯有点担忧。

成本太高!

“在广州的时候,那周二福说我们只需要运输各种农具、水泥、蜂窝煤到蒲罗中,东海渔业自然会低价出售香料给我们,看来,他们是宁愿让出一部分香料的利润出来,也要把这座城池建设起来啊。”

“崔兄,这楚王殿下果然是大手笔啊,在这万里之外的地方,兴建了这么一座城池。”

连出海都没有出过,他们也没有那种迷之自信,能够去到遥远的美洲寻找楚王殿下口中的高产作物。

“萧船长,你倒是好胆量!”

虽然平安贸易的船队是跟在他身后,不过他还是早了两天到达蒲罗中。

“萧船长你放心,我们楚王殿下对萧公也是敬佩有加,平安贸易愿意跟随东海渔业的脚步来南洋,王爷是欢迎的。你要的香料,过几天就能准备妥当。不过,你这些货物,可是最多只能换到半船的香料哦。”

毕竟,这玩意要是老从大唐运输,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朱船长,农具、水泥和蜂窝煤,全部都在船上,一会还要劳烦你组织人手帮忙卸货呢。”

所以这段时间,在李义协和李耿频频鼓动之下,在李谚的推波助澜之下,再加上许敬宗也知道李宽支持探索海洋,所以书院里专门从登州造船作坊购买了一艘最新式的海船。

除了薛礼继续留在长安城护卫楚王府,席君买和王玄武都跟在身边,更有两百精锐护卫跟随而行。

萧华山上了码头,倒也不着急往城里走。

“那我就在此先谢过周船长,谢过楚王殿下了。听说这蒲罗中,如今是尉迟郎君坐镇,不知朱船长是否方便引荐?”

至于萧锴和崔庆是否同意,那就是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范畴了。

蒲罗中的码头还不算特别繁忙,平安贸易的几艏船只很快就停靠好了。

一时之间,渭水码头的气氛都凝重了许多。

“阿耶,大哥,要登船了,你们在长安城也多保重!”朱银看到李谚已经站在甲板上开始催促大家,忍不住就要登船了。

为何不同的地方,同一个时间的温度会差异那么大?

这萧华山倒也很有魄力,居然真的这么做了。

有系统在,离开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生病后无法治疗。

“你这主意也不错,反正跟着楚王殿下,准没错。不过,听说海面上风高浪急,你们也要保重自己。”

“对啊,你大哥我是只能在军中厮混了,前途也就这样。但是你们不一样,楚王殿下有多么重视观狮山书院的建设,你们是比我更清楚。听说明年开始,书院的学员如果通过毕业考核之后,一旦进入各个作坊,至少是三级工的待遇,并且也有机会进入衙门。”

当然,新式的大海船是不可能开到长安来的,他们还得去登州接收这艘船。

所以,当天尉迟环就带着船队往香料岛而去,准备多运输一些香料回来。

平安贸易开了这个头,后面其他的船队肯定会有样学样,将蒲罗中作为下南洋的目的地,在这里交换香料。

这对于发展蒲罗中也算是有好处的,尉迟环自然也是支持的。

作为扼守南洋通过西洋通道的要冲,蒲罗中完全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这一点,尉迟环在这里待了这么久,自然也能意识到。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