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这么装鱼,一会全得死光吧?
阵阵秋风吹来,已经收割了稻谷的田地里,李连带着几个人赶着一大群鸭子进去捉虫子吃。
这个时候的稻田,是虫子最慌乱的时候。
旧的稻谷被收割了,新的藏身之处还没有找到,各种小蜘蛛、小虫子,纷纷进了鸭子的嘴里。
不过,房玄龄也好,戴胄也好,李宽也好,都没有兴致观赏鸭群吃虫的场景了。
“好!这两家伙,总算是没有让本王失望!”
李宽快速的看了一下薛礼派人送回来的捷报,脸上露出了笑容。
“咳咳!”
“楚王殿下,你不会是为了鼓动老夫去陛下那里支持你的建议,故意扮演了一场戏吧?”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没等石养来到西市,路上就有人询问。
“喂,卖鱼的,你这鱼怎么卖啊?”
看着竹编的晒垫上面,普遍了金黄黄的稻谷,石养满脸都是喜悦
“房相,戴尚书,你们的担忧可以解除了。经此一战,几年内薛延陀人都不敢轻易的招惹大唐了。”
房玄龄虽然希望自己手中的捷报是真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是怎么看都像是假的。
反正那帮突厥人在云中都督府也是活的心惊胆战的,生怕薛延陀人找自己麻烦,那就干脆内迁算了。
李宽一边说着话,一边把手里的捷报递给了房玄龄。
这段时间,西市的活鱼价格已经不便宜,再考虑到活鱼运回去之后,往往会死掉一大半,而五合居为了保证品质,又从来不用死鱼给客人做菜,所以每条鱼在五合居里,其实都卖的不便宜。
“卖鱼的,给我来一条鲫鱼!”
石养一脸忠厚老实单纯的样子,倒是让几个住在附近的路人忍不住跑回家拿了一个木桶过来买了一只鱼。
这个秘密,就这么光天化日的出现在所有人面前,但是没有一个人主动的告诉外人。
不过,有了输气机构的独轮车,死的鱼很少。
这就是石养的家。
……
没几天时间,长安城的活鱼价格就直线下跌。
这要是真的实现了,今年一年挣的钱,可就比自己过去那么多年挣的加起来还要多呢。
“房相,捷报可以作假,但是薛延陀人的首级是做不了假的。其实,依我看来,大军能够找到五千多首级,那么薛延陀人实际的伤亡肯定会比这个还要大。一些被炸药直接炸死的,或者是被乱马踩烂了的,可能都未必有统计进去。”
反正楚王府的佃户们贩卖的稻草鱼,大小基本很接近,毕竟是同样大小的鱼苗开始养的,养殖的环境又非常相似,所以每条鱼的大小很接近。
高真行年纪比较小一些,说话倒是很直接。
在离楚王府别院几里外的石家村,一个小荒山旁边,一间茅草屋矗立在半山腰上,周边还有一圈木篱笆围着,里面养了两只鹅看家。
石养心中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按照一亩地一千条鱼来计算,八亩地就是八千条,其中一半归楚王府,自己还有四千条。
并且,这还没有计算地里面的稻谷呢。
那车轮和木桶相连的那个东西,总是在水里搞出泡泡来,应该是很有用处的。
“是啊,这去年杜兄娶了城阳公主之后,气运大变啊。”
……
“行,多带两个也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完呢。”
但是考虑到这事确实对大唐有好处,房玄龄稍微思索了一下答案,就有了决定。
“这……以三千多大军,斩获超过五千薛延陀人首级?打的夷男的十万大军都望风而逃?这也太……”
楚王府别院之中,武媚娘有点困惑的询问李宽。
到了现在,稻草鱼完全就是论条卖了。
可是伙计搞不懂的是,这个卖鱼的明显是从城外来的,看模样应该是赶路了不短时间了,怎么木桶里面的鱼全部都还活蹦乱跳的样子呢?
哪怕是一文钱一条,也有四贯钱。想到这里,石养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一些。
“咳咳!”
“当初那李宽费尽心血的把登州的海鱼运输到长安,没想到却是带动了大家吃鱼的风尚,估计他更没有想到,最终的受益者居然会是杜兄呢。”
石养家租赁的稻田有八亩多,算是比较少的。
说话的显然是五合居里负责采办的伙计,明显是想着占便宜。
不正常啊。
“是呢,那你早去早回吧。”
“王爷,我们的鱼还不卖吗?”
长安城的各个坊间,最近多了不少推着独轮车的农夫。
“去,干嘛不去!”
“是的,我给您放这桶里是吧。”
虽然房玄龄有点担心李宽如此热衷于“为国为民”的事业,会不会存了什么特别的动机。
“没事,武姑娘安排人跟大家说过了,只要别一直停在一个地方,这鱼运输的过程中不怎么会死的。”
在两只大白鹅的欢送之下,石养推着独轮车朝着长安城而去。
石养的婆娘在家编织一下羊毛衣,拿到集市上面售卖,用来补贴家用;同时也照看一下家里的两个小孩。
“给我也来一条草鱼吧,是三文钱一只吧?”
曲江池附近的大片土地都是杜家的,而那里又是长安城最大的淡水鱼养殖中心,这在长安城勋贵和百姓眼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活的草鱼三文钱一只,死的也是一文钱一只。
杜荷最近心情很好,主动的请了长孙冲等几个勋贵子弟在五合居吃饭。
“柴兄,哎,我也是没办法,府上要养那么多人,我大哥可是操碎了心,我这个做弟弟的,总得帮忙出出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