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莫非这些稻谷有什么不一般?
一阵西北风吹过,长安城的气温骤然下降。
楚王府别院外面的银杏树,早就只剩下光溜溜的树枝。
“嘚嘚嘚!”
“咴咴!”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尉迟环和房遗爱出现在了楚王府别院门口。
这两个家伙都曾经是楚王府的常客,门房自然是认得他们的。
哪怕他们已经被晒的黑不溜秋,也是一眼就被认出来了。
要让更多的建筑都用上玻璃窗,让更多的暖棚得以建设,那么玻璃的推广就是必须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这个结构,已经和后世有点相近。
虽然长安城也有不少人跟风开始种植菘菜,但是楚王府的规模仍然是最大的。
而程静雯在旁边看着这一幕,也很是开心。
反正横竖都是比大唐此时的水稻要好的。
“还是太少了,只有一种菘菜,大家吃多了会觉得腻。得让暖棚种植的成本降下来才行。”
“船队回来了?”
不客气的说,每一次出海,特别是下南洋,都是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南洋的气候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很暖和,所以水稻才有可能三熟。但是放在大唐的话,除了崖州附近的区域可以三熟,其他江南地区就只能两熟。放到关中地区,如果品种选的好,也可以一年两熟。而河北道和河南道等地,大部分都只能一熟。”
“没错,人家的水稻就可以做到两熟或者三熟,所以那里的人不容易饿肚子。”
“是啊,王爷。我们也吃了一些南洋的米做成的米饭,还没有倭国的精米好吃呢,口感很是粗糙,又比较硬。我就不懂你为什么让我们尽可能多运输稻谷回来了。”
可是李宽发现,整个长安城周边,几乎就没有人种植水稻。
“东海渔业下南洋的船队回来了,尉迟三郎和房二郎已经到了王府了。”
李宽还没到大堂门口,就远远的听到尉迟环和房遗爱高谈阔论的声音,中间间或掺杂着王玄策的询问之声。
可是偏偏你又说大唐的粮食不可能翻几番,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这个时候,就连尉迟环和房遗爱也感受到自己带回来的水稻似乎很不简单了。
说白了,就是这个时代由于没有冰箱,很多肉类有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新鲜,如果添加了大茴香一起煮,就不容易吃出不新鲜感。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王府自身在冬日里有蔬菜吃,另外一方面也算是以身作则的让还在观望的人们坚定信心。
“有,当然有。”
“静雯,走,我们先回去。”
虽然把玻璃变成镜子也是有门槛的,但是一旦解决了玻璃这个最大的问题,总有其他家能够做出镜子来。
李宽的话像是一盆凉水,直接泼到了众人头上。
“那些人那么懒,偏偏还很少饿死的。而我们大唐的百姓很勤劳,可是一旦遭遇到灾荒的时候,却是没有几个能够轻松渡过,你们就没有想过为什么吗?”
“王爷,莫非这些稻谷有什么不一般?”
“王爷,今年种了这么多的菘菜,听说好多勋贵世家也种了,估计大家对长安城的冬天应该没有那么讨厌了。”
至于林邑的水稻,占城的水稻和真腊的水稻,到底哪个更加适合大唐,以后慢慢辨别就是了。
尉迟环和房遗爱对视了一眼,然后很有默契的摇了摇头。
“不,这不是最了不起的,南洋的水稻,它可以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这才是最关键的。”
但凡是勤劳一点,想饿死都不容易。
尉迟环在一旁看着房遗爱唾沫横飞的介绍着,仿佛重新认识了房遗爱。
李宽也不顾那么多礼仪,上前给他们两人一个拥抱。
被李宽这么一问,尉迟环和房遗爱总算是察觉到自己似乎遗漏了什么。
贞观年间,北方种植最多的就是粟米,其次是小麦,然后是高粱。但是在江南地区,水稻的种植已经较为普遍,可以说是当地最主要的粮食。
在他看来,不管是哪里产的稻谷,不都是差不多的吗?
虽然比她更早会说话的小孩也有不少,但是一岁多一些就能达到使用连词进行简单交流,还是比常人要快不少。
所以李宽准备干脆先在楚王府的地里面全部改种水稻吧。
这让李宽和程静雯都很是惊喜。
各种卤肉,特别是卤鸭腿、卤鸭脚之类的,要是没有大茴香,怎么都缺点感觉。
有些慢的小孩,过了两岁也还不怎么愿意说话呢。
李宽问讯,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
菜地里也没什么危险,李宽倒也放心让小玉米在菜地里玩耍。
自己要的可是稻种呢。
就连南方种植的也都是一年一季,产量很低的水稻。
尉迟环也觉得王玄策的这个猜测似乎能够解释李宽的问题。
“王爷,这个我们倒是知道。并且,在林邑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那里的人虽然普遍又矮又小,但是却是听说很少有人饿死的。”
房遗爱困惑的看着李宽。
“王爷,几成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当然,这种特殊的试验田出产的水稻产量,意义不大。
“你们在南洋这么久,就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水稻有什么不一样吗?”
一岁多的小丫头,已经能够跟李宽简单的进行交流了。
要不要大规模的推广玻璃制作技术,李宽一直还没有想好。
“当然不一般,你们两立大功了!”李宽心情一松,脸上露出了和熙的笑容。
一年四季都没有严寒,随便种一些水果粮食,产量都很不错。
房遗爱觉得南洋的那帮人,很多都是无所事事的在到处晃悠,反而是地里面不时的能够看到一些农妇在耕作。
“阿耶,菘菜,小玉米抱抱。”
要是他们以为自己也是想吃南洋的大米,运回来的都是去除了谷皮的大米的话,那自己可就真的要欲哭无泪了。
说到稻谷,房遗爱脸上就露出一副遗憾的表情,“王爷,我们用了一半的船只来装载林邑、占城、真腊等地的稻谷,实在是好可惜呢。”
“没错,王爷,那个香料岛还真是座宝岛。上次我们没有找到茴香,因为没有赶上好季节,树上没有大茴香,而我们又不认识大茴香树。这一会,我们直接带上了几名熟悉香料树木的向导,一下就发现香料岛上还有好多惊喜。”
“我后来跟你们说的稻谷,你们有带回来不?”
“这个菘菜太重了,阿耶来帮你抱。”
“快去通报王爷,尉迟三郎和房二郎回来了。”
我也是学过算学的啊。
而到了后世,水稻的最高亩产已经超过了两千斤。
自己一直担心生的是女儿,李宽会不喜欢。
这么一对比,大家就知道大唐的时候,粮食亩产到底有多低了。
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什么粮食是一年三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