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长安的一些文人士子,也会慕名而来,留下几句佳作。
他们自己卖都只卖一文钱两个,自己收购还能比这贵?“我看官道上最近行走的马车比往年要多了,看看能不能卖的更好一点咯。”
“你这桃子是卖的吧?怎么卖啊?”
那个文掌柜也是水二贵带回来的,所以其他村民有什么想法,都过来跟水二贵商量一声。
“我懂!这文掌柜是我带回来的,我也对天发誓说今年的蜜桃只卖他一家。不管其他人出价多少,我都是只卖文掌柜的。”
毕竟,桃子成熟是有一个周期的,并不是一棵树上所有的桃子都同一天成熟。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毕竟,蜜桃村的蜜桃,跟其他地方的桃子,那是完全两个等级的东西。
现在来问自己一下,更多的是一种姿态。
这个年头,愿意钱买水果的,基本上都不是普通百姓。
从文英嘴里听到这话,水二贵一脸羞愧。
要是往年,道路不是很好走的情况下,哪怕是驾驶马车,也至少需要半天时间。
那一次,自己可谓是血本无归,一马车的蜜桃,就没有一个完好无损的。
到时候其他水果铺子的掌柜也来收购,自己岂不是给别人作嫁衣裳了?
换句话来说,经过几天的密集采摘,自己桃园里面的桃子,每天的出产数量都已经有定数了。
“对,我要了,但是我又一个条件。”
“是啊,文掌柜。其实这桃子每年都卖的不错,因为西市里面,卖桃子的铺子不算很多,再加上桃子在运输的时候很容易磕伤,所以有些铺子干脆就不卖。”
不管是水二贵也好,其他村民也好,都觉得像是做梦一样。
哪怕是时隔三年,文英也一眼就能认出来。
看到水二贵一脸无奈的回答,文英却是觉得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天天干饭更是不可能的。
如果村里其他农户的蜜桃都卖给其他商家了,文掌柜估计收购不到足够的蜜桃。
水二贵连忙拿起了一个蜜桃,示意文英可以先尝后买。
虽然自己家的桃园是村里最大的,但是也不到全村果园的一成。
水二贵双眼瞪得老大,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文英。
“不用尝了,我直接先买两个吧。”
能够多卖一点钱,大家自然是乐意的。
这掌柜的提出的要求,根本就不是什么要求啊。
“对不起,文掌柜,但是你放心,我家桃园的蜜桃,今年肯定只卖给你一家。”
“今年有商贩来村里收购蜜桃吗?”
而从文掌柜身边的伙计嘴里听说的信息来看,蜜桃在长安城显然卖的很好。
“啊?你全部要了?”
铺子里的伙计,看到文英从外面回来,就赶紧上前报喜。
这怎么挣钱?
自己总算是不用担心没货卖了。
“但是,我希望大伙能够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优先卖给文掌柜。”
水二贵忍不住给了自己一巴掌。
眼看着蜜桃已经开始成熟了,水二贵每天都要去打理一番,顺便采摘一筐,挑到官道边贩卖。
昨天他又立马安排了几辆马车去运输蜜桃,准备今天一次性打响蜜桃的口碑。
要不然,可就连吃的盐巴都买不起了。
更多的时候,还得靠着溪边的那几百亩水田来填饱肚子。
做生意,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今年是个丰收之年,蜜桃的品相也非常好。这不,刚刚你也尝试过了,是不是比一般的桃子要好吃很多?不是我自吹,蜜桃村出产的蜜桃,十里八乡,就没有人说不好吃的。”
哪怕是水二贵遵守诺言,也忍不住有点小庆幸。
文英三下五除二的吃掉了一个蜜桃,开始考虑着此行的目的。
莫非有人捷足先登了?
过个几天,他们再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来自家铺子里买蜜桃了吧?
这些人,很多都是各个勋贵府上,专门负责物资采办的伙计。
但是,也就是不饿死而已。
然后拿起两个蜜桃,也不洗,直接在衣袖上擦了擦,就咬了一大口。
伙计也是跟了文英好多年了,对于铺子里的情况也是门清。
伙计又补充了一句,让文英猛地想到了一个地方。
怎么就有这么好的事情从天而降?
最关键的是,这一路走来,明显没有了往日的颠簸,这对于水果运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哪怕不能百分百占有,至少也要拿下一半以上。
要是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自家桃园里的蜜桃,卖掉三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听了水二贵的话,二叔也没有什么好招。
文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约束这些村民。
虽然坏的越少,文英越高兴。
“这位掌柜的,您有什么条件?”
“你是蜜桃村的村民吧?”
好在这个年头的人,还是很讲信义的,只要对天发誓了,一般不会轻易破坏誓言。
按照这些年自己与农户打交道的经验来看,这个卖蜜桃的人,必然不是自己的同行,十有八九是附近的村民。
这个年代,水果的种植规模普遍不是很大,一般都是东凑西凑的凑成一车,所以文英这样的商贩,其实对周边水果的种植情况是最熟悉的。
“对,就是里头走个几里路就到的蜜桃村。
文英自然不会去贪人家农户的便宜,直接给了一文钱。
这不是做梦吧?
像是昨天运回来的桃子,就是他的一个侄子负责采办的。
像是水二贵这样的狗大户,更是净收一贯钱以上。
往年时分,来蜜桃村收购蜜桃的商贩并不多。
西市作为大唐最大的商业聚集区,哪怕是烈日当空,也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怎么垄断蜜桃村今年的蜜桃,这才是文英现在考虑的事。
嗯。还是熟悉的味道。
但是,一点约束也没有,那也不行。
文英敏锐的觉察到了问题的所在。
在这个祖上都是贫农的蜜桃村,水二贵就算是村里面现金流量最充沛的人家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细水长流之类的玩法,根本就不适合水果贩卖。
至少比去年强呀。
“九成都没问题,即使有些有问题的,也都是小磕伤,比往年要强太多了。”
为何长安城的好多水果都价格比较贵?
这一路以来,马车行驶的这么平稳,蜜桃必然不至于跟三年前一样全部损伤。
“蜜桃?别院里头也有桃树,应该不缺吧?”
“就这个条件?还有其他的吗?”
“对啊,这水泥路真的好啊。哪怕是运输的距离比以前长了,损伤反而变小了。距离都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财帛动人心。
“桃子最好卖吗?”
不过,那蜜桃还真是好吃啊。
“咦?”
虽然这里去蜜桃村只有几里路,但是看着那凹凸不平的路面,要是用马车运输,估计这一段路中损伤的蜜桃会比整个官道两百来里的还要多。
但是,又已经答应水二贵把蜜桃卖给文掌柜,所以村民们纠结了。
文英再次提高了声音。
大热天的,吃一个皮薄多汁的蜜桃,府上的郎君和小娘子们,一定很开心吧?
“香儿姐姐,前面那个水果铺子里在卖一种蜜桃,似乎好多人买呢。”
没错,这就是蜜桃村的蜜桃。
所以文英才会跟水二贵提出这个要求。
所以,隔三差五的,香儿就会采办一些新鲜的果子回去,专门让李宽品尝。
真要说水泥路,最有名的就要数正在修建的长安到凉州的水泥路了。
“你跟我走一趟,我们今天去采办一批果子回来。”
“都挺好卖的,其中昨天新到的桃子,卖的最好了。”
水二贵并不傻,听到二叔这么问,就知道他心里其实是有想法了。
往年,运气不好的时候,一车桃子运回来,基本上没剩下几个完好无损的了。
好在自己只是答应了今年的蜜桃全部卖给他。
地里的粮食自己吃都不够,一年到头,也就是指望着蜜桃成熟的时候能够换点铜钱,补贴家用。
文英示意负责赶车的伙计停下了马车,来到了卖桃子的人面前。
丰产不丰收。
珍品阁中,香儿正在铺子里转悠,看看有什么需要改善的。
文英的大脑立马快速运转,思索着长安城周边,哪个村子的村民种的桃树最多。
“今天蜜桃的收成怎么样啊?品相好不?”
由于交通运输不便的原因,蜜桃村的蜜桃,几乎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出现在西市里头。
水二贵带着一个草帽,一边在脖子面前挥舞着自己的手掌,想要驱赶一些热气,一边双眼紧盯着水泥路的两边,看看有没有行人或者马车经过。
蜜桃村的蜜桃售卖,是水二贵打开局面的。
“没问题。文掌柜是我们蜜桃村的恩人,几年前我就看他来收购过我们的蜜桃。他要是愿意要,我们自然是优先卖给他的。”
“哎,二叔,长得好长得坏,又有多大区别呢,左右不过是能够卖掉两三成,就很不错了。其他的最终都得烂掉,也就便宜了家里那头猪了。”
“前面下了官道,再走几里路,应该就到了。”
一股蜜汁从文英口角溢出。
蜜桃村里,种植桃树的村民挺多的。
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
炎炎烈日之下,他刚刚来到槐树下打了个盹,就发现有人买桃子了。
香儿也是在李宽身边待了很多年的老人,自然是知道李宽喜欢吃水果。
二叔有点尴尬的解释了一下。
“二贵啊,我也不占你便宜,其他人怎么收购,我今天开始也怎么收购。并且,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按照这个规矩来。如何?”
看来,接连贩卖了几天蜜桃,文英已经尝到了甜头了。
今天的妥协,是为了明天的进步呀。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李宽,却是不知道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路,居然让两百里外的一个小山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