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西学东渐,不,西学东源。(全书完)
见大家有一些懵。
江宁继续说道:“当然,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现在我们用的公历,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格里高利历。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呢,他是因为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他在1582年颁发了新的历法,将耶稣出身的时间定为公元元年,也就是现在成为了我们的公历。”
“而在格里高利历之前,西方一直使用的是儒略历。在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02日。虽然儒略历在当时比较精确,但是,当这样的历法使用越来越长,长到他的跨度达到几百年后,那么儒略历就变得不是那么精准。
至于原因,那就是因为,真正地球公转的周期,他虽然是365天,但他并不是特别精确。地球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比较精确的数字365.2422。别看这里面只是小数点后面几位不同,按此推数,每过400年,那么儒略历就会比真实地球回归日多出3.12日。所以,到了1582年,最新的教皇格里高历,他便将儒略历修订为现在用的公历。”
“原来是这样。”
众人点了点头,但大家仍然不解:“江宁老师,按您所说。您这里所说的儒略历,以及格里高利历,这都是西方的历法,他没有提到我们中国的历法。”
“这也正是我后面要说的。”
本身上要解释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
所以,江宁必需分开来向大家解释。
当然。
也正因为这里面比较复杂。
所以很多人对于历法并不清楚。
到最后。
反而是西方说什么,大家就相信什么。
西方说公历是他们的。
大家就没有去怀疑。
这不只是大家不想去怀疑,这同样也因为大家并不懂这里面的专业问题。
所以要说清楚这个事情,那必需将前因后果说清楚。
“是的,虽然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并没有提到中国历法。但是,不管是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他都比中国的历法更晚。中国最早的历法,叫做黄帝历,他是以黄帝登基之日开始计起,这一年是甲子日。同时,根据推测,我们可以算出,皇帝出生时间是为公元前2717年,也就是4700多年前。虽然黄帝历也有很多的不足,但却比西方最早的历法早了2000多年。”
“为了适应更好的社会发展,随着时间的推去,此后又有《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这被认为是上古六历。上古六历的推出,因为他能够更为适合农耕,这也让中国很快就进入到了农耕文明当中,为中华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但上古六历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就是对于回归年观测方面记录并不精准。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召集了大量的天文地理人材,希望他们能够编制最为精准的历法。在这当中,司马迁也参与其中。经过一众人才的努力之下,终于,汉武帝推出了太初历,并推算出了回归年为365.2502。大家记住这个时间,刚才我们讲过,西方的儒略历推算的时间,也是365.2502。”
江宁将这个数字写出来。
众人亦是有些奇怪:“咦,怎么这数字一样?”
“是呀,回归年的数字是一样的吗?”
“那个啥,江宁老师,会不会这是一种巧合,西方测出来的数字与我们中国的一样?”
不过江宁直接就摇头:“不可能存在这种巧合。”
“至于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们用同一种方法,以及同样的测量工具去测量某一种方物,可能,他会存在一种巧合。但是,东方与西方的观察方法与观察工具完全不一样,就算是巧合,也不可能巧合到小数点后面四位都一模一样。另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西方根本就不可能测出365.2502这个数字。”
“为什么?”
“因为西方没有天文台。”
“江宁老师,没有天文台就无法测出这个数字吗?”
“对。”
江宁点头,但却继续说道:“欧洲最早的天文台是建立在15-16世纪。虽然并不能说,没有天文台就一定不能够观察出星体的运行轨迹。但是,没有天文台,他是不可能长时间的记录天体运行规律。而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记录,那么,他就不可能制定出历法。所以,历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一个持续几百上千年持续不断观测与记录的工作。我们在2500年前,我们就有了天文台,当时称之为清台,灵台,观象台。”
“当然,如果有人说这是巧合,那就认为巧合吧。我们再研究下去,太初历当时测算到的回归年为365.2502天,但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回归年。那么,以此做为的历法就仍存在偏差。于是,到了元朝,汉武帝时期所使用的太初历也就不是那么适用于当时的发展。于是,元朝就命郭守敬等一众专家,他们再一次测算出更为精确的回归年。这一次,郭守敬他们测算出来的回归年为365.2425日。这与真正的回归年365.2422,仅差25.92秒。可以说,这时的精度已经非常之高了。但很巧合的是,西方的格里高利历,也在这个时候,测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回归年数字,也正好是365.2425。但授时历却比格里高利早300年。”
这个时候,江宁停了一下。
他让众人消化一下。
“365.2425,又与授时历一样。”
“我靠,这抄的已经不能再明显了。”
虽然众人并不是历法上的专家。
甚至在此之前。
很多人对于历法并不是特别清楚。
但是。
在江宁一步一步讲解当中,一众网友却是越来越为的明白,西方的历法有太着多太多抄袭中国的地方。
不说其他。
光一个回归年,却是全部抄了过来。
你说你观测虽然也有可能观察到差不多的数据,但小数点后面几位都一样,这是不是太过于巧合了?
不说一次相同,两次竟然也相同。
别说是用不同方法了。
就算是两个人用同种方法,用同种工具,很多时候测出来的数字都会不一样。
……
“可能大家对于这一个问题仍是有一些不太明白,那么,我们今天玩一个有趣的互动。”
毕竟历法这个东西太过于高级。
有的时候,一时半会大家无法消化。
于是。
江宁便说道:“大家不妨打开万年历,将时间调到1582年的10月。”
因为现在大家都用手机,同时电脑里也有万年历。
所以这样的操作大家都会。
很快。
一众网友都把时间调到了1582年10月份。
刚开始大家没有怎么注意。
可过了一会。
直播间众人却是不断的说道:“咦,奇怪了,我这里的时间怎么出错了。”
“我这里的也是,怎么4号之后,就到了15号,中间的10天去哪了?”
“我靠,我这里也是,我这里也是,好像消失了10天。”
一众网友目瞪口呆。
他们以为是自己的电脑出现问题了。
可一看。
大家所有的都是一样。
而正是大家全部出错,这更是让众人止不住的不敢相信。
“怎么会这样?”
“消失了的10天。”
“江宁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看向了江宁。
江宁却是笑道。
他就知道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
这消失的10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迷。
但是。
在历法上,他却可以向大家解释。
接着,江宁说道:“其实这与之前我们说的历法有关系。之前我向大家介绍过,西方的格里高利历之前,他用的是儒略历。儒略历测算回归年的时间是365.2502天,也就是抄袭我们汉朝的太初历。虽然这个回归年数字也算是比较精确,但随着时间推去,他就会不精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