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会试,陈晋志在必得,倒不是为了功名官身,而是为了内景观中的文庙。

上次生成魁星文火,文庙大变化,但仍然感触不到《立德篇》的存在。

《三立经》前面两立,其实都是为最后的《立德篇》打基础,搭架子用的。

如果说《立功篇》和《立言篇》是两条腿的话,《立德篇》就是最重要的脑袋。

是这部法门的核心所在。

当文庙修补完毕,焕然一新后,陈晋就开始寻找《立德篇》的法诀,但毫无所得。

此法隐匿无踪,需要条件激发,才可能出现。

陈晋就开始钻研思索,看是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毫无疑问,《立德篇》的关键重点在于中间的“德”字。

“德”有多重涵义,可理解为“品德”、“德行”、“功德”等。按照修行的范畴,当为“功德”。

所谓“功德无量也”。

既要功德,就得做事,做实事。

在这一点上,与“修身齐家平天下”是一样的道理,儒士理想,必然要走的路子。

陈晋可以当游侠,仗剑走天下,路见不平,锄强扶弱。

但那样,孤身一人,所做有限。

因此陈晋想要走另一条,看看效果如何。

会试的日期早定下的,应该不会再胡乱更改,计算起来,还有一段时日,可以用来温习功课。

内厂番子大肆搜捕同文会乱党,也有队伍查到这边来,不过崔七昭出面,将对方打发走了。

由此可知,这位崔公子的面子不小。

如此正好,陈晋能落个清净,安心读书。间或受邀去崔七昭那里,喝茶饮酒,讨论经义文章,也算是一种学习。

两人甚至还玩起了射覆的游戏,不是猜谜,而是猜题。

古往今来,每逢大考,猜题都是学子们的保留节目,一旦猜中,受益无穷。

每当与崔七昭多接触一番,就越发觉得这位公子的博学多才,所说出的观点,卓越不凡。

在他身上,陈晋算是真正认识到一位名门世族子弟的风范。

在以前,王于俊两兄弟也是有才的,但一个太造作,一个太虚伪,接触之下,让人不喜。

反观崔七昭谦让有礼,落落大方,而且还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贵气,不知是怎么养出来的。

商州崔氏……

有些意思。

……

“大胡子,你有没有发现,书生老往那边跑,有点不对劲?”

别院中,顾乐游对马生申道。

他以前的称呼,都是“马老大”,很是尊敬,不过后来被马生申骂了一回,于是也跟着陈晋叫起了“大胡子”。

也挺亲切顺口的。

马生申正在切草,切得很仔细。他手中握着一把长柄镰刀,刀刃闪光,显得锋锐。

但这毕竟只是一把切草的镰刀。

说到刀,前一阵子,顾乐游费心思,买了好几把刀器回来,但马生申挑来挑去都不喜欢,最后竟直接拿起镰刀,说就用这个了。

对此,顾乐游感到无语。

马生申何许人也,虽然他的名头只在岭南边荒彰显,那是因为他未曾走出去而已。以其实力本事,想要在江湖上扬名,那简直易如反掌。

神马快刀!

鬼马飞刀!

端是鬼神莫测。

这般人物,现在居然说拿把切草镰刀用作武器,这算什么?

顾乐游甚至怀疑,马生申是不是已经萌生退意,要金盆洗手,不愿意再动武了。

经过精心治疗,以及用了好药,马生申的伤势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但他没有再练过刀。

每天唯一拿刀的时候,就是给马切草料。那两匹健马倒被他养得膘肥健壮,十分精神。

所以,他真得就心甘情愿地来当个马夫了?

顾乐游也当过,但他主要是为了掩饰身份,以及扮猪吃老虎,与当下的马生申截然不同。

顾乐游觉得不能任由马生申这般颓废下去,要找机会做做思想工作,好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做思想工作,首先得找到话题,否则以马生申的性子,根本说不到两句话就没了后文。

在陈晋身上找话题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毕竟马生申也是因为陈晋的关系,这才会来当马夫和车夫。

果不其然,说到陈晋去找崔七昭的事,马生申答话了:“读书人之间,谈论经义文章,有甚不对劲的?”

顾乐游说:“依我观察,这位崔公子看着书生的眼神就不对。很可能想要拉拢他过去,招致麾下。”

“人家出身名门世族,有惜才之心,多正常的事。”

“你是不知道,在江州的时候,王氏也来招揽书生,可他不假以颜色,根本不搭理。可现在呢?崔公子一请,他马上就过去了,有说有笑的。”

马生申淡然道:“他与崔公子投缘呗,相处得来。”

顾乐游咂咂嘴唇:“我有些担心他被对方迷住了。”

马生申忍不住叱喝道:“你说的什么胡话?”

顾乐游睁大了眼睛:“这可不是胡话,你看那位崔公子长得多俊俏,比许多女子还要漂亮。而且听说,一些高门大户,最喜欢玩这种把戏了,断袖之癖,引以为时髦。”

“胡说八道。”

马生申懒得跟他再说了,感觉说下去,会忍不住揍他一顿。

见挑起了情绪,顾乐游心中窃喜,感觉有戏。

一潭死水,要怎么令其重新激荡?

自然是往水里砸石头。

不管如何,先把水给砸响再说。

于是又道:“大胡子,我说的可都是真事实例,不但人,就连妖物都有喜欢这一口的。话说在中州时,我与书生去斩妖,遇到一头蜘蛛怪,还有一头猪婆龙怪……”

当听到这般妖魅诡事,马生申立刻被吸引住,很认真地听了起来。(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