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刘彻的新决议,陈洛带来的历史变化

此时此刻。

殿内众人唯有一种心情,即是羡慕。

要知道人臣的顶点,即是封侯。

至于诸侯王,刘氏诸侯王乃是天潢贵胄,皇帝亲族,寥寥无几的异姓诸侯王,则属于汉初与高祖一起打天下的合作伙伴,这些人虽然有臣子之名,但严格来说,他们都不算臣子。

之前陈洛继承了阳夏的两千户,在名义上拥有这片土地,但因为尚未认祖归宗,以及能力尚未彰显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没有定下侯名。

故而在群臣看来,他算不上真正的列侯。

可在两个月前,陈洛即回到阳夏,兼立有大功,现在刘彻赐下侯名,加封三百户,将原本的成见打破。

现在的陈洛,就是列侯,确定无比。

别看朝堂上同样站着二三十位彻侯,但大半是继承着父辈留下来的爵位,唯有少部分人是靠着自己的功绩封侯。

而且出现了这么个情况。

户数比维新侯更多者,乃是继承父辈的爵位。

不是继承父辈爵位者,名下户数比维新侯少。

陈洛直接赢两次!

照理来说,封维新侯应当是早朝议事的最后一项,接着便该宣布退朝。

大部分人都想好在散朝之后,该带着什么样的礼物去侯府上拜访,恭贺对方了。

但他们目光重新投向上首位置,发现刘彻似乎还有事情想要宣布。

大殿内的群臣暂且压下内心的种种躁动,再度沉静下来。

“诸位,朕有一个想法。”刘彻语气缓慢,试探性地开口。

顿了顿,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回来后,他继续道:“据朕所知,阳夏文贞侯出征之前,早立有遗嘱,言明薨逝之后,使二子合分阳夏万户,留两千户以待兄长后人。

故而陈学长认祖归宗,便得有两千户的侯位,今日乃成我大汉维新侯。

在朕看来,阳夏文贞侯的举措,乃是使得后代兄友弟恭,家庭和睦,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不值得我们推崇效仿吗?”

闻言,群臣不明所以。

陛下的想法就这么简单?

大汉推崇孝道。

兄弟阋墙,在家里闹个鸡犬不宁,自然不会让父母省心,故而兄友弟恭同样列为孝道的一部分。

这属于他们都知晓的内容。

现在刘彻专门强调,莫非是想要再给孝道加上什么新条例,以适应察举制不成?

唯有坐在角落中的陈洛,呼吸稍稍一滞。

不会吧?

难不成刘彻生出了那般想法?

他隐隐有所猜测,有些不敢确定,只是集中精神,去听取刘彻后续言说的内容。

“……兄弟和睦,家族方兴,而我大汉乃是由千家万户组成,一家一户兴旺了,大汉才会最终兴盛啊。”刘彻往远了扯,兜了个大圈子,最后才表明自己的目的,“大汉其他列侯、诸侯,何不学习阳夏文贞侯的做法,让嫡系子嗣共同继承封地,相互扶持,使得家族更加兴旺呢?诸位觉得朕的想法怎么样?”

大殿寂静。

显然,群臣都在消化刘彻的说法。

这是好事吗?

对于家族来说,似乎并非坏事。

那些没有侯位继承权,等父亲死后只能继承几十亩良田,几间宅院的诸侯后代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何况这些人的能力,真不一定嫡长子差。

周亚夫就不是周勃的嫡长子,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

而且身有侯位的那些人,其实相当一部分更加偏爱次子、幼子,但他们不能违背宗法,只要嫡长子没有犯下大的过错,自己就不能把侯位传给其他儿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那个位置带来的财富、地位、名望,侯府中免不了出现各种明争暗斗。

哪怕是自己的妻妾,同样都会掺和一手。

完全平稳地侯位继承,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因此刘彻举出阳夏文贞侯的例子,说出陈氏两兄弟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的事例,确实让不少对此困扰的列侯心动。

可以瞬间意识到问题的人,几乎没有。

安静坐在角落里的陈洛除外。

不过他内心多是震惊。

刘彻咋把推恩令给提前整出来了?

要知道这道政令被称之为千古阳谋,就是因为它堂堂正正地告诉那些诸侯,朕要在你去世后,分割你的地盘,削弱你的国力,而且伱还得谢谢朕的恩泽。

在中央势力碾压地方的情况下,推恩令的颁布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就解决困扰文景两代帝王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