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第388章 与韩信最后的密谈
“好,多谢文卿帮我问这一趟了。”陈洛点了点头,接着推门,进到书房之中。
此处的布置与记忆里相比,仿佛没有产生什么变化。毕竟按照韩信习惯整洁,各类物品被整齐有序地摆放起来,地图按区域、比例大小归类,书册整齐地磊在箱中。
“见过淮阴侯。”陈洛行了一礼,默默坐在韩信对面。
韩信和蔼地笑着,点头回道:“这次伯玉过来,是想问问兵书的撰写进度吗?我这人老了,东西写得慢了,这些时日一直待在书房里思考,但也就写好开篇千余字。”
毕竟两人现在联系不多,最可能的交集便是自己所写的兵书。
因此他把陈洛当作来催稿的读者,实属正常。
甚至他内心还一阵恍然。
当年你曾叔祖父,也就是江宁,似乎同样是这么“催稿”的,休沐日的时候装作闲逛,跑到府上来说要请自己喝酒,结果兴高采烈准备动身的时候,再问一句“兵书写得怎么样了”。
若是自己没有动笔写什么,那江宁便是“恶狠狠”道:不写兵书还想喝酒?等你写好了我们再去。
说完这话,那混蛋就跑到项羽那去耍了!
自己当年太老实了,居然真留在府上兢兢业业地继续撰写兵书,为了下次再被问到的时候,能够理直气壮地应对。
后来幡然醒悟,想提袖揍人的时候,已经回到淮阴,对方则身居代地,鲜有相见共饮的机会。
直到如今,韩信宁可再被骗一骗。
却没有机会了。
陈洛倒不知此时韩信内心正在如此感慨,只是他抿了抿嘴,没想好该如何回答对方的问题。
自己这次过来,并非是想向韩信表明身份的。
毕竟对方年纪大了,心脏受不了一惊一乍的刺激,要是说完之后,给惊出了个好歹,那就是自己的责任了。
归根到底,其实他也没想清楚为何在会在离开前,选择再来见见韩信。
或许是因为不想让寿宴上的匆匆一眼,成为最后的印象吧。
当然,这个理由无法直接说出。
于是陈洛思索一瞬,想出了个分外合适又合理的答案。
望着韩信,他诚恳开口道:“淮阴侯,我此去长安,想做大事,不知能否得到韩氏相助?”
“伯玉想做何事?”韩信反问。
要知道淮阴韩氏已经有上百口人,自己作为掌舵者,要对家族负责。
何况面前之人只是阳夏陈氏子弟,不是江宁本人,他没有无条件支持的理由。
深吸了口气,陈洛开口讲述起自己的构思。
一时间内,屋内只剩他滔滔不绝的激昂之声。
其中讲述的很多结症,韩信同样粗略地意识到过,但并未思考过解决方案。
但陈洛的想法。
可行!
不过韩信最终决定答应下来,另有理由。
对方那股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气概,自己很久没有见过了。
上次有这样的感受,是大汉建立之初的江宁,在朝廷上抨击奸佞,问罪贪腐。
待到后来时局变化,江宁再南归阳夏的时候,已近不惑之年,身上自然不再有少年意气,更多的是老成持重。
孩童向往着长大,少年向往着成熟。
待到孩童真正成长为大人,反倒明白成长带来的并非自由,而是责任。
而少年历经磨难,心智成熟老练,却是羡慕起曾经一往无前的自己。
现在的韩信,有家族的羁绊,老态龙钟的躯体亦如囚笼,限制了他内心的冲动。
但是又见到了少年热血,且不是纯粹的冲动,而是针对时弊有思考见解,他不希望现实将其吞没。
待到陈洛讲述完毕,韩信缓缓点头应下:“讲得不错,我愿意答应你的要求,明日我会修书一封,让人送去长安,喊我家里的那些后辈去支持你的想法。”
这个承诺很重。
有韩信出面,等于淮阴韩氏的支持。
即使淮阴韩氏并不能直接代表整个军方,但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至少可以确保军方不会有人直接跳出来为难陈洛。
因此这份承诺,等于扫平了陈洛未来三分之一障碍,如果再加上刘彻的支持,改革的推行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于如何赢得刘彻的支持,那是自己回到长安之后的事。
“多谢淮阴侯。”陈洛认真地点了点头。
韩信摆了摆手说:“不用谢我,是你刚才的准备打动了我,如果你实在要谢,就谢你的曾叔祖父吧,在朝堂为官,就得学他那般有八百个心眼子,别被那些脸上笑眯眯的老狐狸给骗了。”
“好,我明白。”陈洛恭敬地点了点头,内心则是默默吐槽,说谁八百个心眼子呢,我不在就诽谤我是吧。
本就是才写了小半个时辰的兵书,韩信感觉有些乏了,“伯玉可还有其他事要说?”
听出对方语气中带有几分疲倦之意,陈洛接话道:“我想说的事情已经说完了,还请淮阴侯保重身体,未来晚辈回阳夏后,一定再前来拜谒。”
“好啊,我等着你。”韩信笑眯眯地应下,“现在离饭点还差一小会,若是想在府内用餐,就让仆从带你去院内逛逛,到了饭点再带你过去。”
“不用了,我这边明日便回长安,还要准备收拾收拾,就不再在府上多留了。”陈洛推辞道。
自己确实还有事情要做,而且韩信并不会去聚在一块吃饭,韩旭去练武了,估计一时半会都回不来,他与其他韩氏子弟又不熟,留在府邸内一起吃饭多有不自在。
对方也没有勉强强留,只是笑着接话,“那伯玉就先回去吧。”
与韩信告辞,陈洛退出书房,离开淮阴侯府,不过他没像来时那样坐马车回到住处,而是选择步行,一路慢慢走回去,顺便舒缓心底纷杂的心绪。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