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拜访曹时,小霍去病

刘彻做事向来雷厉风行。

尤其是处理此类国家大事,只要做好了决定,就在第一时间选择执行,绝不拖延。

在次日早朝上,他直接宣布了调动关中以及三河地区的存粮,征发民夫,运往南方地区,救济受灾百姓。

说句实话,大部分臣子被刘彻突如其来这一手安排弄得有些发懵。

咋回事啊?

我们也没听说南方传来文书,提到发生洪灾啊。

部分武将更是眯了眯眼,泛起兴奋的光芒,开始浮想联翩。

如果没有发生洪灾,那么这件事情就更值得玩味了。

陛下大规模往南方调运粮食,莫非是学太祖高皇帝,想玩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借着赈灾的名头,实际上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大汉的国力已经积蓄到相当恐怖的地步,七十余年的底蕴相当惊人,已经有外拓的资本。

不过没有足够的骑兵,尚且无法直接踏上草原,直接驱逐匈奴。

可南越国所处的那个位置,不再像汉初那般交通部便,如果想要打过去的话,那就是明摆着的战功啊。

自从平定七国叛乱之后,鲜有有能靠着军功出头的列侯。

偶尔对匈奴作出反击,亦没有兴师动众,基本深入草原两三百里,便打道回府,连匈奴王庭的影子都见不着。

这些武将的猜测离谱,但也是他们内心深处渴望的一种反应。

不过等到刘彻正式指派具体执行这个活计的人后,这些武将幻想破灭。

刘彻是按照早就商议好的安排,让陈洛和曹寿揽下这个差事。

若是正规的军事行动,自然不可能派遣陈洛这个新人,再加曹寿这样的组合前去。

听着实在有些不靠谱。

大部分臣子对于名单上的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意见。

赈灾不是什么事少功高的任务,需要舟车劳顿,需要在受灾区域连轴转,并且肩上扛起一定的责任。

当然,这和两人的身份同样不无关系。

陈洛乃阳夏陈氏子弟,属于陛下的亲信,在朝臣的眼中算“自己人”,而且这半年以来的表现让他们非常叹服,本来就该往上提一提位置了,靠着调控赈灾粮草的功绩,足够更进一步。

至于平阳侯曹寿,成分亦是如此。

他迎娶了阳信公主,即刘彻的二姐,和皇帝的关系算得上亲近,再加上他是曹参的曾孙,留下的遗泽虽然不多了,但大部分臣子还是不愿得罪,给上几分面子。

这两人组队前往,要能力有陈洛,要关系有陈洛,要群臣放心亦是有陈洛。

曹寿倒不是完全没有用处。

好歹有他有几分资历,可以在队伍中起到压阵的效果。

毕竟陈洛只担任了六百石的官职,而且属于言官,由他单独领队的话,没有那么名正言顺。

……

散朝后。

陈洛笑呵呵地凑到曹寿近前,招呼道:“曹时兄,接下来我们需要一同共事数月,还希望能精诚合作,为大汉出力啊。”

自己和这位平阳侯接触得不多。

现在平阳侯虽然依旧算得上大汉顶尖列侯,但户数已经跌到一万以下。

毕竟曹参死后,这个爵位已经往下又传了三代,其中经历了两次分家,多有削弱。

哪怕阳夏侯原本有接近两万户的存在,但在陈洛往下传给陈直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一万五千户,被陈鲁分走了不少。

按照这个情况来进行推论,平阳侯不再如同当年,户数跌下一万,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要保证家族代代兴盛如初,甚至更上一层,那每代的家主都得是猛人。

绛侯他们家倒维持住了两代。

周勃最后薨逝的时候,都没有迈入万户的门槛,反倒是周亚夫在文帝朝打击匈奴,在景帝朝平定叛乱,立下了无比功勋,最后加封到了万户侯。

只是等到周勃走后,绛地周氏的族人里,想要再找出一位合适的继承者,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珠玉在前。

哪怕接下来的家主是中人之姿,恐怕都会难以服众,哪怕可以做到周勃和周亚夫的七成,背后的嘀咕声一样不会消停。

至于平阳曹氏……

在陈洛的印象里,好像从曹寿的父亲开始,就选择了躺平,连最好捞一笔功勋的镇压七国叛乱之事,都没有前去参与。

不过曹寿他老爹做出了一个相当正确的决定,那就是向先帝替儿子求了一门婚事,迎娶了阳信公主。

“哎哟,陈议郎这是哪里的话,我只是空长你几岁,担不起兄长的名头,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多多靠着你来出力才行。”曹寿老实回答。

在朝堂上,自己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整个人颇为懵逼。

他就是个混日子的四世祖,突然来个关键的调粮任务,是真不会做啊。

直到曹时再听到陈洛的名字,心里就知道稳了。

他估计陛下是想着拉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大舅哥一把,顺便再去替这位陈议郎压压不服气的身影。

至于具体的事嘛……

嗐,这不是有陈议郎在嘛。

自己只需要不拖后腿,表现低于平均线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