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封诏南下

听完陈洛的这些分析,赵绾一刻不敢耽搁。

当即,他让宦者领着他们二人,拿着那几封文书,前去未央面见刘彻。

正常情况下,赵绾是在整理统筹绾大汉各地郡县以及诸侯国的文书后,集中起来,一次性地送到刘彻手里。

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自然可以特殊对待。

哪怕这一危机并非由自己分析得出,但他相信陈洛的能力。

何况赵绾作为天子近臣,必须得有担责的勇气。

要是他和王臧都畏缩不前,那其他人又怎么敢做实事呢?

他俩自忖算不得千里马,但至少得对得起陛下的知遇之恩,起到千金买马骨里那“马骨”的作用。

前殿离未央宫确实不算很远,赵绾在路上刚组织好合适的言语,就见宦官进宫问询,得到可以进入的答案。

“见过陛下。”赵绾小步趋入,行礼问候,陈洛则跟在他身后大概半步的位置。

刘彻还礼,眯了眯眼,接着问道:“赵绾,你带着伯玉这个时间过来找朕,可是有什么要事?”

现在临近午时,并非常规的奏事时间。

两人突然过来,总不会可能是来拉家常的。

必然是出现需要紧急处理的事务。

赵绾不打算坐下,便直接开口汇报道:“禀陛下,陈议郎分析了长沙国、南郡、江夏郡、豫章郡等地区的文书,推测这些地方会发生洪灾。

轻则影响百姓春耕,重则导致数郡出现流民。

事关重大,故而前来向您汇报。”

说实话,他在陈洛向自己述说该猜想的时候,同样将那些文书看了一遍,完全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对。

纵使底下的那些郡守和诸侯王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但发生了影响数郡之地的洪灾,他们绝对抗不下来的,如果再没有提前汇报,更要追责。

哪怕有一两个头铁的郡守没有如实上报情况,但总不能说每个郡守都这么头铁吧。

不过陈洛这些日子出类拔萃的分析能力,完全将赵绾征服。

伯玉做出来推断,自己专门汇报给陛下,万一没有发生,那么这口锅自己顶多背一半,却可以在陛下心里留下个敢做事的印象。

但自己若因为怕事,压下陈洛的分析,不向上进行汇报,南方真要出现洪灾……陈洛作为议郎,在朝堂上是有弹劾权的。

弹劾顶头上司会显得有些低情商,但再说了,陈洛也有私下面圣的机会,到时候随口提上一句,就足以大幅拉低自己在刘彻心里的印象分。

为自己的前程考虑,赵绾觉得将此事上报,完全利大于弊。

闻言,刘彻轻轻点头,神情未变,眼中略带几分思索。

过了大概三四息的时间,他缓声道:“先将那些文书呈上来,朕先过目一遍,你们先坐下,待朕看完吧。”

之所以容易发生欺上瞒下的情况,必然会是上层不清楚具体的业务内容,而最底下的人又无法越过中间人,直接向上进行沟通。

在寻常小事上,刘彻可以直接翻看重点呈上来的那些文书,而没有经过特殊标注的,则适当放一放。

但赵绾汇报给自己的这件事情,显然并非寻常小事,那么不能疏忽。

故而自己将那几份文书先过一遍,再与臣子商议此事,便不会出现遗漏。

待到文书呈上,刘彻仔细翻阅起来。

因为有了赵绾的汇报,他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来,故而在查看文书的时候,专门盯着相关信息查看。

一刻钟过去。

刘彻眉头微皱,手指在文书上摩挲,呼吸稍稍加快。

陈珣绝非虚言。

南方真可能发生洪灾!

南郡汇报的文书上,提及降雨旬日未绝。

要知道南郡地处大江中上游,降雨数日,就会导致下游涨水。

而江夏郡没有提及相关事宜,但长沙国的文书中,说到了大江倒灌云梦泽。

云梦泽起到蓄水作用,可以调解大江水位。

虽说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但通过往年的经验,亦可以得知大江倒灌云梦泽的表现,是因为大江水位上涨到一定的高度,方才会发生了情况。

南郡和长沙国的说法互相印证,至少可以说明此时南方多雨,大江水位上涨,已经成为事实。

外加豫章郡请求拨款,疏通水渠,亦可以作为佐证。

在春耕农忙时节,平白无故,哪个地方官会想着征用民夫去挖水渠?

这都是在农闲时候做的事情。

但豫章郡守在送来长安的文书中,特地提了一嘴,背后藏着的理由,赫然揭晓。

诸多因素摆在面前,对于南方将会出现洪灾这事,刘彻心里信了七成。

洪灾从开始积蓄再到正式爆发,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毕竟不可能一场暴雨就导致大江水位猛涨,而连绵不断的降水,方才会起到这般效果。

思考结束,刘彻抬起头来,略显担忧。

不过他的目光扫到陈洛身上时,多出了几分惊喜。

幸有伯玉在矣。

自己虽然同样从文书中分析出了这一事实,但如果没有赵绾之前给出方向上的提醒,那么他大概率不能从中看出这些特殊的关键点,并将它们串联起来。

而且这几个地方的文书,汇报的事情并非特别重要,换个人来进行整理,绝对不会给出特殊标注,让刘彻仔细阅览。

那样一来,南方洪灾正式爆发后,长安方才会收到地方上的文书,得知这一事件。

如果要进行赈灾,那又得费近一个月去进行调度,显得有些迟缓了。

在自然灾害面前,时间就是生命,能提前预警的话,即可拯救无数人,而在灾害发生过后,用最快速度前去救援,又能多挽救无数条性命。

而陈洛从数封文书中就分析出了南方洪灾,无疑给了朝廷足够的反应时间,提前进行准备,避免灾害发生的时候,措手不及,完全没有应对的准备。

刘彻果断地开口说道:“依朕来看,伯玉的分析很有道理,南方诸郡将处于危急之下,朕见不得子民受苦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