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如此文章,谁人堪作?

未央宫外。

数名宦者听到殿内传出高谈阔论之声,夹着着整整爽朗的笑声,不由得互相对视嘀咕。

“陛下和赵大夫、王郎中谈话的时候,亦没有这般开怀过吧?”

“似乎有的,第一次召见赵大夫的时候,谈论经文,陛下也是如此兴致盎然。”

“那次陛下只和赵大夫谈了两三刻钟,可这位陈公子在里面已经待了近一个时辰,大概还会留这位陈公子在宫中用晚膳。”

“嘶,岂不是说这位陈公子圣眷昌隆,至少得有赵大夫那般前途,何况陈公子更是阳夏陈氏的子弟。”

“赵大夫不是列侯,当不了丞相。但这位陈公子好像要继承两千户爵位,你们细品。”

“真是细思极恐……”

这些宦者的活动范围,大部分时间都是局限于这座宫城之内,但由于接触人物身份的特殊性,让他们养出了不俗的眼力见。

长安城中哪家与哪户有陈年积怨,谁人受到皇帝信赖,谁人处事又过于慌张,这些宦者经过交流后,全都门儿清。

当然,汉代的宦者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现在皇权尚且被相权制衡,没有发展到宦官可以假借皇帝的权柄,控制玩弄朝堂局势的地步。

……

大殿之内。

“没想到伯玉居然对屈、宋之文,竟然有如此深厚的了解,令朕叹服啊。”刘彻在喜欢的话题上聊得开心,加上本身不过弱冠,暂时性地放下了作为皇帝的架子,和陈洛的交流更加类似友人。

《诗经》里的那些篇目,他觉得各种颂曲太过一板一眼,那些诸侯国放到现在,不过一郡之地,颂文都快吹成人间天国了。

吹嘘的话语比做的事情夸张得多,这让自己根本瞧不上眼。

至于《诗经》篇目里的各种“风”,刘彻则完全无法共情。

为啥会有男子夜晚辗转反侧,居然是在思念女子?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为之激动难眠的事情,难道不应该是开疆拓土,扫平蛮夷吗?

至于有心仪的女子,朕给她盖一间黄金屋子,足以表明心意了。

如果朕这样伏下身段做事都感动不到她,那就是对方没有眼光。

朕不稀罕没有眼光的人。

刘彻欣赏不来《诗经》这类写实内容,在偶尔阅览过《离骚》的节选之后,钟情于楚辞中的绚烂幻想。

在他看来,那样浮夸而壮阔的幻想,方才可以吸引到自己。

只是朝中臣子多治黄老,连儒家的《诗经》都不会去深入研究,更别说楚辞了。

平日里,很少有人会与他谈到诗赋文章,多言繁杂政务。

陈洛淡然笑道:“陛下,你喜好屈、宋之诗赋,那我记忆里还有几篇不错文章,想来你大概没有看过。”

“哦?”刘彻眯了眯眼,被勾起了兴趣,笑着反问道,“朕几乎阅尽宫中藏书阁的楚地诗赋,就没有遗漏的佳作,伯玉所献上的诗篇,我必然看过。”

阅读一篇佳作,无疑是一种享受。

自己平日在处理政务的闲暇,亦会翻找出诗赋,低声吟诵,以抚内心的焦躁。

这样的习惯日积月累保持下来,让他的阅读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地步。

纵使深度比不上那些治学多年的博士,但宽度却不逊色多少。

“陛下请给我一支笔,一卷帛书,此类佳作,我认为背诵不出它华丽的辞藻。”陈洛提出要求。

刘彻揉了揉下巴,哈哈笑说,“那行,伱就写出来让朕看看。”

说罢,他唤来殿下的宦者,取来帛书和毛笔,再让对方替陈洛研墨。

近一刻钟后,陈洛将那卷帛书写得满满当当,字迹带有三分飘扬而架构不失端庄。

“伯玉这是写好了?”耐心等待的刘彻放下手中文书,将好奇的目光投向陈洛。

他在等待期间,趁这个间隙是看了小会文书,处理了几件不算特别重要政事,只是他的心思却不像往常那般,彻底投入到政务中去,不时抬起头来,去看一眼陈洛那边的动静。

“这卷帛书太小,写不下全部。”陈洛将毛笔上的墨洗净,置于笔架上,“不过我将它的开篇已经基本写好,陛下亦可先行阅览,体悟其中浩瀚文气。”

“好,呈上来给朕看看。”刘彻抿嘴道,脖子微不可见地往前倾了倾。

他觉得陈洛和自己谈论了如此久的楚辞,有不凡的鉴赏能力,现在推荐的这篇冷门佳作,应该不会极差。

万一真有惊喜,那就更是赚到。

宦者迈着小步,从陈洛身前的案牍上将那卷帛书小心翼翼地捧起,再轻轻放到刘彻面前。

待刘彻看到“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玞……”这一小节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完全沉浸进去。

何等气派的景色。

朕在关中虽能见大河东向,但河宽百丈,终究可以望见对岸。

这九百里云梦,恐怕漫天星河都能被映照其中吧。

而且按照文章中的说法,这波涛汹涌的云梦泽,只不过是楚地七泽中的“小小耳者”。

余下的六个大泽,又会是何等宽阔呢?

刘彻屏气往下继续阅读,近乎忽视了外界的存在,直到赫然发现自己看到帛书的末尾,整篇文章在中间精彩部分戛然而止。

咔嚓。

怎么断在这里了!

他深吸一口气,好歹没有咒骂出声。

自己之前还信誓旦旦地说,什么佳作都读过。

可这篇文章,朕还真没见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