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阳夏陈氏可以代表的“忠义”,则属于另外一处道德高地。得到阳夏陈氏子弟的辅佐,刘彻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将迅速提升,以后但凡有事要议,太后也必须重视,绝不可能像之前那样随意更改。

何况陈洛在朝堂上的表现,把控时机的精准,都昭示着他并不平庸。

陈洛谦虚道:“陛下,虽然阳夏侯和太康侯愿意支持我的行为,但他们是因为我较为特殊的身份,并不代表我的能力真就冠绝陈氏之内。

私以为像我这样优秀的年轻人,阳夏至少还有两手之数,皆为兴盛社稷之才啊,日后若能出仕,那我自当让贤。”

他的这些话虽是自谦,但同样透露出了关键信息。

阳夏侯和太康侯是支持我的。

要知道陈直和陈鲁两人参加过平定七国之叛的战争,立下过正儿八经的功绩,纵然两人比不上周亚夫这位顶尖的二代彻侯,也绝非单靠父辈遗泽上位者。

所以他们的表态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至于陈洛后面那句话,同样是在暗示刘彻。

阳夏陈氏其他子弟纵使优秀,但他们短时间内不会出仕。

那么现在正在长安的自己,无疑最有资格代表阳夏陈氏者。

想了想,刘彻开口,直截了当地说道:“此次伯玉冒死送信,揭露其人恶行,为苍生请愿,足以见勇。

避开歹人伏杀,足以见能。

早朝说服群臣,足以见智。

朕若不能重用你,那天下其他的能人志士,难道还会愿意出仕,为朕所用吗?”

他使用的权术手段,风格与文景二帝迥异。

刘恒和刘启治下的大汉,身处的朝堂,都有着难以根除的矛盾。

这些矛盾只能用怀柔的手段去安抚,如果将它们摆到明面上,导致激化,后果将变得更加严重。

故而文景二帝往往说话含蓄而隐蔽,只让臣下猜个大概,不点明内心具体所想。

哪怕决定出现错误,到时候自己也好甩锅。

而刘彻则不同。

虽然他受到太后的限制,但窦太后并不会实质上对皇权产生威胁。

至于文景二朝的强势势力,无论是功臣或者诸侯王,都不像往昔那般壮大。

因此刘彻可以自信地发表个人观点,对于看重的臣子,则是直接下达任用的文书,没必要遮遮掩掩。

“吾愿为大汉百姓而殚精竭虑。”陈洛起身拜道,神色严肃地承诺。

现在刘彻向自己发出邀请,岂有拒绝的道理?

光喊口号是无法做实事的,想要做实事的话,只能坐上相应的位置去办。

清廉奉公的县令,可以让数千百姓脱离困苦;执政优秀的郡守,足以使万家百姓不用担心饥寒匪乱;而有能力与志向的丞相,则能让天下百姓都过上相对较好的生活。

陈洛想要做更多的事,身为平民,自然是办不到的。

沉吟片刻,刘彻缓缓开口,询问道:“那先去赵绾手底下担任议郎,伯玉你看如何?”

现在自己于朝堂上完全掌握住的势力,唯有赵绾底下的御史以及王臧的宿卫与谒者。

他现在把陈洛当作自己人看待,肯定不能放到别人手下去受限。

难以施展才干不说,处处针对起来,恐怕还会令陈洛寒心,更加得不偿失。

而郎中令王臧下辖的官职里,没有合适陈洛的位置,所以刘彻挑了御史大夫赵绾的属官议郎,即言官一类。

议郎的俸禄有六百石,对于陈洛这个官场新人来说,属于极高的起点。

毕竟现在不是汉初,职位空缺无数的时候。

很多两百石的官职都有大把人在排队,直接起步就是六百石,在绝大部分人眼中与神话无异。

刘彻唯一担心的点,乃是陈洛会不会觉得议郎这个职位太低。

虽说常人眼中这已经属于超高起点,但他毕竟是阳夏陈氏子弟,那便会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了。

实际上,陈洛对于刘彻的这个安排,相当满意。

自己选择出世的时间本身就很早,有足够的时间发展。

何况议郎的上位御史大夫,就是自己担任了十余年的职位,该怎么把事情做好,陈洛一清二楚。

凭借着身份和能力,他不可能出现卡在某个台阶上不去的情况。

从六百石开始稳步提升,待到十年之后,最基本就是两千石的位子,而且外派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就是“中两千石”,成为九卿之一。

到了汉匈大战正式启动,自己在朝廷上已经拥有着足够的影响力。

于是他再次起身拜谢,脸上的神色,只有满意。

见到陈洛没有异议,刘彻微微颔首。

他喜欢臣子有朝气和进取之心,但这和贪得无厌是存在区别。

要是陈洛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功绩,自己可以毫不吝啬地给予奖赏,但在尚未做出成果之前,自己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顿了顿,刘彻继续出言勉励道:“朕这几年里,一直在任贤才而授能。

赵绾、王臧他们还算不错,希望伯玉你能同样如此,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

陈洛眯了眯眼,接着应声答道:“我一定循绳墨而不颇。”

听到这样的回答,刘彻先是一怔,接着脸上浮现出丝丝兴奋,“伯玉也喜好《离骚》?”

这样的反应,宛如后世的二次元互相对上脑电波,找到了同好,显得尤为欣喜。

“然也。”陈洛深吸一口气,亦是表现出略显兴奋的模样,冲刘彻点头应声。

显然,刘彻和历史上的爱好一样,没有发生过多改变。

刚才那句“任贤才而授能”,就是化用自《离骚》中的“举贤才而授能兮”,于是自己顺其自然地接了那句“循绳墨而不颇”,想着刘彻若是喜欢《离骚》,可以毫无障碍地听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至于听出来后……一开始陈洛还在思考,该如何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聊,没想到刘彻就率先开口,问起了自己是否读过《离骚》,那这就好办了嘛。

单轮结果,本次试探已经成功。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