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第350章 陈洛的谋划。阿父兄长的血脉找到了?
“那就不打扰您和阿父的聊天了,我去让仆从送两杯清茶过来。”陈谦在扶陈鲁坐下之后,接着告退。从卧榻上扶正坐好的陈直,挥了挥手说:“去吧,我那杯茶要淡点儿。”
待到陈谦离开房间,他再眯着眼望向陈鲁,“你这次专程赶过来,应该事情不小吧?对了,最近眼睛如何?”
陈鲁叹了口气,“又差了些,读书基本看不清字喽,更别提做工了,我这手倒还稳,但眼睛看不见具体的位置,容易毁掉器物。”
“罢了,你从五岁开始,琢磨一辈子工艺了,现在老了,也该休息了。”陈直安慰一句,接着有些感慨,“反倒是我连下床走路都颇为艰难,不像你还能从太康一路坐马车颠簸过来。真不知道阿父和我岳父当年怎么能在这个年纪还骑马出征的。”
“是啊。”陈鲁无奈附和,“我一直以为阿父属于文臣,现在想想,古今哪有阿父那样彪悍的文臣啊。”
两位老人一开始怀旧,话题便刹不住,反倒有些忘了正事。
直到仆从将清茶端进屋内,陈鲁方才回过神道:“阿兄,我这次过来找你,主要是为了两件事情。”
“墨家的事吧?”陈直笑着猜测。
“一件墨家的事情,另外一件,则是和阿父留下的遗嘱有关。”
“遗嘱有关……”陈直神色顿时郑重起来,“你是说大伯的血脉找到了?”
阿父当年留下的遗嘱内容,主要解决的是分配问题,没有什么疑难。
但其中有两千户赋税一直由自己代管,实际上说是找到大伯陈淮的后代,再交由他们。
当初上书给孝景帝的时候,批准同意了这样的行为。
唯一的问题是大伯陈淮的后代未曾找见,让这个条款迟迟未能生效。
原本陈直以为它只能成为阿父的遗憾,没想到在自己垂垂老矣的年纪,突然出现了新的变化。
“没错。”陈鲁点头,顿了一顿,接着缓缓开口,“说实话,我也觉得非常神奇,这事是翁伯写信告诉我的,具体情况是他在长安遇见一名少年,发现对方的样貌与阿父极为相似,问询对方家世,发现是秦末从楚地逃难去往荆地,后来又转居蜀郡,还有……”
按照儿子代念给自己听的记忆,他复述了个八九不离十,然后把郭解的那封信拿了出来,递给兄长。
“机缘巧合啊。”听弟弟描述一遍,又自己看了一遍信件,陈直只觉得世事神奇,“可否将那位少年请到阳夏来验证一番?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我代管的那两千户,倒可以安稳交出去了。”
两千户放在汉初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显眼。
但整个文帝朝和景帝朝加起来,分封的彻侯都没有二十人,冒出来一位两千户的彻侯,算得上非常扎眼了。
而且不能排除有人做局,看着自己成了老家伙,想要前来冒领这两千户。
因此让那人前来阳夏,由他和弟弟通过阿父留下的方式进行考察,最为稳妥。
陈鲁摇头说:“短时间内恐怕不行。”
“为何?那人莫非心虚了?”陈直皱眉,他的猜测抱有较大的恶意,但并非没有道理。
换成普通人知道自己可能继承两千户的侯位,早就屁颠屁颠地就过来了,怎么可能会拖拖拉拉?
除非心里有鬼。
何况认祖归宗的对象,乃是阳夏陈氏,完全不用担心遭遇陷阱和骗局。
关于这点,陈直非常自信。
他们阳夏陈氏声名在外,而且几乎全是美名,“值得信赖”的标签,基本就打在陈氏子弟的脑门上。
当然,想要做到这般,其实并不简单。
阿父留下来的赫赫声名,会随着时间渐渐流逝,而且家族中若有子弟犯错,更是会将声誉大量损耗。
故而这些年里,自己经营家族,可谓如履薄冰。
比方家族中有后辈想要出仕,寻求家族举荐,陈直不会因为血缘关系,便无脑答应要求。
恰恰相反。
他会对那些子弟进行严苛的全方位考察,若是对方达不到自己的标准,陈直便会直截了当地回绝举荐的请求,并且建议对方留在家族内部,负责管理阳夏的事务,先行锻炼一段时间。
毕竟家族子弟在出仕之后,代表的就是整个阳夏。
陈直对于家族子弟的品行颇有信心,知道他们为官期间不会贪腐,亦有底气拒绝与那些奸佞之辈同流合污。
做到这些,可谓清廉正直,当然称得上是清官。
但为官一方,同样需要能够造福当地百姓的好官。
没有足够能力的家族子弟做不出令人心服的功绩,反倒会辜负世人对阳夏陈氏的期待。
阿父立下的功业,令天下为之倾倒,世人对陈氏的要求自然是水涨船高。
一般官员在任期上干两三件实事,便会赢得百姓传颂,但换作陈氏子弟,百姓则会觉得理所应当。
这样的“双标”,源于他们对阳夏陈氏的信赖与景仰。
对于陈直来说,这是压力,亦是他管理家族的动力。
大汉立国之初,酂地萧氏的名望难道比阳夏陈氏要低吗?
文景二朝之时,绛地周氏的影响力莫非比阳夏陈氏逊色吗?
当然不会。
但二代酂侯萧禄靠着父辈留下来的余荫,最后坐到了九卿高位,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功绩。
因此萧何遗留下来的圣眷,在他身上消磨了大半。
反观阿父的行为,因为自己这个长子需要操心家族内部,阿弟又无心政治,于是他们都未去长安为官。
虽说这会降低阳夏陈氏在朝堂中心的影响力,但却不会因为庸碌之辈而损耗名望。
至于绛地周氏,兴盛发达的时间同样很长。
周勃周亚夫父子,都在时局关键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故而在朝堂上拥有较为超然的地位。
但因为武将出身的缘故,他们本身对政治风向并不敏感,而且鲜少约束族人嚣张的行为。
在陈直看来,完全属于保证家族延续的反面例子。
见兄长思绪万千,陈鲁默默苦笑,“阿兄你真想多了,对方还真有正事要办,而且这正事啊,就是我来找你说的第二件事。”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