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平昔壮心今在否(10)
第657章 平昔壮心今在否(10)
自折克行攻克蔚州后被耶律冲哥围困,已有一个多月,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除去段子介曾经想方设法运过去几百石粮草与一批箭枝外,蔚州便彻底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先是安平大捷后不久,段子介报告,他运送补给的部队在飞狐陉被耶律冲哥截击,不但段子介部损失惨重,更糟糕的是,这意味着飞狐关已被辽军夺回,折克行部已被锁在飞狐峪以北,完全成了一支孤军。宣台得到报告后,原本打算抽调部队救援,再次打通飞狐峪,但一场大雪,让这次调兵行动还未开始便告夭折。据段子介的报告,十一月以来,太行山暴雪封山,雪深没膝,不要说大军无法行动,连探马细作,在耶律冲哥的封锁下,都无法进入蔚州。惟一让宋朝略感安慰的是,这样寒冷的天气下,辽军肯定也无法强攻蔚州。虽然与折克行断绝联系,但河东章楶、种朴再三确定耶律冲哥的主力并未返回应、朔或者大同,因此,基本可以判断耶律冲哥仍然在蔚州与折克行作战,以耶律冲哥之能,很容易就可以推算出折克行粮草不多,其战术多半是对折克行围而不攻,坐等宋军不战自溃。
而这也是宋朝这边最担心的。虽说安平大捷之后,即便折克行全军覆没,也已不可能影响大局。然而,对于力主北伐的章惇等人来说,蔚州的折克行却是十分重要的法码。折克行部如果覆没,不但会大大打击北伐派的士气,在政治上极为不利;在军事上,蔚州在谁的手中,对于北伐也至关重要,如果折克行能守住蔚州,宋朝北伐幽蓟的大军不但可以不用担心会被耶律冲哥抄自己的后路而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而且还能牢牢的牵制住西京道的耶律冲哥部,使辽军无法互相支援,各自为战。甚至,宋军还有机会觊觎居庸关,彻底割断幽蓟与辽国其他地区的联系。因此,宋朝君臣,但凡有志北伐的,无不对折克行部的命运萦怀于心。
而且,倘若折克行竟然能守住蔚州,那么,军事上这诸多好处,又会反过来影响政治,北伐派的处境就将非常有利。
但折克行缺粮的软胁,让哪怕是最乐观的人,也不敢抱有太多的期望。
沉默了一会,蔡京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蔚州已是音讯断绝,虽说咱们都但愿永安侯无事……但眼下,恐怕也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姚古却突然说道:“末将倒是觉得,不必为折家军担忧。”
蔡京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问道:“姚将军为何如此肯定?”
“因为折遵正都没担心。”
“呃……”蔡京完全没有料到是这个答案,脸上的表情,便似喝水突然被呛住一般,哭笑不得的望着姚古,不知道说什么好,姚古却是一本正经,十分淡然。
章惇想了想,竟也点了点头,说道:“姚将军所说也不无道理,折可适颇得石相信任,被围在蔚州的折家军中,不知道有多少折氏的亲族子弟,若他对折克行没有信心,就算再大公无私,也必会设法去减轻蔚州的压力。”
蔡京却不以为然,摇摇头说道:“这可难说,也许并非是折可适不想救蔚州,而是他做不到。下官虽是文官,却也知道如今想要救蔚州,无法直接派兵,最有效的办法只有让章楶与种朴主动出击,攻击辽国西京道其余州县,迫使耶律冲哥分兵防范。但章、种上次出兵替折克行牵制耶律冲哥,却遇伏惨败,二人都被朝廷降罪,若非官家开恩,他们恐怕已经丢官弃职。一场仗打下来,功劳、好处全是折遵道的,自己为了配合他作战反而吃了个大亏,差点官职不保,他二人心里面,对折克行岂能没有一点怨意?更何况种朴与折克行是有旧怨的。想想当年折克行如何对拱圣军的?如今的形势,可称得上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了。之前种朴出兵一次,已经是以德报怨、相忍为国了,结果还落了那么个结果。如今再让他出兵,就算是宣台严令,只怕也不会有用。雁代都总管府下面,只有神锐四军与飞武三军两支禁军,却要担负几乎整个河东路沿边军州的防务,种朴的神锐四军上次大败损失了几千人,已是大伤元气,而且耶律冲哥又安排了一支偏师以攻代守,牵制章、种。万一他们为了折克行出兵山后,却再吃一场败仗,或者河东路有州军被辽军攻破,这个责任又该算谁的?到时候他二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不管折可适在宣台有多大能耐,石相如何对他言听计从,章楶和种朴兵力不足总是事实,他们完全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出兵的命令,折可适也无可奈何。”
说完,蔡京又补充道:“而且,虽然章楶、种朴都并非是那种不识大体、只计私怨的人,但是,现在却是谁都知道,就算折克行在蔚州全军覆没,这一仗,我大宋也还是打赢了。如此,他们又有何动机要拼死拼活去救永安侯呢?”
他这一番话不得不说直见人心、合情合理,姚古虽然心里面并不认可,但也沉默了下来,章惇脸色也变得难看,只有薛嗣昌笑道:“蔡帅所言虽是,不过,下官倒是觉得,章、种二公其实也有尽力援救永安侯的可能。”
“哦,亢宗为何有此判断?”蔡京对薛嗣昌倒是格外的客气,笑吟吟的问道。
薛嗣昌笑道:“诚如蔡帅所言,章、种二公对于永安侯,多半是不如何待见。但是,二公如今被皇上降罪,岂能不思戴罪立功?以二公现在的处境,又有何功劳比得上救出永安侯,甚至是助永安侯守住蔚州呢?不过,下官也认同蔡帅的分析,章、种若明哲保身,也不足为怪。总之,如何行事,全在他二位一念之间。”
章惇脸色稍霁,点了点头,却也横下心来,冷笑道:“亢宗说得不错。不过,靠山山崩,靠海海枯,总之,如今之计,也不必再将期望寄于折克行之成败。咱们只需依计行事,坚定皇上、朝廷、石相的决心,恢复幽蓟便指日可待!”
薛嗣昌又对章惇拱了拱手,说道:“参政志向,令下官钦佩。嗣昌不材,也知道恢复幽蓟乃是先帝遗志,参政有志于此,是朝廷、社稷之福。故此,下官亦希望参政能不计前嫌,不因人废言,支持创建火铳局之议……”
“火铳局?”章惇微微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姚古眉毛跳了下,似乎想要说什么,却还是抿紧了嘴巴。只有蔡京笑着望着薛嗣昌,道:“亢宗,许副枢真要打算支持这个甚么火铳局么?这可是吕吉甫的主意……”
“端孺兄是说那个汴京来的薛嗣昌也在章参政的行辕么?”离河间驿不过两里之遥的一座不起眼的宅院内,身着便服的唐康很随便的趴在一张桌案上,认真的看着案上的一张画卷,一面问道。
种师中翘着腿坐一张交椅,笑着说道:“那薛亢宗一直没有露面,不过他进驿馆的时间,也就比我早一会,我远远便瞅见他了。河间驿现在都是章公的行辕,各处来的使臣、官员,都住别处,他这么鬼鬼祟祟的,其中必有蹊跷。我多年前见过他几次,听说他如今在都进奏院当差,怎么又跑河间府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