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望气测风
梁天机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
打他记事起,他的身边始终都有一本书陪伴他,稚如《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启蒙书。深如《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步天歌》、《皇极经世》、《太乙金镜》、《遁甲符应经》这样的儒学、玄学和天文星占书。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这样的古典小说等,他都能博闻强记、耳熟能详。
所以,当梁天机在不经意间,从大壮的口中听到“暴雨”这两个字的时候,这让他已经“无计可施”的潜意识中立刻浮现出了一幅景象,这幅景象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水淹七军”。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政权的荆州将军关羽率军攻打曹魏政权的樊城。曹操得报,立即派于禁和庞德领兵支援樊城,双方在樊城一带展开了激烈地对攻和厮杀,互有胜负、相持不下。
彼时,已经连续下了十多天的暴雨,樊城附近的襄江江水早已经暴涨数倍。忽一日,关羽得报,于禁和庞德将所领七军集中到了樊城以北扎营下寨。关羽不明其意,于是前往查看。当他看到曹军所在的地势较为低洼,且紧挨着早已是波涛汹涌的襄江时,立刻命人将襄江堤坝掘开,大量的洪水顿时喷涌而出,将几万曹军围困和包围。关羽率水军直接攻打泡在洪水中的曹军,降于禁、斩庞德,成就了其一生中最辉煌的经典战例。
梁天机之所以会想到“水淹七军”这一典故,正是因为永安镇附近也有这样的山势和地理条件。如果大壮刚才抱怨的“暴雨”能够在明后天出现,那么梁天机就有把握象关羽那样,制造一场针对日本辎重队的“山洪”。若是这场“山洪”真能如约而至灭掉日本辎重队,那这场“山洪”爆发,对于日本人而言,就只能是一场“意外”了。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摧毁了日本人重要的战争物资,间接打击日本鬼子并且也帮了国民政府特工的忙。另一方面,又使永安镇的百姓得以保全。而且,梁天机还可以继续隐藏下去而不至于暴露。
“如此三全其美的方法,岂不是轻而易举便实现了么?”想到这里,梁天机仿佛在无休无止的黑暗尽头看到了光彩夺目的佛光。
生于永安镇、长于永安镇,梁天机对周围山川的一草一木、沟沟坎坎、地形地貌了然于胸。
童年的时候,他会随着父亲四处行商走遍这里的十里八乡或是与小伙伴们一道在周围的山上玩耍嬉戏。长大自立以后,他又经常带着顺子和大壮踏勘山上的每一寸土地,既是出于村民们落葬安坟和起屋架梁的日常生活需要,也是出于对奇门遁甲、九星翻卦、地理风水等星命术数的研究和爱好。更重要的是,梁天机有着与生俱来的探险精神,他总是对于未知和玄密有着强烈的兴趣,凡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都要去走上一遭。因此,只有梁天机才知道,在永安镇官道附近的群山中,正好有一个可以用来为日本鬼子制造“山洪”的所在。
这个“所在”紧邻官道,是一条非常隐秘的暗沟,就“缠”在官道旁边的山腰上。它平常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从远处、从官道上、从任何一个方向的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它。并且,这条暗沟并不是人为开凿和挖掘的,而是长期以来,无数次山洪冲刷后自然形成的。
山洪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当持续的暴雨过后,雨水就会顺着山势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渐渐地,四周地势高的水就会汇集到一处,然后水势就会越来越大,形成激流向着更低的地方奔腾而下,如此就会形成山洪。久而久之,在一些山洪经常冲刷的地方就会形成天然的河沟和暗渠,这些沟渠不下雨的时候是干枯的,因为水早就流到下游去了。一旦下雨,就会立刻变成湍急的“山中河”或“山上河”。有时,如果暴雨持续数日,雨水就会把山体上的土壤浸透,由于土壤饱含水分,导致重力增加,甚至会形成更为严重的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梁天机在过去的某一天,独自上山采药时,正好碰上了下雨的天气,因此也碰巧遇到了小型的山洪爆发。一不小心,他便掉入了滚滚的洪流中随着水势激流而下。好在他有着极高的身手,在一个水势较缓的拐弯处,他只手发力,借助流经他身边的树枝所产生的浮力,从洪水中一跃而起,跳到了暗沟旁边的一块巨型岩石上。甫一脱险,梁天机便仔细地观察四周的环境。
细致入微的观察,通常是梁天机身处陌生环境时首先要做的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梁天机在闯荡江湖时的重要准则。
这一次,梁天机发现他跃上的巨型岩石,居然有一半是悬空的,而在这块岩石下方的不远处,就是从县城通往永安镇的官道。在平时,从山上汇流而下的洪水也正是因为这块岩石的阻挡而转弯流到更远的山脚下,最终汇入官道旁边的宽阔河道内。要不是梁天机这次的遭遇,他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在官道上方的山上会悬着一条有“威胁”的暗河。一旦这个岩石在暴雨和山洪的冲刷下发生松动,它就会从天而降,狠狠地砸向下方的官道。
不仅如此,山上下来的洪水也会从岩石留下的豁口处直接冲向下面的官道。“如果岩石和山洪要是真的冲下去,那下面的行人可就要遭遇灭顶之灾了。”梁天机自从发现了这条暗河,对于这个潜在的危险一直有些担心,他想过要在岩石的下方竖一块告示牌以提醒过往的行人,但因为长期在外,也就没顾得上做这件事。
“老天助我,还好没有竖告示牌。”梁天机心中暗暗地高兴:“如果能在鬼子经过的时候,让山洪裹挟着岩石冲下去,那他们肯定是有去无回了。”
“这样做,神不知、鬼不觉,小林雄美肯定也只能认为这是一场意外而只能无可奈何。”梁天机决定好好地利用这块岩石制造一场针对日本辎重队的“意外”。
目前,“地利”已经有了,“天时”呢?“天时”在哪里?它们会不会如梁天机所愿呢?大壮口中的“暴雨”能不能来?能不能按照梁天机设想的时间来?能不能在日本辎重队恰好经过的时候来?这些疑问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梁天机的思绪中。“暴雨”已经成为这场“意外”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
“顺子”,梁天机此刻已经从沉思中回到现实,他抬起头来,对着顺子小声地喊到。此刻的顺子,正和大壮趴在梁天机身边的八仙桌上一愁莫展,默默地想着心事。
“大哥喊你呢!”还是大壮率先回过神来,他用胳膊肘微微地拐了一下顺子。
“在在呢!大哥”顺子赶紧坐直了身体。
“还记得我让你做的竹管吗?”梁天机问道。
“早做.好了,就在我这里。”顺子虽然不明其意,但是看到大哥此刻的表情似乎轻松了起来,料想大哥可能找到解决办法了,心里也放心了不少。
“好,赶紧拿出来,随我到门外去。”说完,梁天机已经轻轻地打开了房间的门,快步走了出去。
听到大哥的吩咐,顺子赶紧将放在床下的藤条箱拿出来并把它放在八仙桌上打开,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宽约十寸、高约一寸半的正方型木盒。“大壮,把箱子放回原处。”顺子顾不上理会箱子,在轻声地对大壮吩咐了一声后,也跟着走出了房间。
兄弟三人的房间在三楼,这是一座全木制结构的建筑。房间的外面是长长的走廊,走廊由一排栏杆拦住,下面就是客栈的院子。今天下午住店时,梁天机特意吩咐大壮要三楼的房间,因为三楼较高,可以在房间外面直接看到县城的全貌。最重要的是,三楼上面就是屋顶,便于夜间行事。
梁天机来到房间的外面,顺子紧随其后也出了房间。大壮则留在屋内,除了把藤条箱放回床底下,他并没有跟着出房间,而是安静地坐在屋内,等梁天机的进一步指示。三个人各有各的动作、三个人都在走动,但是木制结构的楼板却没有发出较大的动响。如果不仔细听,甚至根本听不到声音。
这时,梁天机从顺子手中接过木盒,翻开,从里面取出了一块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白布,随手一抖,白布展开。然后他将白布铺在地板上,又紧接着从木盒里面的一个木格中取出了一个小的布袋。做完这一系列动作,梁天机将木盒盖好,随手递给等在旁边的顺子。顺子双手接过,退到梁天机的身后,继续等待。
只见,梁天机一只手的掌心托着那个小布袋,另一支手快速而灵巧地解开系在布袋上的细绳。解开绳子,小布袋打开,梁天机又将食指、中指和拇指并拢伸了进去,象是从里面拈了些什么东西出来。紧接着,他小心翼翼地继续将三指并拢,朝下,对着地上铺着的白布,开始搓动三根手指,动作慢而轻缓。
稍稍持续了一段时间,梁天机终于收势。他蹲了下来,头埋得很低,面部几乎要贴到地上铺着的白布。很显然,他是在低头观察什么,不仅如此,他还用手轻轻地触摸白布表面。不一会儿,梁天机站起身来,略略地点了一下头,象是得到了什么确切的答案。顺子见状,上前附耳轻声道:“大哥,怎么样了?”
“嗯,南北方向没有风,看样子,肯定是东西方向了。”梁天机的头微微地偏向顺子,轻声地回答道。
原来,梁天机是在测风向。
其实,大壮刚才的无心之说,一下点醒了梁天机。所以,梁天机快速地走出了房间,他要首先确定大壮口中所说的“暴雨”是否真的能下下来。对于长期闯荡江湖并拥有丰富生存经验的梁天机来说,观察并判断气候的变化是他的看家本领。
一来到房间外,敏锐的梁天机立刻感受到了刚才大壮所说的“憋闷”的感觉,这说明空气中的水分较多,空气湿度大,很明显是下大雨甚至是暴雨的征兆。而且,今夜既不是晦日也不是朔日,在正常情况下,月亮应该在中天的位置。但现在梁天机却看不见月亮,不仅看不见月亮,就连天上的一丝月光甚至一丝光亮也看不见,这说明此时天上一定是乌云密布。
由此,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梁天机判断大壮所说的“暴雨”肯定会下下来,他甚至已经嗅到了空气中漂浮着的些许土腥味。然而这只是第一步,如果暴雨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山洪的强度就不足以撬动永安镇官道上方的巨型岩石。果如此,那梁天机的“山洪”计划就不能实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