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课?”监视器后面的工作人员对许沐的这个决定都感觉到有些意外。
『我记得许沐好像不会唱歌吧?
“唱过,当时唱了半首《化身孤岛的鯨》,我还认真听了呢,嗓子真不错,但是音准不行。”
“这是写剧本写出自信来了,要当创作型艺人了。”
“盯紧。”
不过,让工作人员失望的是,许沐好像只是把这话隨便说说一样。
中午下课之后,他就拉著刘俊一溜烟到了食堂,然后打包了一份饭菜。
俩人回宿舍吃去了。
一到宿舍刘俊就问道:“沐哥,咱个了下午干什么去?你要去参加词曲课吗?”
许沐摇摇头:“先不去,我们先把专业课的6分拿上。”
“好。”
於是,这天下午,许沐和刘俊就干了三件事。
溜达,背书,互相提问。
第二天,依然是如此。
其实,採取许沐这种策略的嘉宾不在少数,至少有七八个。
但是大多数嘉宾坚持一天就放弃了。
因为背书真的很无聊,而且这玩意没镜头啊。
所以很多人第二天就去参加其他的课程,或者勤工俭学去了。
第三天,就只有许沐和刘俊,还在背书。
他俩好像和別人录的不是一个综艺一样。
说实话,刘俊不是没有怀疑过许沐是傻逼,
但是他又总觉得能写出《宝莲灯》的人不至於这么二。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刘俊一生,不弱於人!
人家本来就是学霸,有点心气儿是正常的。
所以,俩人就这么跟地理学较上劲了。
这几天,节目组负责盯著许沐和刘俊的两位工作人员都看困了。
“我说,这俩人是真就一点综艺感没有吗?这么爱学习?”
“我觉得有点假,做戏做的太过了。”
然而,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在第六天出现。
第六天,许沐和刘俊居然向节目组提出了专业课考试申请!
而更加诡异的是,许沐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別85和82的成绩高分通过。
刘俊这两门课程则是以67分和72分的成绩通过。
高中生刘俊,居然没考过文盲许沐?
节目组的人为此回看了过去六天的录像,但是他们没有发现一丝的不同寻常。
只是,在两个人的宿舍里发现了大量的笔记。
节目组的人不由得发出疑问:“所以,他俩就是这样愣学的?”
大概是的。
所以他们只能认可这两门课的成绩,
当第六天,学校上方的大喇叭宣布许沐和刘俊完成了专业课考试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嘉宾都懵了。
“这么快?”
“不是,疯了吧?真有人能学进那枯燥的课本吗?”
就这,还是许沐为了维护自己的文盲人设,特意等了刘俊三天呢。
到这一刻,在之前六天里一直没有存在感的许沐和刘俊,突然成了所有人关注的重点。
然后,在第六天下午,两个人凭藉著强壮的身体,拿到了体育课的两个学分。
体育课很简单,无非是在指压板上做游戏,跑跑一千米等项目。
这对两个人来说,小菜一碟。
然后,第七天许沐和刘俊上午没有去上课。
当下午两点多,他俩从宿舍走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盯著他俩看。
“他俩就差两个学分了,难道说这么快就有人要到最终考验了?”
在大家的目光中,刘俊走向了“社会实践”副科的学习教室。
而许沐,来到了词曲课的教室。
“快,紧盯他俩。”导演姚方国下了命令。
然后,他们就看到,监视器中的许沐坚定地走进了词曲课的教室。
这门课程,许沐来的第一天就打听了,词曲课只需要听完课程之后按照要求写出適当的几句歌词或者谱出个曲子就可以的。
许沐想了想,虽然地球上有些歌曲我记不全,但如果只是几句,或者两三句调子,我总能凑出来吧。
所以这分,能拿!
许沐走进教室后,就看到了讲台旁正有一位老头在整理资料。
老头穿著简单的衬衫西裤,但是精神抖擞。
让许沐有些惊讶的是,这个人,他居然知道。
这个老头叫孟希言,正是当初在京州《问古》节目组负责徵集稿件的那位。
也就是他,选中了愚者的《相思》这首歌作为《问古》节目的第一首歌当初这节目第一期播出后,许沐就搜过这位老头。
是个学术派,音乐系的教授。
许沐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坐了七个人。
《一起上学吧》的节目组规则很细,副科的考核是看主讲者当天的讲课內容和心情而定的。
比如第一天,主讲者讲的是流行乐,那么这一天写出合適的流行乐作品就可以。
这么来看,其实副科的难度挺大的,尤其是词曲课。
比如有的人擅长古典乐,但偏偏前几天的主讲者都没有讲到古典乐,那么这个人拿到这一科目学分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也因此,即使节目到现在已经开始了七天,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人在词曲课这里刷不到学分。
教室里,隨著许沐走进来,大家的自光刷刷刷地向他投来。
现在大家都对许沐这个人充满了好奇。
你说他文盲吧,他六天就学完了两门专业课。
你说他聪明吧,节目组开始一星期了,他生生没弄出多少镜头来。
总结:神经。
而好巧不巧的是,在这七个人中,正有姜雅诗。
而在她身旁,是高家明。
这不是姜雅诗、高家明和高家亮正在演三角恋的剧本嘛。
“许沐哥哥。”她坐在第二排招呼许沐。
但是许沐只是憨憨地笑了笑,然后装出一副怂样子,坐在了最后一排。
不多时,上课铃声响起。
孟希言只是简单扫视了一眼下面的同学,然后就开始了今天的授课。
“各位同学,我今天要讲的是古诗词和当代词曲写作。”
“同学们应该知道,在我国古代,诗词和音乐的关係是十分密切的,比如《诗经》就是採集了各地的民间小调汇编而成,所以那本来就是用来唱的—···
“而到了秦汉时期的汉乐府,就更是如此了。』
“其实我们现在读古代的诗歌,依然能感觉到其中的韵律。”
“所以,我是很建议当代的作词人要熟悉我们古代的诗词歌赋的。
“其实,古人们用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现代人作词人用歌曲表达心情,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说到这里,他突然抬起头:“那么,在这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顺便检验一下大家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哎呀·——”
听到这话,同学们头都大了。
虽然教室里只有八个人,但是生生闹出了哀鸿遍野的气氛。
这些天,大家光参加测验了,现在一听到测验就头大。
孟希言笑了笑:“我的问题是,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曾经有哪一句诗词,是让你觉得十分共鸣,觉得完全表达了你的心境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想千百年来,总有那么一两句歌词,能够和你起到共鸣的。"
“好,现在我们从第一排的同学开始,请大家依次作答,限时30秒哦。
毕竟这是个综艺节目,所以要有些趣味性。
这个课前小活动,还是在节目组的强烈要求下加的。
“好,第一排的同学开始—"
隨看孟希言话音落下,他身旁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三十秒的倒计时。
听到孟希言的话,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男嘉宾突然紧张起来,
我特么懂个屁的诗词啊。
只见他搜肠刮肚,紧张地腿肚子都在打颤。
突然,他举起右手,大喊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然后他还在那解释呢:“这是当我成名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事情。”
“吁———.”教室里,不知道从哪传出一道声音。
但这道声音却真实表达了大家对这位同学的评价。
你可真能硬编啊。
可真不要脸。
孟希言显然是高估了大家的文化水平,所以听到这位同学的回答后,他居然一下子僵在那了。
但是,好像这位同学说的也不无道理。
他挤出一抹僵硬的笑容,说道:“下一个。"
下一个就是第二排的学生:高家明和姜雅诗。
高家明聪明啊,他一看第一位那种诗词能过,那我也能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我出过国!”
监视器后面,节目组的人都看无语了。
你们就奔看小学课本来了是吧就不能翻翻初中的课本?
终於,在姜雅诗这里,表现不是那么烂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后她低声道:“我曾经有过一个很喜欢的人。”
“钦?”教室里有学生开始起鬨了。
孟希言笑了笑:“人之常情,下一个。』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出过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初我高中没上完说要去当明星,就是这么想的。
13
而隨著前面的人答完,后面的人,是越来越困难。
大家的文化水平就这个样子。
除了小学初中课本,找不出別的来了。
而前面別人说过的,自己又不能说,
所以到第六人的时候,终於出现了首次答题失败。
而此时,大家看向许沐的表情,开始充满了期待。
因为他坐在最后一排,属於这次测验的最后一位答题者。
到第七个人的时候,那小子不停地挠头,孟希言忍不住提醒道:“曾经的心境也是可以的。”
但那小子还是没有答出来。
“好吧,下一个。”
刷刷刷,所有人的目光向许沐看去。
许沐抬起头,看向孟希言:“曾经?”
孟希言確定道:“曾经!”
这会儿大家都听出了孟希言心中的急切。
老头太难了,老头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啊。
讲课小半辈子里,老头第一次经歷讲台下面一半是文盲的情况。
而此时,在大家的目光中,许沐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自己没有穿越前,那个痛苦不堪的,只能关起门来闷骚的,最后鬱鬱而终的少年。
然后他开口说道:“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孟希言:“嗯?”
高家明:“什么人兽?”
监视器后面,导演姚方国和一眾工作人员看著许沐的表情,再品味著他说出的这句话。
越品越觉得有点意思。
或许,这正是许沐之前的经歷吧,每一天都是煎熬。
教室里,孟希言的眼晴亮了。
终於特么的出来一个不念小学课本的人了。
其实,李贺这首《苦昼短》,算是比较偏门了。
即使是在地球上,在2018年以前,他的这句词,也没有那么多人知道。
“你读过李贺?”
许沐点点头:“读过一点古诗词。”
孟希言点了点头:“好,咱们的游戏到这,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他感谢许沐,给了他这个小游戏一个体面的结局。
他现在迫不及待地开始上课。
“我刚才做这个小游戏的意思呢,就是想要让大家明白,古诗词大家还是要读,那些古诗词里的意境、韵律是一定要去体会的。”
“很多古诗,对仗工整,韵脚縝密,我们可不能让这些好事物失传了。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古风歌曲,明明作者没有读多少诗词,偏偏要堆砌辞藻,最后词不达意,貽笑大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