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以太龙没心没肺,过几天忘了疼又会屁颠屁颠的回来继续演习。

他带着舰队回到星港船坞停泊,船坞沿袭了在地表的建造风格,粗犷且细腻,宽约两千公里的船坞整体呈球状,四面八方各有长长的通道供舰船进出,底部悬空,地联酝酿的第一艘巡洋舰就在此建造。

船坞的内外保留了合金本身的锈红色,配合着金属粗犷的肌理感,未来感和工业气息十足。

颇有几分大毛子建筑风格。

事实上这也符合太空学的审美,空旷的空间中,雄浑壮阔才是唯一的设计标准。

大就是好!

李玉夫穿着太空作战服下了舰,攀上巡洋舰检查建设情况。

地联的第一艘巡洋舰被命名为‘燧人’号。

为了纪念历史传说中这位点亮地球第一缕火焰的英灵。

太空舰队的取名比地球上海军的命名自由些。

不需要有国际认知度的区分,不管是叫拿破仑号还是达伽玛号,它都是地球专属的文化标签。

燧人号的建设去年就完成了,但是要造出适配大型巡洋舰的x激光发射器和先进护盾,时间还要再等一等。

李玉夫的身边跟着巡洋舰的总负责人。

船身处工作的机器人已经很少,基本都在调试,他便照旧问道:“护盾生成器安装的怎么样了,还要多久能试航?”

“两周.不对,我算算120万秒吧。”

总负责人在地球生活了四十来年,还是习惯性地用上了年月日的说法,想要切换到秒数,还得心算一下。

“两周啊,倒是很快了。”

“方便问一下试航的目的地吗?李将军。”

李玉夫笑着指了个方向,那里是深邃的黑暗。

负责巡洋舰的总工意味深长的‘噢’了一声,隔着氧气面罩推了推根本碰不着的眼镜,“奥尔特云!好地方!那里是太阳系的边界,真正的星际空间,可惜欧罗巴七号朝另外一个地方飞了,不然还能见着他们。”

欧罗巴七号殖民船使用的是四年前的无工质发动机技术,只要核燃料够,他们就可以一直飞下去。

只是速度很慢,最多能达到千分之一的光速。

而巡洋舰配置了地联的最新研究成果,离子推进器,最高巡航速度能够达到千分之十的光速,只要费一百多天,就可以追上远行了四年的殖民船。

二人步行到燧人号的舰桥,李玉夫动用舰队指挥官权限,启动了全舰的可视化数据,他将引擎舱的局部视图放大,点了点离子推进室隔壁的空缺,问道,“超空间引擎怎么样了?”

根据缴获的菲斯人星图,科学家们推算出了太阳系的重力井位置。

所谓重力井,就是空间在星系引力下的脆弱节点。

超空间引擎可以帮助舰船进入节点之中,实现超光速飞行,到达重力井另外一端的星系。

重力井就像一个管道,它的始端和末端都是固定的,这也就是星图的作用,告诉使用者两端在哪里。

想不利用重力井航行,要么像欧罗巴七号一样,慢慢的加速,在冬眠中等待无尽岁月,要么像菲斯文明一样,拥有跃迁引擎。

星港的巡洋舰计划配置地联第一台超空间引擎,李玉夫也在等待跨星系飞行的那一刻,所以分外关心引擎的进度。

总工了解这位舰队指挥官的心情,包括他自己,也想见一见其他星系的真面目,他调出了船坞下层的建设画面,指着正中央那个巨大的家伙,道,“瞧,引擎已经快要完成了,科研船已经到了重力井附近收集数据,构建完物理模型,引擎便可调试完成。”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灵异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