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目光,还只是在辽东,结果没想到,皇帝却已经看到了全世界,包括西夷的全世界!
他们在震惊,崇祯皇帝却还在给他们说道:“如今朝廷最为强大的水师,是在南边,恐有不听朝廷号令之嫌。朕重建东江军,就是为了要威慑南边的水师。等整编完成水师之后,国内天下太平了,那就要和西夷争霸海外。这些事情且不与卿等说,但是卿等明白一点为好,就是和西夷争霸海外,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能否过上好日子!”“一个简单的例子,西夷的快船,还有他们的火炮,目前都比朝廷的要好。海外之物产丰富,远非卿等能想象。有此基础,有朝一日如果海外皆归他们所有,当能造出更好的船,更好的火炮攻打大明朝,那便会很危险!”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盯着他们,严肃地问道:“如此,朕要重建东江军的意思,卿等可明白了?”
这一刻,不要说孔有德和耿仲明了,就连吴三桂,在见识方面,在远见方面,都自叹不如了。
他们压根就没想到过南方的水师,更不用说西夷了。但是,皇帝说得绝对有道理,西夷的快船,他们没见过。可这火器,一直就是西夷最为厉害的。
特别是孔有德和耿仲明,他们当初的教官就是佛郎机人,而佛朗机人还不是西夷中最厉害的!
不过他们也有疑惑,这不,就听孔有德奏道:“末将有一点想不明白,这西夷,末将是说佛郎机人,不是和我大明交好的么?”
言外之意,就是皇帝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冷笑一声道:“那是因为佛郎机人远道而来,兵力太少,无力对抗朝廷才会和朝廷交好而已。你们要记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西夷皆是豺狼之国,朝廷唯有力量强大才能让他们臣服。否则必定以其武力攻打我大明朝。别的不说,就说南边的吕宋岛,和佛朗机邻国的西班牙人,就占据了那里,并且在前两年还把岛上几万大明百姓给屠杀了!此仇必报!”
听到这话,孔有德等人都是震惊了,吕宋在那,他们压根不知道,但是皇帝却知道,而且把西夷的狼子野心都认识得清清楚楚。
建虏也好,鞑子也罢,还是这些西夷,果然是如同皇帝所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么想着,孔有德等人便再无异议。
其中耿仲明奏道:“陛下,如今朝廷已无战船,隶属于山海关的,都是一些民船,只能载人或者运货而已。而建虏……建虏……”
他说到这里时,有些难堪,不过最终,他还是继续说下去道:“……建虏却有一些战船,虽然是给了朝鲜水师,但是一旦建虏需要,就能指挥朝鲜水师。”
建虏的战船,就是他们俩送给建虏的,另外还有尚可喜,连船带岛上的人,全被他挟持送给了建虏。
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没有一点为难,道:“没有战船就打造战船,且打造海战之船。你们先准备一下,等朕平定了山东乱局之后,还是以登莱船厂开工,打造战船!”
“末将遵旨!”孔有德等人听了,连忙答应。
崇祯皇帝的安排,就是以孔有德、耿仲明原有部下为基础,再挑选会水的将士,扩编为五千人的东江军,先行打造战船,训练水师。
吴三桂则入京营,为京营总兵,以后随他出征。
至于祖大寿,年纪已经大了,但是坐镇地方,剿匪之类的,该是没问题的,因此封为山东总兵。
原来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先是在山东造反,然后又投靠建虏,结果没想到被建虏给宰了。
崇祯皇帝安排了这个事情之后,开始考虑山东了。
山东就在京畿之地的东面,并且土地肥沃,如果能安定下来,快速恢复生产,同样是粮食产地,能供应京师这边。而如今,虽然刘泽清已经死了,也没有大股贼军,但是群龙无首之下,到处都是山贼强盗。
另外,山东还有一个孔家,所占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就是可惜当初李自成去曲阜的时候,没有追赃助饷,把孔家都给干掉!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觉得,孔家的问题,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做呢,就又收到了一个严峻的消息。
这个消息,是凤阳总兵黄得功带来的。
武英殿内,赶到京师的黄得功第一时间得到召见。
不过他在见礼之后,却是立刻禀告了一个糟糕的消息道:“陛下,李贼大军和叛将左良玉所部联合,声势浩大。末将在击退了攻打庐江府的贼军时获悉,这些叛军已攻占湖广,甚至有一部分叛军已经攻入江西,即将威胁南直隶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其实不意外。
左良玉原本就在湖广、河南以及南直隶一带和李自成的大军交战,在他“逼反”左良玉之后,如果李自成还是原本的实力,那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打;但是,李自成也被他打得实力大减,这就是让李自成和左良玉结盟的基础了。
他们两家一结盟,南方又没有朝廷能打的军队,全靠地方乡绅结寨自保,又如何能挡得住这么强大的敌人!
大明朝经过这将近三百年,根子上都已经烂了,但是穿越为大明皇帝,还是要保大明朝,就打烂了瓶瓶罐罐再重建,反而会更容易一些。
当然,如果还有其他手段,那当然是更好了,至少可以少死一些人。
但是,上吊前一个月而已,那就真得没办法了。
左良玉的名声太臭,一定要从官军中划出去。在武力的保证下,仁者无敌!换句话说,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抢得就是民心!
如今,李自成迫于实力有限,为了对付崇祯皇帝这个大敌,不得不和左良玉联盟,就等于是臭了名声。
崇祯皇帝知道,该是他又要领兵出征的时候了。不能让李自成和左良玉的乱军把大明最繁华的地方全都祸害了!
经过询问黄得功知道,为什么他收不到消息,就是因为南方大乱,奏章压根送不到京师。也就是黄得功领军从南往北杀,才把消息带了过来。
黄得功所部,也只有三千人左右了。这个兵力,其实根本无法在南方征讨流贼主力。一如原本的历史上,最终黄得功就没能力压其他军阀,反而死在了四镇内斗中。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把黄得功所部也纳入了京营,接受整编。当然,也给了一些赏赐。
“末将遵旨!”黄得功听了,想也不想,便立刻领旨。
等他出了大殿之后,就感觉有些疑惑。
还在凤阳府的时候,黄得功就听说了皇帝亲自领兵打了好几次胜仗。一开始的时候,他是一万个不相信。当今皇帝,他还能不了解?就他认识的皇帝,压根就不可能带兵,更不用说还能打胜仗了!
结果,李贼大军南下,证实了确实是皇帝厉害,才把李贼大军打得只能南下。
这么一来,他就奇怪了:当今皇帝到底是怎么带兵的,竟然能打败李贼大军,哪怕只是击退,那也是很了不得的!
京师的情况,他身为勇卫营总兵时,不要太清楚:要兵没兵,要钱没钱!
虽然皇帝杀了一些乱臣贼子,抄家得到了不少钱。但是,兵这个,可不是数人头就可以的。作为带兵打仗惯了的老将,他太知道其中的区别了!
所以,黄得功一直很纳闷。
等到再后来,建虏大军入侵,李贼大军北上,他也收到了圣旨要北上增援,他当时以为,朝廷要完蛋了。
不要说李贼大军了,皇帝就算再能打,还能打得过建虏大军?
更不用说,如今李贼大军和建虏大军还联合了起来,这等于是无敌的那种了。
不过就算如此,皇命之下,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领着四千左右兵马就出发了。但是又被中原的流贼所阻,没能及时北上。有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怕一觉睡醒的时候,朝廷没了!
损失了一千左右的兵力,黄得功终于打通了北上的道路,赶去京师增援。
结果没想到,他听到的消息是,皇帝又一次领兵大败李贼大军,建虏甚至闻风而逃,不敢和当今皇帝所领之军对战!
一开始,他压根不信:不可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别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说了连建虏的什么和硕英亲王这样的奴酋,都被皇帝于阵前活捉,在新建的忠烈堂祭奠了忠烈!
如果说别的事情可以吹牛,这种事情是没法吹牛的,有没有活捉奴酋在京师祭奠忠烈,一问就能知道的。
随着说这个事情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将信将疑起来。
等到京畿之地的时候,看到这里和南方简直是两个世界一般,他就震撼了。
南方是乱世,京畿之地竟然是太平模样,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随着他这支军队北上的,还有大量南方的百姓,都往北涌,想要逃到一个太平点的地方来。
当然,也免不了有贼寇骚扰拦截之类,黄得功便顺手剿灭了几处毛贼,终于赶到了京师。
在觐见皇帝的时候,他其实非常仔细地观察了。
没错,皇帝还是那个皇帝,他认得出来。还有,声音也是记忆中的那个声音。可是,语言神态,那是真得不一样,充满了自信。
但是,打死黄得功他都看不出来,皇帝怎么都不像拥有千斤之力的人了!
观察半天,最终还是带了一肚子疑惑走了。他决定,反正是入了京营,那就好好看看,皇帝到底是怎么样的?
他的反应,其实崇祯皇帝看出来了,有疑惑。不过他才不管,反正是穿越到崇祯皇帝身上,灵魂融合的那种,他就是崇祯皇帝!
两天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开了一次内阁并司礼监,六部九卿在内的高级会议,地点是文华殿内。
在见礼之后,崇祯皇帝还没来得及说呢,就见首辅范景文先出列奏道:“陛下,大名府、真定府、保定府皆送来加急奏章,言南方百姓大量拥入,粮食告急,无法安置,要朝廷给出对策!”
这几个府都是北直隶最南边的府,本身因为战事的原因,府内就是民生凋敝,物资短缺。突然拥入的难民过多,就存在各种问题了。
崇祯皇帝一听,这个事情和黄得功所说差不多。
他也能想明白,李自成和左良玉联合之后,大规模进攻南直隶,而南方的百姓听闻皇帝打跑了李贼大军,又打败了建虏,把建虏赶出来关内,肯定是想着京畿之地会安全,很自然地,就往北方逃难来了。
这个事情,还真有点难办。
不是说人口太多!
北方连年战乱,人口急剧减少,有难民逃到北方来,都是有地方可以安置的。但是,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的物资,特别是粮食之类。
要是没有粮食的话,刚刚稳定下来的京畿之地,难民没有吃的,就又会偷盗劫掠,造反之类,等于以前的一幕乱世又会重演!
这些也都是大明百姓,不能不管,但是该怎么管?
崇祯皇帝也有点头疼,当即问底下臣子道:“诸卿可有良策安置这些百姓?”
户部尚书倪元璐一听,立刻就上前奏道:“陛下,京师粮草本就告急,也就多亏晋北供应了一些,否则这个冬天都难熬,根本没有余粮了。”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原本北地的粮食,就要靠漕运,可从去年开始,漕运便断了,京师根本没收到漕粮,明年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须得未雨绸缪,否则定会大乱!”
这是个出难题的,崇祯皇帝不理他,转头看向其他人。
内阁辅臣方岳贡见皇帝看向他,便向皇帝奏道:“陛下,可否下旨让晋北要供应一些粮食?微臣想着,挤挤应该还是有的吧?”
崇祯皇帝听了,摇摇头说道:“晋北该交的赋税都已经交了,如果再下旨让他们交,那等于是又加了赋税,朕就成了言而无信之人,不可!”
方岳贡听了,连忙奏道:“是微臣错了!”
敢陷皇帝成言而无信的小人,有几颗脑袋?
崇祯皇帝没怪他,只是沉思了下说道:“不过可以重金收购粮食,且重点强调,京畿之地明年必定是丰收的一年,那就应该还能凑出一部分粮食!”
新钱是可以印的,至少目前来说,信誉很好,并且面值的金属货币也确实好用,不用像以前一样,稍微大一点的买卖,都要随身带一杆秤,还要查看成色什么的,不要太麻烦!
对崇祯皇帝来说,只要能用新钱买到粮食,就比加赋税要好!
另外一个内阁辅臣蒋德璟出列奏道:“陛下,可按惯例,要求南方各府严加约束管辖之民,查验路引,减轻京畿之地的压力!”
崇祯皇帝听了,立刻摇头道:“不可!北逃之百姓,皆是活不下去才会背井离乡,岂可断了他们的希望之路!朕,还有卿等,要做得,便是给他们希望,让他们不再挨饿受冻,不再遭受兵灾,而非只管自己!”
蒋德璟一听,顿时满脸通红,面露惭愧之色道:“陛下教训的是,微臣明白了!”
官本位的想法,不止蒋德璟有,而是大部分人都有。也就崇祯皇帝来自后世那个年代,会更注意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随后,文华殿内议来议去,皆没有一个好办法。不只是因为目前难民多,而且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的难民拥到北方来。
最终,还是崇祯皇帝自己决定道:“已经到了京畿之地的百姓,尽量安置,往山东,海边容易找到吃食的地方安置。京师这边,重新进行粮食管制,节约粮食以应付粮食困局。”
听到这话,范景文便马上奏道:“陛下,山东并不太平,小股贼寇不断,怕是没法安置!”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便立刻说道:“那就由范卿领京营五万,分路清剿山东毛贼,授予尚方剑,整顿地方衙门,用最快速度稳定山东局势,重现太平!”
如果只是派武将出征的话,地方政事不好插足,因此还是要有个足够地位的文官领兵前去,一边清剿毛贼,一边整顿地方政事,军政一起搞。
而朝堂之上,范景文不但是首辅,还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因此,崇祯皇帝就直接点了他的名。
“微臣领旨!”范景文听了,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有违,连忙应下。
不过随后,他又一次提醒道:“可山东一省之地,怕也无法安置源源不断北上的百姓!”
崇祯皇帝听了,毫不犹豫地说道:“朕也很快就领兵南下,尽快平定南方之乱,如此百姓便不用再背井离乡逃难了!”
听到这话,范景文顿时惊讶道:“南方贼军,光是左良玉所部,便有几十万之多,更不用说还有李贼大军,陛下要领兵南征的话,微臣山东之行可要推迟?”
不过好像推迟会有问题,总不可能是一起吧,那兵从哪里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