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过去多久,城里拥出来了一大堆人,祖大寿不用去看,就知道是大清皇帝和摄政王等人来举办仪式,振奋士气了。

转头看去,果然看到皇帝的皇帝的车驾,好像连太后都来了,这规格还挺高的么!

祖大寿心中如此想着,也不在意了,就等着这仪式快点完成,也就能少受点罪。

大清国的所有亲王贝勒,基本上也都在。小皇帝还不懂事,虽然有太后在背后指点,可毕竟是太小了,更主要的还是多尔衮在主事。

敲锣打鼓的,又是祭文什么的。

听到祭文,有一点,让祖大寿微微有点诧异。尼堪等人,竟然被追封了好多级。特别是这个尼堪,虽然是爱新觉罗的姓氏,但是他爹被他爷处死,大哥,二哥也已经死了,大清朝堂上,几乎就没有靠山。这样的宗室,竟然也能被追封为亲王!

祖大寿不得不感慨,看来这个多尔衮还真是下了血本,满篇的祭文,大半都在夸尼堪等人面对残暴的明军,却自愿留下阻击,最终掩护了几万大清军队得以安全出关。

残暴的明军?

呵呵,祖大寿心中有点想笑,真得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没想到,临死之前竟然能听到用残暴两字来形容朝廷官军!

这一次入关之前,他们不是一直视朝廷官军为任由他们宰割的猪羊么!

变得还真快啊!

那多尔衮也真得会玩话术,又把大清战败的原因,都归结到阿济格和明国皇帝单挑之事上,说真是因为这个单挑,才导致了大清一连串的败仗。如果没有单挑,只是堂堂正正打的话,明军肯定不是大清军队的对手。

还有,孔有德、耿仲明还有沈志祥等人,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大清收留了他们,还以王公相待,结果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背叛了大清,在临战之时突然反叛,导致了战事的失利,还领着吴三桂的关宁军杀到辽东来,罪不可赦。

多尔衮在那歇斯底里的发誓,一定要让孔有德等人付出代价。然后话锋一转,祖大寿就听到了他自己的名字。

随后,他和孔有德以及耿仲明的家属,一共八个人,先被押上了搭好的邢台。

多尔衮用手指着他们,大声喝道:“今日先以背叛者的家小,血祭大清的亡魂。等到他日,孤必亲领大军把他们抓回来,再祭奠大清的忠魂……”

祖大寿都懒得听他这些官话,大清有此大败,至少几年内都难有反攻之力了!

他的注意力,反而被身边的少年少女给吸引了过去。

那少女在呜呜呜地哭,而少年的嗓子已经沙哑,但还在喊着忠于大清,和他爹势不两立的话。

祖大寿见了,便开口说道:“你们是孔有德的子女?省点力气吧,砍头是一定的。除非……”

听到这话,哭泣中的孔四贞转头看向他,连忙问道:“除非什么?”

很显然,她也不想死。

祖大寿听到这话,看到自己儿子和其他一些刽子手已经走上台来,他便闭上了眼睛,然后才道:“除非神仙下凡来救我们!”

听到这话,孔四贞抬头看看天,蓝色的天,都看不到云,很显然不可能有神仙,便又低声抽泣起来。

忽然,正在这时,就听到有快马疾驰而来的声音,随后有人大声用满语在大喊道:“刀下留人!”

祖大寿一听,有些意外,什么人来求情,这不可能吧?

他立刻睁开眼睛看去,却见一骑快马在万众瞩目下,已经驰入了刑场。

孔四贞也是抬头盯着那快马,非常震惊地低声说道:“是神仙,是神仙来了么?”

对此,祖大寿自然没法给出答案。甚至对于一个战场厮杀汉来说,还真得难以相信有神仙的存在。

几乎所有人,都看着这骑快马。谁都不没想到,竟然喊出了“刀下留人”的话,这是谁,竟然敢救这些叛逆的家属?

多尔衮也是震惊,竟然还有人敢喊“刀下留人”?

这些叛逆的家小必须杀,如此才能让战死大清勇士的家人出口气!

当他看清那探马时,又忽然一惊。因为他认识,这个快马是另外一个摄政王,在他回到盛京时便出镇辽阳的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亲卫统领。

济尔哈朗怎么可能为这些叛逆家小求情,说真的,他有点想不明白。

其实不用说他,而是所有人都想不明白。

就见那快马到了塔台前,立刻翻身下马跪地,同时从怀中取出一个盒子,双手呈上,同时大声喊道:“留守三屯营的大清勇士还有两百多活下来的,明国愿意用他们交换这些人!”

这话一说出口,所有听到的人都震惊了。当然,这个震惊也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那些驻守三屯营的建虏家属,本来都以为人已经死了,却没想到其实有可能活着,震惊之余就非常想知道,还活着的人到底是哪些人?

而对祖大寿这样的人,同样是非常震惊,朝廷竟然要用俘虏来换他们这些人?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怎么可能呢?

对于朝廷,竟然会在意他们这些人,不用俘虏去炫耀赫赫武功,反而是来换他们?

还有人则不愿意,叛逆害死了他们的亲人,岂能让他们的家人活着回去,要杀!

一时之间,这祭奠仪式的现场,立刻响起了嗡嗡嗡的声音,甚至不少人还很激动,得要现场的军卒极力维持秩序才行。

多尔衮在震惊之后,立刻便看到了济尔哈朗发过来的奏章,里面还夹着一封厚厚的明国的信。

他迅速看完之后,不得不把奏章和明国的信都传给代善看。面对乱成一团的现场,他也没法当机立断,做出决断,最终,所有亲王贝勒都立刻回宫,商议这个事情。

很自然的,崇政殿内又吵成了一团,各种想法的都有。

有的人认为,大清就是因为叛逆而战败,所以叛逆必须要惩处,如今暂时不能处罚叛逆本人,那就要拿他们的家小开刀,以震慑其他潜在的叛逆。

有的人认为,这些叛逆家小根本没有大清勇士更重要,必须要换回来才好!更不用说,那些被明军俘虏的大清勇士,都是为了大部队阻击明国追兵的。如果大清国无视他们,则会让其他大清勇士寒心,以后谁还敢再断后?

有的人认为,大清勇士就不应该被俘虏,而是要死战的那种,既然被明国俘虏了,就要做好殉国的准备,这才是真正的大清勇士!

有的人认为,名单上还活着的大清勇士,有宗室,比如刚被追封为亲王的爱新觉罗尼堪,还有其他高级军官,如果能救回而不救回,对大清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必须要救!

……

总之,吵到最后,崇政殿内各抒己见的人,谁也没法说服谁;而黄马褂又来禀告,说皇宫外面请愿的人很多,彼此意见不同,都已经在皇宫外打起来了。

多尔衮自己始终没有发言,说真的,他其实有点恨济尔哈朗了。之前已经安排好的祭奠,就那么进行下去不好么?非要派快马赶回来说这个事情,还“刀下留人”,结果搞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很明显地,这个事情非常不容易决定。

如果多尔衮决定,按照明国要求换人,那些亲人战死在关内的肯定有意见,会恨多尔衮这边。可如果不换的话,尼堪那些俘虏的家属,又会恨上他多尔衮;甚至因为尼堪等人的阻击而逃出来的人中,可能也有会相当大一部分人会同情感激尼堪他们,然后恨上多尔衮。

总之,这个事情是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很难!

崇政殿内,吵到后来,很自然地,一个个都是看着多尔衮,要他决定了。

多尔衮看着案几上的奏章和信,忽然之间灵机一动,他便转身向他后面当泥菩萨的顺治皇帝以及垂帘听政的太后布木布泰见礼,然后恭请皇帝圣裁,把这个事情甩给了皇帝。

顺治皇帝此时才六岁,坐在那里已经打瞌睡了。对于多尔衮的话,压根就听不到。能替皇帝做主的,也就只有太后布木布泰了。

这个布木布泰,就是原本历史上孝庄文皇后,头衔是清初政治家,对于其中的厉害关系,自然是很清楚的。

她当然知道多尔衮安得什么心思,不过她却也有她的考虑,却听她在珠帘后面淡淡地说道:“如今陛下年幼,国事都托付给摄政王的。”

言外之意,就是多尔衮做主便成。

多尔衮要是自己可以做主,他就不会请示皇帝了,于是,就听他立刻回奏道:“和明国换人一事,乃关系到国与国的关系,微臣虽为摄政王,但却不是大清皇帝。故此事还须陛下做出决断为好!”

崇政殿内,有人听到他这话,便想开口说句公道话了。皇帝这么年幼,不是这么事情都是摄政王处置么?

但是谁知,布木布泰却是先一步接过了话题回答道:“摄政王之意,此事任凭陛下做主了?”

一听这话,多尔衮便有点诧异地抬头看过去。不过有珠帘挡着,他看得并不清楚。以他对布木布泰的了解,他感觉刚才是上当了。那布木布泰故意退一步,要他这后面的一句话。

然而,虽然多尔衮有所醒悟,但是不肯定地回答也不行了,便只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于是,就听到布木布泰用那种斩钉截铁地语气,大声说道:“每个大清勇士对于我大清来说都是很宝贵的,更不用说还是这些立下大功的大清勇士。陛下正不知道如何救他们为好,如今明国那边凑上门来,我大清岂有不救之理!”

多尔衮一听她竟然如此爽快就选择了同意,稍微一愣之后,他便立刻明白了布木布泰的心思。

不就是死人没有活人重要,把活人救回来,那些人就会对这个皇帝死心塌地效忠么?

至于那些因为换人会心怀怨恨的,对布木布泰来说并不重要。因为等到顺治长大亲政的时候,至少要十年以后的事情,有的是机会和那些人搞好关系!

可是,他多尔衮是现管,没法拖的!

被布木布泰捡了便宜去,多尔衮有点不甘心,便出难题道:“明国的要求,是以我大清三百来人,要换他们一万多人。这人数差异之大,实属不值,还请陛下定夺,如何换人为好?”

换谁不换谁的,有的是扯皮的时候,也可能会让明国厌烦,最终这个换人的事情,就很可能不了了之。

可谁知,布木布泰听了,却是毫不犹豫地说道:“在陛下的眼中,我们大清勇士的性命,远比那些汉人要贵重十倍,百倍,要是一比一的换人,那是对我大清勇士的羞辱!就按明国要求的办,休要节外生枝,反而可能祸害了我大清勇士的性命!”

这个话传了出去,不但普通大清军民会认可,而且那些换回来的大清勇士和他们的家人,更是会对小皇帝死心塌地了!

多尔衮听了,不由得又抬头看看珠帘后面,恨得有点牙痒。

虽然他没想过当了摄政王之后要当真正的皇帝,可这女人这么早就收买人心为她儿子的将来铺路,他实在是心中不舒服!

于是,多尔衮便又奏道:“明国的名单中,其他人是微不足道,但是有要换祖大寿,此人乃明国总兵,不能和其他人等同……”

谁知这一次,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布木布泰开口说道:“区区一个总兵而已,如何能和我大清亲王相比?”

多尔衮:“……”

此时的他,已经明白,不管他出什么难题,布木布泰是铁了心要结一个善缘,真是可恨自己把这好处送到了她手里。

这个女人,真得要好好收拾下她才行!

此时,他已没有办法,便只能按照大清皇帝(太后)的意思去办了。

于是,原本押在城外要血祭的一万来人,又重新被关押了起来,并且派出了使者,去和明国那边谈判换人的事情。

崇祯十七年九月下旬的时候,这一万来人便被押解上路,先到辽阳,再出鞍山驿堡到海州,再通过耀州驿到了盖州这里。

这一路上,被押送的这万余人是强自按捺着心中喜悦。他们从断头台上被带走,就知道那“刀下留人”可能是成真的了。

虽然他们难以置信,但是当他们被押解离开盛京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能确定,他们真得死里逃生了。

一路上,心中喜悦之级,但是又不敢表现出来,就怕被建虏找麻烦。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着能逃离辽东的那一刻。

等到了盖州这边,看到海边停着一排大明旗帜的船只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激动了。

这就是他们生的希望!

没想到竟然还能再见到亲人!

祖大寿更是激动,没想到第二次逃回来竟然是这样一种方式。不过这不能算是逃回,而是救回!

比起这些孔有德等人的家小,他对朝廷了解更深。他敢断定,如果不是皇帝亲自安排这事,他们这一万来人就绝对不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回来!

在朝堂上的那些文官眼里,不管是他,还是这些同行的人,都是如同草芥一般,又岂会在意,岂会费那么多的心思救他们回来?

这一刻,祖大寿忽然非常想见见当今皇帝,看看他如今是变得何等的英明神武?如此的皇帝,值得武人都为之效死!

感谢谈笑白书生的300起点币打赏,感谢书友20230813170059778的打赏。ps:均订是指所有章节的平均订阅,打赏和这个均订没多大关系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