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进大堂,只是刚见到白广恩坐在大堂上灌水,那亲卫就忍不住在门口就已经说开了:“老爷,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太不可思议了……”

正在伺候白广恩的亲卫统领听到,不由得笑道:“在老爷面前说胡话,莫不是想要挨军棍?”白广恩刚好灌完茶水,把茶壶往桌子上一顿,然后看向亲卫喝问道:“这代州到底出了啥事?”

此时,那亲卫已经进了大堂,来到他面前,脸上带着兴奋却又有点不可思议的表情,向他禀告道:“小人打听到了,就在今日一早,皇上领兵来攻代州,先是派人诈城……”

亲卫统领一听,作势要踢他,喝斥道:“再胡说,信不信抽伱,皇上疯了攻打代州!”

那亲卫连忙跳开,然后急忙解释道:“不是大顺国的,是大明皇帝,当今皇帝……”

他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亲卫统领的脚便踢了过去,同时喝道:“皮痒了是不是,还敢在老爷面前胡说!”

那亲卫这次没躲,挨了不重的一脚,然后看着有点不耐烦的白广恩,用非常恳切地表情说道:“老爷,小人打听到的,就是当今皇帝领兵来攻打代州……”

看他这样子,亲卫统领没有打断他了,似乎是让他编,看能编出个什么来。

就连白广恩,其实也是一脸不信。

他见过当今皇帝,岂能不知是怎么样的人。说当今皇帝会亲自领兵前来攻打代州,真是脑袋被门夹了才会相信!

结果,白广恩听着听着,表情忽然严肃了起来。

这不止是因为他知道亲卫不敢瞎编,更因为亲卫所说的话,和他去见高桂英的时候遇到的蹊跷事情都对上了。

首先,便是李自敬吊着胳膊,虽包裹地很厚,却依旧能看到血迹有渗透出来,明显是手臂上受了重伤。

其次,他也见到了过天星张天琳,垂头丧气地,他打招呼都不理,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会这样。

就连高桂英,白广恩感觉她刚看到他的时候,目光似乎也有不自然。

如果按照亲卫所说的去对照,那就都能解释通了。

可是,这么一来,他反而有点懵了!

这个事情中的当今皇帝,真的是自己印象中,见过的那个当今皇帝?

他怎么就感觉,这完全是两个人呢!

当今皇帝真要是这样的人,有武勇,箭射李自敬;得人心,设忠烈堂,救那些无名小卒,如此,奸臣能有当道之时?建虏岂会成气候?李自成能横扫中原?这天下何以至此?

说真的,白广恩想着这些,是真不相信他亲卫说的那个人,会是当今皇帝!

就算是李自成,也绝对做不出这些事情来!

或许,只有太祖皇帝当年从无到有,建立大明朝的风姿,才能做到这些事情吧!

看到白广恩一脸狐疑的样子,亲军统领便对他说道:“老爷,要不小人也去打听打听吧!”

白广恩听了,点点头,道:“好,你换了衣裳多问几个人,确认下!”

虽然他感觉是真的,但是实在不敢相信,再三确认下,也是好的。

于是,亲卫统领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也是带着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回来了。

白广恩听了他的回报,就和之前亲卫所了解到的情况完全一样,顿时就陷入了呆滞之中,良久无语。

他不知道,与此同时,在高桂英那边,却也有人在给高桂英禀告道:“娘娘,桃源伯的手下亲卫,有在偷偷打听当今皇帝的事情!”

听到这话,高桂英虽然没说什么挥退了手下,却是眉头紧锁,显然不高兴,或者有些担心。

………………

午后,雁门关总兵大堂内,刚回来的崇祯皇帝坐在主位,周遇吉等人在堂下站着,就听崇祯皇帝对他们说道:“今日之战,诸卿可有什么得失?”

作为后世的灵魂,在红旗下长大,对于一些优良传统,总是刻在骨子里的,战后总结,特别是在他不熟悉这时代战事的前提下,他觉得有必要做的。

因此,一回到自己地盘之后,他便开了这次的会。

听到他的话,底下几个将领互相看看,然后周遇吉出列奏道:“陛下神射,必将威震敌胆,振奋我军士气!”

说真的,皇帝的箭术,连他都是敬佩了!

代州城下的神射,大约两百步左右,还是射城头上的敌人,连珠箭三箭,绝对震撼所有人!

崇祯皇帝听到周遇吉说出这个话来,他心中也是高兴的。

如今回想起来,眼看着那个李自成的弟弟竟然要在他面前杀小孩,当时自己就没多想,立刻张弓搭箭阻止,脑海中,似乎就没想过瞄准啊,误伤什么的,就一门心思想着射中那人而已。

或许,这便是箭术的真正境界,一如后世玩甩狙一般,犹豫反而不中。

心中这么想着,表面上,崇祯皇帝只是淡淡地说道:“还有么?”

另外一个总兵贺赞听了,出列奏道:“陛下领军,只是三言两语,军中士气极高,全军上下,恨不得人人为陛下效死!”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心中一动,便转头吩咐方正化道:“拟旨,令太子在太庙前,神宫监旁设一座忠烈堂,凡为国尽忠者皆供奉于内,享大明香火,与国永存!等朕回京看过无误便动工修建!”

“奴婢遵旨!”方正化一听,心中欢喜,连忙答应一声。

作为宦官,是没有子孙后代的。为了养老,为了死后还有人能烧个纸钱,有权势的宦官会认义子,或者从亲属旁系中过继一个。然而,这些再好,能好得过死后进忠烈堂?

万岁爷说了,只要为国尽忠者皆可供奉于内,方正化作为宦官,应该同样是可以的,他要不欣喜就怪了!

周遇吉等人,不敢问崇祯皇帝有关忠烈堂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此时听到皇帝当着他们的面下旨,那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顿时也是大喜过望。

相对其他人来说,像他们这种在乱世中打仗的将领,最有可能为国尽忠了!如今陛下设立忠烈堂,只要大明不灭,忠烈永存,那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崇祯皇帝在交代了方正化之后,便看向几个将领又说道:“朕主要想知今日之战的得失,特别是不足之处,以备下次再战而胜之!诸卿休要报喜不报忧,朕更愿意听到不足之处!”

听到这话,周遇吉等人互相看看,都看出彼此相信皇帝的诚意,且大家都是军中直爽汉子,便不再顾忌,当即给崇祯皇帝说了起来。

崇祯皇帝仔细听了,一边在心中总结,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攻打代州之战,过于一厢情愿。攻城手段,太过单一,只是寄希望于能诈开城池,而没有其他手段。

第二,埋伏流贼一战,虽然是大胜,但是也暴露出了训练不足的缺点。骑军去追击贼军的时候,失去了建制,人人争先,原本计划追击敌人五里左右而回,结果硬是追出了十里之外才收回追兵。

这主要是打了贼军埋伏,如若不然,两军交战,万一贼军有埋伏,诱敌深入而杀出,必然是一场大败。类似这样的战事教训,就崇祯年间,就已有好多场了!

第三,军中军械不一,没有目的性的编制,军卒技艺不一,水平参差不齐,打这样的顺风战可以,一旦打硬仗,苦战,很可能会吃大亏。

对此,崇祯皇帝心中有数,这都是因为骑军是临时拼凑的缘故。这些缺点,在这些久经战阵的将领眼中,一眼就看出来了。

……

就在崇祯皇帝总结战事得失之时,李自成这边,也收到了快马消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