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君恩君威

大同军营校场上,已经结清了欠饷的军卒正在整编,由贺珍在挑选精锐之士,并且是有家小的入京营建制。

不过校场上几乎所有的军卒,都在分心,不时瞄向校场另外一侧正在练习射箭的武将。

不用说,能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都分心偷看的武将,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当今皇帝。

一百五十步远的距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有点难以想象了!

但是,他们却看见他们的皇帝,竟然能在一百五十步外射中靶子,唯一的区别是,射中几环的区别。

骑兵营中的神射手唐三,正在教皇帝用连珠箭的技巧。只是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见皇帝用连珠箭就已经不会脱靶了!这个本事,更是让偷看的军卒暗自咋舌。

大明皇帝勇武至此,如何能不胜?

无形之中,军心士气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他们其实不知道,崇祯皇帝到这校场来练杀人技,一是磨练自己的战场技艺,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是在军饷这些物资刺激之外,再让朝廷官军看到,他们的皇帝,是有带他们打胜仗的本钱的!

拼凑起来的军队,没有进行严格训练,战斗力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宁武关大战正在进行,压根就没有时间训练军队,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尽可能提高军心凝聚力了!

为了能及时救援宁武关,在昨天的时候,第一时间给总兵朱三乐的直属军队结清欠饷,然后命他领所部人马三千,押送大同这边搜集起来的粮草物资,特别是火药箭支这些物资,赶往宁武关了。

崇祯皇帝是有点担心,怕等到宁武关那边的消息传回来再派援军会有意外,因此就第一时间把朱三乐给派出去了。

这会儿,他练得兴起,便吩咐手下道:“且看朕射一壶箭看看!”

弓箭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连续射箭,但是很费臂力。

听到皇帝的话,作为神射手的唐三也是有点好奇,想看看皇帝能连续射多少枝箭?

就见崇祯皇帝稍微准备了一下,然后用连珠箭的技巧开始连续射箭。就听弓弦声“梆梆梆”地响起,箭如一条线,连续射向远处的箭靶。

这一幕,让校场上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纷纷看着皇帝在那连续射箭。

正常来说,箭靶也就几十步远而已,要求严格的将领,比如戚继光,就要求步弓射中八十步的箭靶来分高下。

而如今,崇祯皇帝的箭靶是在一百五十步远,将近一倍距离,很明显,如果不是用硬弓,有超强的臂力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而如今,皇帝在连续射箭,这又能看出皇帝的臂力到底有多强,顺带着也能看看皇帝射箭的技艺有多高。

只见崇祯皇帝真的一口气射完了一壶箭,只是手臂略微有点酸,不用等手下报靶,他便摇头说道:“还是有三支箭脱靶了,有点差啊!”

边上的唐三看得都有点麻了,真心诚意地说道:“陛下,此乃神射也,一百五十步外有如此连射准头,战场之上都能射杀敌将了!古之名将,估计也只有这个能耐了!”

方正化也是笑呵呵地说道:“万岁爷不妨看看周边,军中将士都看呆了,由此可见,万岁爷真乃神射也!”

崇祯皇帝听了,转头环视了下,发现方正化说得还真是,许多人都呆看着他这边,这让他心中非常受用:还行!

说起来也是,自己对弓箭兵器这些好像确实有天赋。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都记载有弓箭练法,他看了之后又得唐三指点,基本上射箭是不用眼睛去瞄三点一线的。用比较玄的说法,就是用心来瞄,基本上就能射中目标。

还有武器方面,他挑选了长枪作为杀敌武器。

枪是最普通的武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使用有不同的称呼,比如枪、矛以及槊等等,都是差不多形状,只是各个时期叫法不同,略微有一些差别而已。

当然,他选择这个枪作为自己的武器,还和朱元璋有关。

因为朱元璋当年率领红巾军作战时,是用一长一短两杆长枪作战的。其中短枪一丈二尺,明代一尺32cm,即384cm,长枪一丈六尺,即512cm。两杆枪的枪柄均为攒竹柄,上涂黑漆,枪头悬挂黑缨和黑旗。每当遇到强敌的时候,朱元璋便亲率精锐骑兵,手持长枪上阵冲杀,士兵望见黑旗,往往士气大振,争先杀敌。

既然假托了太祖皇帝梦中指点,他用朱元璋的这身行头打仗,对于大明朝的将士们来说,就可以无时无刻提醒他们,他们的皇帝有太祖皇帝的传承,肯定能带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平定天下的。

不过崇祯皇帝所用枪头是三菱枪头,其他就和朱元璋所用完全一样,有空时候,他就在王府内练习枪技。

他正准备让人移动箭靶,再远一些练习时,却看到校场外面,有几骑正飞驰而来。定睛一看,认得是自己派出去的金振孙,该是有宁武关的消息了。

于是,他便收了继续显摆的心思,把弓丢给了方正化。

此时,金振孙也已经到了,滚鞍落马,快步向崇祯皇帝走近之后,见礼禀告道:“陛下,宁武关无恙,此乃周大帅之战报!”

一听宁武关没事,崇祯皇帝一直提着的心便放下了,他亲自过去,接过了周遇吉的战报看了起来。

因为关心,他先是一目十行浏览了一遍战报,了解了大概情况之后,不由得大喜,当即大声赞道:“好,好,好!”

随后,他才仔细地重新看了起来。

边上的方正化等人见他如此,便知道是好事,一个个也都是开心的。

很快,崇祯皇帝又重新看完,当即举着战报对身边的人说道:“周遇吉在宁武关已杀伤了李贼将近两万余人,此消息,立刻公告全城!”

金振孙已经一脸疲惫,此时听到,也是向崇祯皇帝奏道:“末将亲眼所见,宁武关外,尸山血海!”

崇祯皇帝开心地说道:“好,你也是辛苦了,此次传递军情有功,等战后一并封赏!”

金振孙听了,自然是开心,连忙谢恩。

崇祯皇帝当即吩咐,召见城中主要的文官武将议事。因为周遇吉在战报中,还提出了他的对敌之策。

随着战报的公布,校场这边,首先响起了欢呼声,慢慢地传开,整个大同都明显有了轻松的气氛。

要知道,之前李自成大军攻入山西,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到之处,皆是闻风而降。这对剩下地方的明军士气,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周遇吉之前虽然有过报捷,可所有人都知道,他那点人马又能阻挡几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李自成大军所灭。

但是,随着崇祯皇帝的到来,提振了他们的士气,让他们看到了有胜利的可能。在这种时候,周遇吉大量杀伤敌人的战报再公布,那自然就乐观起来了。

李自成大军虽然多,不照样损失惨重了么!

公布时机和背景的不同,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代王府,如今已是皇帝在大同的行宫,议事大殿内,崇祯皇帝看着底下的文官武将,看着他们看完了周遇吉的战报之后便问道:“卿等对周卿之策,有何说法?”

大同巡抚卫景瑗的官职最高,因为腿脚不便赐座,心怀感激,第一个便奏对道:“微臣以为周总兵言之有理,还请陛下移驾阳和坐镇为好!”

听到他这话,其他文官武将纷纷跟着附和。

“是啊,陛下乃一国之重,不容闪失,还请移驾阳和!”“臣等在大同,当能和周总兵协同,打好此战,陛下勿虑!”

“……”

崇祯皇帝坐在主位上,听着下面的臣子说话,心中还是不满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