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精忠报国

第一代的代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洪武二十五年就藩大同府,两百多年的传承,财富自然是有不少的。崇祯皇帝还在京师的时候,就已经把代王府的财富算进军饷物资里面了。

不过他是大明皇帝,不能像李自成一样,不问青红皂白就宰藩王抢财富。因此,在大同开会之前,事先和代王要沟通一番。

此时,代王听到这话,顿时脸色一下变得苍白:皇帝当面说出来,并且听这个语气,是那么地不容置疑,家要没了?

不过崇祯皇帝没等他说话,继续对他说道:“卿主动献出家财,对于我们大明宗室来说,能得天下人的尊重。朕亦会给予回报,他日平定了天下,朕改封卿去倭地为王,做你真正的藩王,统治倭地!”

代王听了,先是一喜,然后便哭丧着脸说道:“陛下,倭人会认臣这个王么?”

在他看来,皇帝只是空口白话,就要谋夺他家 财,虽然他没法反抗,可这空口白话,他还是想反驳下的。

可谁知,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想也不想,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把不认的倭人都杀了,剩下的,自然会认!”

说到这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又道:“府中多少钱粮,立刻给朕报过来,朕马上要用。你要知道,如果守不住大同,卿有多少钱财,那都只会便宜李贼!”

代王面对崇祯皇帝的强势,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许他一个虚无缥缈的倭地藩王许诺,就等于是没有!至少在他看来,皇帝能兑现承诺的可能性极低!

毕竟万历年间的事情,多少都有听说过的,那些倭人那么凶残,甚至都能灭了朝鲜,大明有那个能力想杀倭人就能杀得么?至少从大明开国以来,都没有杀上倭国本土的先例!

心中叹了口气,代王唯有回奏道:“微臣领旨,这就去拿府中账册,任凭陛下取用!”

有一句话,皇帝还是说得对的,如果这时候不拿出来,大同失陷的话,不但财物会便宜那些流贼,连全府上上下下的命都要没了的,这也是事实,而不是危言耸听!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感觉他还比较明智,便又开口说道:“这几天卿就收拾下,朕准你搬去京师,一直到倭地就藩。”

一听这话,代王的脸上,先是有点意外,随后马上便是大喜,赶紧谢恩。

继续待在这大同,哪怕皇帝来了,可贼人大军也近在咫尺,每日都会做噩梦。要是搬去京师的话,至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或许是怕皇帝又反悔,代王的动作很快,只是一会的功夫,便把府中账册拿了过来。

崇祯皇帝接过之后,快速翻了一下,银子大概有八十五万两左右,黄金十万两左右,合计起来,大概是一百八十五万两银子左右,不算多。

粮食大概有十万石左右,大概够两万多军卒吃上一个月的了;把代王这一系的宗室打发走,也有给大同节约口粮的意思。

稍微看了下,崇祯皇帝便合上账册对代王说道:“银子给卿留五万两,搬去京师之后,就住原成国公府。省着点用,该是可以的。要是还不够,伱和那些郡王商量下,互相救济下,共度时艰。要是谁敢藏私,朕给卿做主。”

代王听得有些奇怪,便回奏道:“陛下,微臣住成国公府的话,那成国公能同意么?”

他又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上上下下好多人。就这么挤到成国公府去,怕是住不下的。

听到他这话,崇祯皇帝却是一声冷笑道:“朱纯臣试图谋逆,已被朕诛杀!”

代王一听,顿时傻眼,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成国公啊,靖难功臣,传了这么多代,竟然试图谋逆了?

说真的,第一反应,他是不信的。但是,他也不傻,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当着皇帝的面质疑,那是找死!

如今既然成国公上下都被诛杀,那成国公府空出来,倒是够住了!

他还在想着,门口那边的方正化听了过来禀告的锦衣卫校尉的话之后,便开口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大同文武官员都已到齐!”

崇祯皇帝听了,便立刻站了起来道:“走,尽快把大同的事情给处理了!”

代王听了,不敢怠慢,连忙跟上。他看着皇帝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就感觉,皇帝穿着一身甲胄,身上是多了一份杀气!

代王府议事大殿,文武官员分列两边,全都老老实实地站着,根本不敢交头接耳。看到皇帝出来,便一起见礼,山呼万岁!

崇祯皇帝坐到了原本代王坐的位置,道一声“平身”后,扫视底下臣子。

在代王身后,是大同巡抚卫景瑗,单腿站着,另外一腿虚站,有点摇晃,很让崇祯皇帝担心,会不会下一刻就会摔倒。

于是,他便开口说道:“给代王和大同巡抚赐座!”

他这话一说完,卫景瑗顿时松了口气,心中万分感激,连忙谢恩。站这边,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能坐着就没事。

其他文官武将看到这一幕,心中也多少松了口气:皇帝没有一直喊打喊杀,雷霆之外还有雨露!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冷声说道:“朕来,就是来剿贼的,保宁武关不失。大同重镇,要做两件事情,卿等听好了!”

听到这话,卫景瑗便想开口解释下,不是他不想救援宁武关,实在是没钱,调不动军队。

如今皇帝虽然来了,就算能调动军队,可要想让他们拼命,估计也很难!

没钱,真的很难!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就听崇祯皇帝在说道:“代王已奏于朕,愿献出所有家财用于保家卫国。因此,第一件事,便是核算军中欠饷,全部结清。第二件事,整顿军队,随朕剿贼,军饷绝不拖欠!”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是第一时间看向坐在前头的代王。他们的眼神中,一个个都是不信,代王怎么可能会自愿献出所有家财!

真要有这个意思,之前就会拿出来了。为什么是皇帝亲至大同,和代王单独沟通了之后就献出所有家财,鬼才会信这其中没有猫腻!

不过,这个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举双手双脚欢迎的。特别是那些军官,一个个都是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作为军官来说,谁不希望自己能领一支精锐之师,建功立业而封爵。可是,没钱,就不可能有精锐之师。大明朝的军队,最终会演变为将领带精锐家丁,领一群乌合之众,这是没钱而导致的没办法的事情!

以后怎么样不知道,以代王府几百年积累的财富,结清欠饷那是肯定没问题的!

想着这个,他们的精神头就更足了。

但是,就在此时,却听崇祯皇帝又严厉地说道:“敢有弄虚作假,冒领军饷者,斩!宣府那边,朕斩了三十二个;大同这边,有胆子伸手的,朕也定斩不饶!”

这话一说出来,大殿内顿时气氛一变,刚才那种轻松和谐之气,淡然无存!

宣府那边被皇帝发现弄虚作假,被砍了三十二个?

这一刻,绝大部分将领的脖子上,就觉得凉飕飕的了。

他们带来的名册,多多少少都有问题的,这可怎么办?

殿内的军官担心之下,根本就没空去想宣府那边结算欠饷的钱从哪里来?

崇祯皇帝扫视底下,自然把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明白他们在怕什么。

说实话,克扣军饷,吃空饷的事情,在每支官军中都存在,真要这么一丝不苟地做,估计就没有当官的了。有些事情,也未必是他们自愿,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他便又开口说道:“朕给你们一个时辰,回去修改军中名册和欠饷记录。此外,巡抚卫景瑗,总兵朱三乐,分巡副使朱家仕,督储郎中徐有声,山阴知县李倬留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