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内阁换血

因而会议全程,来宗道都眼巴巴地看着朱天启,似乎是在用眼神不停地暗示朱天启,快点想起自己告老还乡的事情来。

另外一个“闲人”周道登则压根儿没来参会,他从半个月前就请了病假,朱天启对此也没有在意,毕竟周道登来与不来也没有什么差别,估计这周道登也是岁数大了,懒得动弹,索性直接装病了。

几天之后,此事便在朝会上公之于众了,礼部尚书一职暂且空着,朱天启要好好寻摸寻摸合适的人选。

因为事情是早就跟内阁商议好的,朝会上也不过是宣布一下,走个过场,所以朱天启有些心不在焉,他注意到,周道登竟然又没有到场。

退朝之后,朱天启便派王元宝带着御医去周道登的府上探视去了,结果令朱天启大吃一惊的是,王元宝回报说,御医亲自给周道登诊过脉了,周道登已经病入膏肓,可能没有几日可活了。

其实这事儿也不算突然,只不过是朱天启之前太过忽视了周道登,这周道登的年岁本就跟徐光启和孙承宗他们差不多,也确实太过年老了。

可以说,周道登的突然病重,让朱天启感觉有些措手不及,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有一段时间来遴选新的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臣,来把周道登和来宗道替换下去,现在看来,似乎时间不等人啊!

朱天启现在可什么都顾不上了,这六部尚书一下子空了两个,岂不是得乱套,他感觉翻出史籍来开始在里面寻摸人选,随后,他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孙传庭。

“王元宝,速去给朕把孙传庭给召入京师里来!”

王元宝听了不由得一愣,小心翼翼地问道:“皇爷,这孙传庭,奴婢该去哪里寻他?”

朱天启手指史籍,头也没抬地说道:“先去吏部问问,以前这孙传庭曾经在吏部任稽勋司郎中,若是吏部找不到他的下落,就去他山西布政使司的代州振武卫的老家去找!”

王元宝暗暗记下朱天启的话,便赶忙施礼领命:“奴婢遵旨!”说完就快步跑了出去。

朱天启用手揉着太阳穴,眉头紧皱,这一个孙传庭可不能解决问题,刚刚朱天启特意去翻看了一下现任六部尚书的资料,出了孙元化和钱龙锡二人比较年轻以外,其他几个都已经年岁不小了,若是按照史书记载,这刘鸿训也只剩下两年的寿数了。

朱天启最初的打算是等顺天府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从中挑选出佼佼者来接任六部尚书的职位,逐步把这些老家伙们给替换下去,可是现在看来,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朱天启只好继续在史籍中寻找人选,然后他就又找到了一个正在户部任职的史可法,先把史可法升任了户部侍郎。

十日之后,孙传庭奉召入京面圣,朱天启在皇极殿接见了他。

孙传庭是个文武全才,若是一直在朝中任职的话,说不定早就混上了六部的二把手,不过他不是个趋炎附势之人,因为看不惯魏忠贤专政而选择辞官归乡。

归乡之后的孙传庭最初是过着相当闲适的生活的,伺候老母,教授学生,生活里充满了琴棋书画诗酒。

然而后来因为陕西布政使司灾情泛滥,农民起义和边军造反之事频发,孙传庭便开始留意朝廷军事,希望有一天能够帮助朝廷平靖天下。

本来眼看着地方上的形势越来越动荡,孙传庭的心态也随之越发的悲观,然而后来随着朝廷推出一系列的赋税改革新政,加之针对陕西布政使司的各项赈灾政策的推行,让孙传庭不由得大为赞叹。

眼看着地方上日益平靖,灾情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大明也一年比一年强盛了起来,让本来对朝廷十分失望的孙传庭再次看到了希望。

后来,孙传庭更是听说皇上御驾亲征,歼灭了建奴十万八旗军,后又派兵北击鞑靼,东征辽东,南讨倭奴,各路明军更是百战百胜,势如破竹,让孙传庭震惊之余,也对皇上充满了敬佩和景仰。

孙传庭也早就有些动心,想要回归朝廷,为大明即将到来的盛世出一份力,现在的朝廷不再像魏忠贤掌权之时那般乌烟瘴气和黑暗,却正是可以让有能之士大展拳脚,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大好时候。

因此,孙传庭接到皇上召他入京的旨意之后,便马上动身赶往了京师面圣了,他也早就想到京城来见上一面他万分景仰的皇帝陛下了!

朱天启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位文质彬彬又夹杂着些彪悍的西北汉子,一笑问道:“孙传庭,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知道你有没有再次入朝为官的打算啊?”

孙传庭也没有矫情,当即抱拳答道:“回皇上,孙某这些年虽然一直赋闲在家,但是却一直心系朝廷,也早就有再次入仕为朝廷效力的想法,只不过对于朝廷新开设的科举考试,孙某还没有搞懂……”

朱天启听了这话不由得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说道:“新科举你就不要再研究了,等你通过新科举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朕可等不起,你本来就曾在吏部任职,只要你愿意,朕今日便让你官复原职!”

孙传庭提及新科举本就是个托辞,他也没有真的打算去参加新科举,只是之前他是自己辞官归乡的,现在即便想要回来做官,他也没有门路啊,他总不能说自己一直都想回来做官,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门路吧?

现在既然皇上都这么开门见山地问自己了,孙传庭也便当即回答:“孙某当然愿意!”

朱天启点了点头,当即转头对王元宝说道:“传旨,孙传庭官复原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