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现在所处的大隅列岛可是比之前的济州岛更加靠近南海和东海的海上交通要道了,很多泰西人的商船都会在附近的海域经过,尤其是那些从马尼拉或大明沿海过来倭国进行贸易的商船,他们很多都是远道而来的泰西商人,对于倭国现在的变故都是不知情的。
而且他们更没有想到,以往十分安全和平靖的航路上,竟然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海盗毛文龙,哪怕是船上插着郑一官的郑字旗和倭国幕府的旗帜都不好使,毛文龙那是一律不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几乎所有从附近海域经过的商船都遭受到了毛文龙的攻击和劫掠,令泰西人损失惨重。
因为毛文龙的部众很多身上还穿着明制的服饰和铠甲,导致泰西人们一度怀疑劫掠他们商船的是大明的官军,直到他们多方打听后才了解到有关于毛文龙的具体身份和情况。
泰西人可不是朝鲜人和倭国人,他们才不管毛文龙是否背叛了大明,已经不再归大明朝廷管束的事,在他们看来,既然劫掠他们商船的是大明军官,那么大明朝廷就应该对此事负责。
目前在这片海域进行贸易的泰西人主要是弗朗机人、和兰人以及英国人,弗朗机人是来得最早的,也是根基最深的,而后便是和兰人,他们还在东南亚设立了和兰东印度公司,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与弗朗机人斗得水深火热。
英国人则是后来居上,他们在海战上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而后也在东南亚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加入到了与弗朗机人、和兰人的贸易争夺中。
但是因为各国派出来的都是远征军舰队,所以相较而言还是根基最深的弗朗机人更强大一些,和兰人与英国人虽然与弗朗机人打过几仗,但却都是以战败收场,没能讨到什么便宜,这便促使和兰人和英国越走越近了。
不过不论是弗朗机人、和兰人还是英国人,在毛文龙眼里都是泰西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对于他们的劫掠那也是无差别的,因而各国商船蒙受的损失也是同样惨重的。
但是因为弗朗机人占据濠镜澳,之前又是卖给大明红夷大炮,又是帮助大明招募泰西工匠,与大明朝廷的关系还算是比较好的,虽然至今仍然没能建立明确的外交关系,但是至少他们还是可以跟大明朝廷说得上话的。
而英国人与和兰人则就没有这种便利了,他们可以说是“投诉无门”,即便想要就遭受毛文龙劫掠一事与大明朝廷进行交涉,也是难以找到渠道的。
最终,英国人与和兰人派出代表,前往濠镜澳与弗朗机人澳督马士加路洽谈,希望弗朗机人能够帮助英国人与和兰人向大明讨回公道,挽回因被毛文龙劫掠而造成的损失。
所谓“澳督”,是濠镜澳总督的简称,自弗朗机人占据濠镜澳之后,便开始派驻总督以负责濠镜澳的防务,官邸就设置在大炮台。
但是弗朗机人任命的首任总督实际上并没有到濠镜澳来赴任,真正有总督在濠镜澳执政还是从第二任总督马士加路开始的。
可以说,弗朗机人在濠镜澳设立总督府,并派设总督,就是已经把濠镜澳当做自己的地盘儿了,即便这濠镜澳是他们通过贿赂大明官员以租借的形式得来的,每年也要向大明交五百两银子的租金。
但是在弗朗机人看来,区区五百两银子不过是象征性的一点儿租借费,加之如今他们已经通过与大明朝廷的火炮生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么他们在濠镜澳的合法地位,便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然而他们或许不知道,大明的皇帝朱天启却并非是这么想的,这濠镜澳是迟早要收回来的,濠镜澳的弗朗机人也是要统统赶走的,时至今日都没有搭理他们,那是因为之前朱天启用得着他们,并且这几年一直忙活别的事情,把他们给忘了。
而现在,弗朗机人非要去朱天启面前刷存在感,给朱天启提醒,那么就怪不得朱天启“过河拆桥”了!
马士加路在见到英国人与和兰人派来的代表之后,也是十分热情地接见了他们,泰西人与亚洲人不同,他们对国家和私人恩怨看得没有那么重,而是更加看重利益。
因而即便前几年和兰人刚刚派遣舰队攻打过濠镜澳,双方打了好几次仗,马士加路面对英国人与和兰人送来的礼品,也依然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容来。
随后,三人更是一拍即合,马士加路当即表示,他愿意帮和兰人和英国人出头,向大明朝廷讨要说法。
这倒不是马士加路财迷心窍,爱出风头,他之所以答应和兰人和英国人自然也是有他的考量在里面的,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仅仅有弗朗机人一方去向大明讨要说法,未必能够引起大明朝廷的重视。
马士加路来到濠镜澳已经快十年了,他很清楚大明这边的国情和处事态度,那毛文龙已经叛逃了大明,大明是绝对不会为毛文龙的所作所为买单的。
所以,马士加路认为,就被毛文龙劫掠一事去向大明朝廷讨要说法这种事本就有点无理取闹,八成也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但是如果有了和兰人和英国人的加入,那可就未必了,大明至少也得顾及一下此事造成的国际影响吧?即便大明朝廷不顾及旧情,不肯给弗朗机人这个面子,但是大明总不能一下子再得罪上英国人与和兰人吧?
所以英国人与和兰人的加入,对于马士加路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的,如此一来,说不定大明朝廷迫于国际压力,便会答应赔偿三国人一定的损失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